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一步之差!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寂一瞬,她问,“棋局解开了?”
赵绵泽没有回答,一步一步走近,走到床帐之前,眉头深锁着,慢慢抬起手来,像是要撩开那帐子看一眼她此时是何样的容颜。可那只手停顿在半空中,好一会,又无力的垂下。
一阵幽然的凉风中,他低低说,“若你来治,可有把握?”
夏初七知道他指的是老皇帝。
向他问了一下鲁兴国的诊断情况,她安静了一瞬,回了两个字。
“一样。”
“真的没有法子?”他声音很低。
“于你而言,不是更好?”她轻轻一笑。
他没有回答,很久,很久都没有回答。
一片静谧中,烛光拉长了他的影子。
夏初七攥紧双手,心里一凉,突地有一些窒意。
她认识赵绵泽这样久,从来都是不怕他的,不管什么样子的他,从一开始到现在,她就没有紧张过。可这一刻,他的沉默,他低低的呼吸,竟是令她心中的不安加剧,却猜不到他到底作何想法。
这个男人……或许才是她需要博弈的真正敌人。
“我若为君,你可愿与我为后?”他突然问,声音里并无“为君”的欢喜,沉缓得仿若那寒寺里的钟声,幽然地敲入她的心上,竟让她不知如何回答。
撒谎这样的事,是她的长项,虽然她总说她从不撒谎,可熟悉她的人都知,她嘴里的虚实,就没有一个定分。撒谎骗他,更是容易,可她这一刻,却无法说出违心之言。因为他是认真的,问得非常认真。
“夏楚,过往的一切,是我有愧于你,今后,我愿与你共度,珍惜你,怜爱你,再不让人欺你,我会尽我一切的努力来弥补于你,让你与我共享这一片繁华的江山。你为我布的那个棋局,我不知能否解开。在你心中,我或许永不如十九皇叔,但我会向你证明,我能做好大晏的皇帝,兴国安邦,让百姓富足,也会做好你的夫君,即便我会有妃嫔无数,但我的心里,从此只你一个,再无别妇。”
一席话他说得很长,也很慎重。
夏初七听着,坐在帐子里,久久没有声息。
“等着做我的皇后吧。”
正如来时一样,他不等她回答,也不给她回答的机会,又一次急匆匆的走了。快得让夏初七很疑惑他突然前来的目的。他的脚步声很快,快得如一个个鼓点敲在她的心里,也让她突然明白——他很不安,非常的不安。
她想,这一刻,也无人能够心安。
一个时代的变迁,将由今夜而起,跨入一个新的台阶。外间的雷电“劈啪”一声击下来,她拢紧了被子,心里突地一慌。
暴风雨来了……
若是赵十九还活着,赵绵泽所做的一切,她都能原谅。可他杀了赵十九,他永远不能理解,他夺去的是她生命之重,她甚至能够原谅她杀掉自己,却不能原谅他杀掉赵十九。
靠在床头上,她慢慢抚上小腹。
“小十九,我们不能原谅……”
~
乾清宫正殿。
赵绵泽坐在椅上,轻轻揉着额头,殿内站了一帮朝中重臣,每个人都在观察他的面色,吕华铭再一次进谏,“殿下,事不宜迟,请殿下继皇帝位——”
赵绵泽定定望住众人,眉目深锁,“皇爷爷尚在病中,如今本宫若是继位,岂不是让天下都嘲笑我不孝?”
这样的欲拒还迎,识明务的人都明白。
皇太孙需要更多的人响应,一起来为他正名。
谢长晋赶紧上前,“皇太孙天命之身,继位本是应当,吾等愿誓死效忠,以固国本,请皇太孙继皇帝位——”
“请皇太孙继皇帝位。”
殿里彻夜不眠的一干老臣,也纷纷跪地响应。
风云变幻,可宫中局势都在赵绵泽的掌握之中。京师闭城,肃王赵楷在城外,皇后被拦在了城外,北狄使臣一样被拦在了城外。朝中的武将,包括定安侯在内,兵马都布置在边陲之地。如今整个京畿之地的二十万大军,其实全在赵绵泽的掌握之中。他们严阵以待,京师城被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岂有此理,皇帝并未驾崩,哪有提前继位的道理?”
