115节 真情几许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不禀报,还是会掉脑袋啊,那可是唐公子啊!”这官员心想,不过,他还算机灵,只是犹豫了一刻,立即想到该怎么做了,于是开始了这一日的奔忙。
他先去了衙门,在故纸堆中,找到了当年的户籍底案,因为卫国立国只有二十多年,还是个很年轻的国度,所以,他不仅找到了唐文清的户籍底案,还连当年唐文清他娘嫁给他父亲的衙门记录都找到了,可谓是铁证如山。
不过,这位官员并没就此罢手,他接下来,去了唐宅。
唐家现在的族长按辈分论唐文清应该叫堂爷爷,年龄并不大,只比夜大牛大上两、三岁而已,他担任唐家族长之位,还不到二十年,不过,唐文清这件事,他知道。
因为当年唐文清出生时,唐宁远曾到他这里来报备过,这件事,他还记得,只是没有上族谱。这个年代孩子的夭折率很高,即便是不愁吃穿的大家族也不例外,所以,每个家族都会在孩子出生时简单地告诉族长一声儿,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才上族谱。唐家孩子们上族谱的年龄是五周岁。
可等到唐文清五周岁时,唐宁远再没提起过这件事,于是此事不了了之,唐家的族谱上一直没有唐文清的名字。
可以说唐家族长将这件事解释得很清楚,但官员还是不放心,既然来了,就要求见见唐宁远。
唐宁远是唐家的分支又分支了,并不住在唐家的祖宅中,好在,还是在马下城内的,于是族长带着官员找到了他。
唐宁远听说了这件事后,表情平静,这让这位官员很摸不到底,唐文清诶,提起来整个卫国都要抖三抖的名字,为什么唐宁远会是这样一副表情。如果唐文清是这位官员的儿子,他非得欢喜得疯了不可。
唐宁远大略地交待了一下当年和唐文清“失散”的经过,官员听得半信半疑,因为他并不清楚唐文清的生平和经历,犹豫了一会儿后,官员决定带着唐氏族长和唐宁远入宫面见王上。
唐家人从王宫出来时,这位官员还等在宫门口,一见了他们就问,“如何?”
族长看向唐宁远,唐宁远躬身,恭敬地答道,“在下已将往事如实禀报王上。”
官员气结,他还不知道如实禀报?!关键问题是王上怎么说,有没有因这件事而奖赏唐家,然后他好判断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唐家,这才是他忍饥挨饿等在这里的目的!
不过,官员上下打量了一下族长和唐宁远,发现他们一点没有骤然发达后的狂喜,那么说来……
官员对二人笑笑,“那么本官这趟差事也就算办完了。”随后上了他的小轿子,走了。
其实在官员看不到的地方,唐家一点都不像表面看起来这般平静,族长和唐宁远在王宫门前就分开了,而等到族长回到祖宅时,无需召集,族中能说得上话的各位,就已经在正堂中等着他了。
不等着他们发问,族长就率先开口,“该说的都说了,我估摸着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孩子,可王上意态不明。”他抬头扫视了一圈儿族中这些各怀心腹事的人,“唐家现下可再经不起折腾了,所以静等王上圣裁吧!”
族长的话,让整个正堂中都静了一静,每个人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理解着这番话的深刻含义。
“可是……听说那位唐公子,是发了大财的,造蓬莱阁号,住睿亲王府……”还是有人忍不住开口了,他接下来想说,认了这门亲后,唐文清只要从手指头缝中漏出来一点儿,他们也不用再过这么清苦的日子了。
“呛啷”一声,族长将手中的茶碗儿重重地顿在了桌子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未曾加官进爵,不是大族世家,还和敌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将如此富贵显于人前,这样的亲戚你敢认?这样的荣华,你敢享?!”双目微张露出精光,“此事尚未有定论,因此胆敢私下与唐文清交往的,立刻从族谱中除名,莫要带累了整个唐家。老夫如此,诸位可有话说?!”
终于有人站了起来,“族长所言极是,王上对我们重未消了戒心啊,还是静观其变的好。”说完后,施礼离开了,接着,其余人也都散去。
这时,族长才叫过身旁的一个下人,“去唐宁远家通往郑家的路上守着,遇到从郑家回来的唐郑氏立刻请到我这里来,记得,态度一定要恭顺!”