以梁国公和诚国公为首的人,则是持反对意见。
正殿里,又一轮的辩论开始了,僵持一片。
可赵绵泽似是并不急切,偶尔还响应几句梁国公徐文龙等人的言论,像是他真的不愿在此时继皇帝之位,惹人非议。他这样的做法,以退为进,让越来越多老臣觉得皇太孙确实可堪大任。
“皇太孙殿下,老奴有一句话说。”
就在这争执不休之时,崔英达突然从殿里走了出来。他看向上座的赵绵泽,通红的目光里,一片暗涩之意。他是司礼监的大太监,又是一直陪在皇帝身边的人,他说的话分量自然极重。
众人的目光,都聚在了崔英达身上。
他们都想知道,这个老太监,这会子想说什么。
“诸位臣工,陛下这一阵身子不大好,早就立在遗诏。你们不必再争执,伤陛下的心了。陛下统御大晏这些年,很累了,让他好好歇歇吧。”
“崔公公请直言——”
崔英达点点头,不慌不乱走上丹墀,展开了手上的圣旨,高声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受天之命,称帝于乱世之中,二十七年余,敬天法祖,无戏豫之为,恪尽职守,宵衣旰食,不容一丝懈怠。以民丰物阜为己任,以社稷稳固为期许,幸得百姓闲泰,天下乂安,不辱祖宗之托。为江山国祚长久计,遵祖宗法度,曾选嫡长子柘为皇储,然天收其命,子比朕先殒。余下诸子之中,慎之又慎,皆无属意之人。朕一生自负,吁之海内再无一人比肩,然垂垂老矣,知享天命,身后之事已无遗憾。唯念诸子,恐生事端,今分封各地为王……敕封皇二子秦王构于陕,皇三子宁王析虽有忤逆,顾念父子之情,令其大宁就藩……皇六子肃王楷于兖州……皇十二子安王枢于蜀……皇十九子晋王樽死而复还,盖之天念其善,朕心慰之,思之弥久,敕封于北平,为国戍边,勿忘老父垂危之请,切之,切之。诸子诸孙,应兄友弟恭,叔侄修睦,屏弃宿怨,以国之政务为紧要,同心同德,亦望众卿念及朕之厚嘱,竭力辅佐新君,励精图治……”
一番长长的谕旨之后,崔英达歇了一口气。
又一次,他徐徐开口,目光扫向殿中垂首的众人。
“皇太孙绵泽,自幼养于宫中,性厚德懋,仁明孝友,可克承大统,体朕弘扬国势之心。今承天之命,着其即皇帝位。晓谕臣民,布告天下,咸使闻之,毋有所改。”
崔英达念完了,吐出了一口气。
殿中伫立的众人肃穆良久,低低的,抽气一片。
中间长长的帝德和对诸子诸孙和王公大臣的安排,以及皇帝身后之事的处理,都不及那一句“晋王死而复生”来得震撼人心。
晋王殿下竟然还活着?
他竟然还活着,如今又在何处?
殿中的众人面面相觑,如遭雷劈,小心议论起来。
一直未有说话的元祐,几乎是猛地一下抬起头来,看向了赵绵泽的脸,心里凉了一片。若非这一句圣旨,大多数的朝臣都不会知晓此事,包括他。
“晋王还活着,皇太孙可晓此事?”
元祐虽然在军中任职,可他向来是一个不问国事的闲散小公爷,大多数时候不管政务。如今这声色俱厉的一句问话,却是问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每一个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了赵绵泽的身上。
赵绵泽瞄了元祐一眼,声音幽然:“文华殿昨日接到的北狄国书,国书上称,十九皇叔确实还活着,但到底是否是本人,如今还未确定。昨日本宫正待布告此事,御景亭便出了事,一时着急,还未派人前往核实。”
冷风绕绕,殿内一片沉寂。
虽是北狄国书,可到底是不是赵樽本人,确实无法肯定。赵绵泽这一番话极是有理,再一次引起众臣的点头称是。
墙头草处处皆有,他们的附合,一点也不奇怪。元祐扫他们一眼,唇角一翘,凉凉地笑了。若是皇帝没有颁布这一道圣旨,那么已经死了几个月的晋王殿下,到底还能不能“死而复生”?恐怕只有赵绵泽一人知道了。
“敢问皇太孙,如今他人在何处?臣愿前去,一探真假。”
赵绵泽似是没想到他会这般步步紧逼,声音略略一沉。
“先前接到禀报,官船已至应天府埠外十里……”
“皇太孙殿下!”吕华铭突地冷哼一声,瞄了元祐一眼,正色道:“陛下的圣旨已毕,如今好像不是追究晋王真假的时机?难道诸位臣工都没有听见,陛下的圣旨上说,承天之命,着皇太孙即皇帝位吗?”
说罢,他不管旁人,二话不说,与谢长晋、兰子安以及一干与赵绵泽亲厚的东宫辅臣一起,纷纷跪地,重重叩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道道山呼万岁的声音,庄重肃穆。
这一批最先拜倒的人,都是赵绵泽一党。其余人审时度势,目光再一次看向了崔英达。崔英达抿着嘴唇,将圣旨呈上,自己亦是跪在了赵绵泽面前,叩头口呼“万岁”。
余下众人,默然一瞬,只好齐刷刷跪倒在地。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乾清宫里,不止于耳。
虽然赵绵泽还未有登基大典,但圣旨已下,“天命所归”已成实事。一条御极之路上,不管倒下了多少人,不管流了多少的鲜血,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只要一个人踏上了权力的巅峰,永远会有无数人俯首称臣。
一个雷雨之夜,尘埃终于缓缓落地。
赵绵泽端坐在主位上,一张轮廓俊俏的脸上,有几丝灯火映出来的阴霾之色。他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众臣,唇角缓缓一勾。
“众卿平身。”
“谢陛下!”
一个历史的转折时刻,就这样悄然来临,在众人的意料之外,也在情意之中。殿外的惊雷声声,闪电阵阵,“噼啪”作响,像是在迎接新的帝王诞生,也像是在为金川门外的一代将星呜冤不平。
一步之差,只迟了一步,历史便会走向不同的转折。
众臣散去,赵绵泽单独留住了正要离去的崔英达。
“崔公公,皇爷爷可还有旁的话交代?”
崔英达看着他,“陛下的话,一切都在旨意中。”分封晋王于北平就藩,令他叔侄修睦,以国事为紧要。意思非常的清楚,是让他称帝之后不要与赵樽为难。
赵绵泽抿嘴片刻,点了点头,崔英达又补充一句。
“陛下也留有一道旨意给晋王。”
“什么旨意?”赵绵泽微微一惊。
崔英达垂下眸子,“如今……不可说。”
------题外话------
姑娘们,我爱你们,呃,明儿十九和七七就要见面了……哈哈!
第(3/3)页
寂一瞬,她问,“棋局解开了?”
赵绵泽没有回答,一步一步走近,走到床帐之前,眉头深锁着,慢慢抬起手来,像是要撩开那帐子看一眼她此时是何样的容颜。可那只手停顿在半空中,好一会,又无力的垂下。
一阵幽然的凉风中,他低低说,“若你来治,可有把握?”