下人飞跑而去,族长则仰靠在书房的座椅中陷入了沉思。
齐国之时,国内共有十来家大世家,他们相互联姻、势力盘根错节,唐家只是其中位于中下游的一家。
这些世家中有两家是出武将的,他们也因此随着齐国的灭亡而被卫国给灭掉了,还有两家虽然是文臣,但因祖居北方,借着地利之便,合族逃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不禀报,还是会掉脑袋啊,那可是唐公子啊!”这官员心想,不过,他还算机灵,只是犹豫了一刻,立即想到该怎么做了,于是开始了这一日的奔忙。
他先去了衙门,在故纸堆中,找到了当年的户籍底案,因为卫国立国只有二十多年,还是个很年轻的国度,所以,他不仅找到了唐文清的户籍底案,还连当年唐文清他娘嫁给他父亲的衙门记录都找到了,可谓是铁证如山。
不过,这位官员并没就此罢手,他接下来,去了唐宅。
唐家现在的族长按辈分论唐文清应该叫堂爷爷,年龄并不大,只比夜大牛大上两、三岁而已,他担任唐家族长之位,还不到二十年,不过,唐文清这件事,他知道。
因为当年唐文清出生时,唐宁远曾到他这里来报备过,这件事,他还记得,只是没有上族谱。这个年代孩子的夭折率很高,即便是不愁吃穿的大家族也不例外,所以,每个家族都会在孩子出生时简单地告诉族长一声儿,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才上族谱。唐家孩子们上族谱的年龄是五周岁。
可等到唐文清五周岁时,唐宁远再没提起过这件事,于是此事不了了之,唐家的族谱上一直没有唐文清的名字。
可以说唐家族长将这件事解释得很清楚,但官员还是不放心,既然来了,就要求见见唐宁远。
唐宁远是唐家的分支又分支了,并不住在唐家的祖宅中,好在,还是在马下城内的,于是族长带着官员找到了他。
唐宁远听说了这件事后,表情平静,这让这位官员很摸不到底,唐文清诶,提起来整个卫国都要抖三抖的名字,为什么唐宁远会是这样一副表情。如果唐文清是这位官员的儿子,他非得欢喜得疯了不可。
唐宁远大略地交待了一下当年和唐文清“失散”的经过,官员听得半信半疑,因为他并不清楚唐文清的生平和经历,犹豫了一会儿后,官员决定带着唐氏族长和唐宁远入宫面见王上。
唐家人从王宫出来时,这位官员还等在宫门口,一见了他们就问,“如何?”
族长看向唐宁远,唐宁远躬身,恭敬地答道,“在下已将往事如实禀报王上。”
官员气结,他还不知道如实禀报?!关键问题是王上怎么说,有没有因这件事而奖赏唐家,然后他好判断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唐家,这才是他忍饥挨饿等在这里的目的!
不过,官员上下打量了一下族长和唐宁远,发现他们一点没有骤然发达后的狂喜,那么说来……
官员对二人笑笑,“那么本官这趟差事也就算办完了。”随后上了他的小轿子,走了。
其实在官员看不到的地方,唐家一点都不像表面看起来这般平静,族长和唐宁远在王宫门前就分开了,而等到族长回到祖宅时,无需召集,族中能说得上话的各位,就已经在正堂中等着他了。
不等着他们发问,族长就率先开口,“该说的都说了,我估摸着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孩子,可王上意态不明。”他抬头扫视了一圈儿族中这些各怀心腹事的人,“唐家现下可再经不起折腾了,所以静等王上圣裁吧!”
族长的话,让整个正堂中都静了一静,每个人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理解着这番话的深刻含义。
“可是……听说那位唐公子,是发了大财的,造蓬莱阁号,住睿亲王府……”还是有人忍不住开口了,他接下来想说,认了这门亲后,唐文清只要从手指头缝中漏出来一点儿,他们也不用再过这么清苦的日子了。
“呛啷”一声,族长将手中的茶碗儿重重地顿在了桌子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未曾加官进爵,不是大族世家,还和敌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将如此富贵显于人前,这样的亲戚你敢认?这样的荣华,你敢享?!”双目微张露出精光,“此事尚未有定论,因此胆敢私下与唐文清交往的,立刻从族谱中除名,莫要带累了整个唐家。老夫如此,诸位可有话说?!”
终于有人站了起来,“族长所言极是,王上对我们重未消了戒心啊,还是静观其变的好。”说完后,施礼离开了,接着,其余人也都散去。
这时,族长才叫过身旁的一个下人,“去唐宁远家通往郑家的路上守着,遇到从郑家回来的唐郑氏立刻请到我这里来,记得,态度一定要恭顺!”
下人飞跑而去,族长则仰靠在书房的座椅中陷入了沉思。
齐国之时,国内共有十来家大世家,他们相互联姻、势力盘根错节,唐家只是其中位于中下游的一家。
这些世家中有两家是出武将的,他们也因此随着齐国的灭亡而被卫国给灭掉了,还有两家虽然是文臣,但因祖居北方,借着地利之便,合族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