夏初七知道他指的是老皇帝。
向他问了一下鲁兴国的诊断情况,她安静了一瞬,回了两个字。
“一样。”
“真的没有法子?”他声音很低。
“于你而言,不是更好?”她轻轻一笑。
他没有回答,很久,很久都没有回答。
一片静谧中,烛光拉长了他的影子。
夏初七攥紧双手,心里一凉,突地有一些窒意。
她认识赵绵泽这样久,从来都是不怕他的,不管什么样子的他,从一开始到现在,她就没有紧张过。可这一刻,他的沉默,他低低的呼吸,竟是令她心中的不安加剧,却猜不到他到底作何想法。
这个男人……或许才是她需要博弈的真正敌人。
“我若为君,你可愿与我为后?”他突然问,声音里并无“为君”的欢喜,沉缓得仿若那寒寺里的钟声,幽然地敲入她的心上,竟让她不知如何回答。
撒谎这样的事,是她的长项,虽然她总说她从不撒谎,可熟悉她的人都知,她嘴里的虚实,就没有一个定分。撒谎骗他,更是容易,可她这一刻,却无法说出违心之言。因为他是认真的,问得非常认真。
“夏楚,过往的一切,是我有愧于你,今后,我愿与你共度,珍惜你,怜爱你,再不让人欺你,我会尽我一切的努力来弥补于你,让你与我共享这一片繁华的江山。你为我布的那个棋局,我不知能否解开。在你心中,我或许永不如十九皇叔,但我会向你证明,我能做好大晏的皇帝,兴国安邦,让百姓富足,也会做好你的夫君,即便我会有妃嫔无数,但我的心里,从此只你一个,再无别妇。”
一席话他说得很长,也很慎重。
夏初七听着,坐在帐子里,久久没有声息。
“等着做我的皇后吧。”
正如来时一样,他不等她回答,也不给她回答的机会,又一次急匆匆的走了。快得让夏初七很疑惑他突然前来的目的。他的脚步声很快,快得如一个个鼓点敲在她的心里,也让她突然明白——他很不安,非常的不安。
她想,这一刻,也无人能够心安。
一个时代的变迁,将由今夜而起,跨入一个新的台阶。外间的雷电“劈啪”一声击下来,她拢紧了被子,心里突地一慌。
暴风雨来了……
若是赵十九还活着,赵绵泽所做的一切,她都能原谅。可他杀了赵十九,他永远不能理解,他夺去的是她生命之重,她甚至能够原谅她杀掉自己,却不能原谅他杀掉赵十九。
靠在床头上,她慢慢抚上小腹。
“小十九,我们不能原谅……”
~
乾清宫正殿。
赵绵泽坐在椅上,轻轻揉着额头,殿内站了一帮朝中重臣,每个人都在观察他的面色,吕华铭再一次进谏,“殿下,事不宜迟,请殿下继皇帝位——”
赵绵泽定定望住众人,眉目深锁,“皇爷爷尚在病中,如今本宫若是继位,岂不是让天下都嘲笑我不孝?”
这样的欲拒还迎,识明务的人都明白。
皇太孙需要更多的人响应,一起来为他正名。
谢长晋赶紧上前,“皇太孙天命之身,继位本是应当,吾等愿誓死效忠,以固国本,请皇太孙继皇帝位——”
“请皇太孙继皇帝位。”
殿里彻夜不眠的一干老臣,也纷纷跪地响应。
风云变幻,可宫中局势都在赵绵泽的掌握之中。京师闭城,肃王赵楷在城外,皇后被拦在了城外,北狄使臣一样被拦在了城外。朝中的武将,包括定安侯在内,兵马都布置在边陲之地。如今整个京畿之地的二十万大军,其实全在赵绵泽的掌握之中。他们严阵以待,京师城被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岂有此理,皇帝并未驾崩,哪有提前继位的道理?”
以梁国公和诚国公为首的人,则是持反对意见。
正殿里,又一轮的辩论开始了,僵持一片。
可赵绵泽似是并不急切,偶尔还响应几句梁国公徐文龙等人的言论,像是他真的不愿在此时继皇帝之位,惹人非议。他这样的做法,以退为进,让越来越多老臣觉得皇太孙确实可堪大任。
“皇太孙殿下,老奴有一句话说。”
就在这争执不休之时,崔英达突然从殿里走了出来。他看向上座的赵绵泽,通红的目光里,一片暗涩之意。他是司礼监的大太监,又是一直陪在皇帝身边的人,他说的话分量自然极重。
众人的目光,都聚在了崔英达身上。
他们都想知道,这个老太监,这会子想说什么。
“诸位臣工,陛下这一阵身子不大好,早就立在遗诏。你们不必再争执,伤陛下的心了。陛下统御大晏这些年,很累了,让他好好歇歇吧。”
“崔公公请直言——”
崔英达点点头,不慌不乱走上丹墀,展开了手上的圣旨,高声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受天之命,称帝于乱世之中,二十七年余,敬天法祖,无戏豫之为,恪尽职守,宵衣旰食,不容一丝懈怠。以民丰物阜为己任,以社稷稳固为期许,幸得百姓闲泰,天下乂安,不辱祖宗之托。为江山国祚长久计,遵祖宗法度,曾选嫡长子柘为皇储,然天收其命,子比朕先殒。余下诸子之中,慎之又慎,皆无属意之人。朕一生自负,吁之海内再无一人比肩,然垂垂老矣,知享天命,身后之事已无遗憾。唯念诸子,恐生事端,今分封各地为王……敕封皇二子秦王构于陕,皇三子宁王析虽有忤逆,顾念父子之情,令其大宁就藩……皇六子肃王楷于兖州……皇十二子安王枢于蜀……皇十九子晋王樽死而复还,盖之天念其善,朕心慰之,思之弥久,敕封于北平,为国戍边,勿忘老父垂危之请,切之,切之。诸子诸孙,应兄友弟恭,叔侄修睦,屏弃宿怨,以国之政务为紧要,同心同德,亦望众卿念及朕之厚嘱,竭力辅佐新君,励精图治……”
一番长长的谕旨之后,崔英达歇了一口气。
又一次,他徐徐开口,目光扫向殿中垂首的众人。
“皇太孙绵泽,自幼养于宫中,性厚德懋,仁明孝友,可克承大统,体朕弘扬国势之心。今承天之命,着其即皇帝位。晓谕臣民,布告天下,咸使闻之,毋有所改。”
崔英达念完了,吐出了一口气。
殿中伫立的众人肃穆良久,低低的,抽气一片。
中间长长的帝德和对诸子诸孙和王公大臣的安排,以及皇帝身后之事的处理,都不及那一句“晋王死而复生”来得震撼人心。
晋王殿下竟然还活着?
他竟然还活着,如今又在何处?
殿中的众人面面相觑,如遭雷劈,小心议论起来。
一直未有说话的元祐,几乎是猛地一下抬起头来,看向了赵绵泽的脸,心里凉了一片。若非这一句圣旨,大多数的朝臣都不会知晓此事,包括他。
“晋王还活着,皇太孙可晓此事?”
元祐虽然在军中任职,可他向来是一个不问国事的闲散小公爷,大多数时候不管政务。如今这声色俱厉的一句问话,却是问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每一个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了赵绵泽的身上。
赵绵泽瞄了元祐一眼,声音幽然:“文华殿昨日接到的北狄国书,国书上称,十九皇叔确实还活着,但到底是否是本人,如今还未确定。昨日本宫正待布告此事,御景亭便出了事,一时着急,还未派人前往核实。”
冷风绕绕,殿内一片沉寂。
虽是北狄国书,可到底是不是赵樽本人,确实无法肯定。赵绵泽这一番话极是有理,再一次引起众臣的点头称是。
墙头草处处皆有,他们的附合,一点也不奇怪。元祐扫他们一眼,唇角一翘,凉凉地笑了。若是皇帝没有颁布这一道圣旨,那么已经死了几个月的晋王殿下,到底还能不能“死而复生”?恐怕只有赵绵泽一人知道了。
“敢问皇太孙,如今他人在何处?臣愿前去,一探真假。”
赵绵泽似是没想到他会这般步步紧逼,声音略略一沉。
“先前接到禀报,官船已至应天府埠外十里……”
“皇太孙殿下!”吕华铭突地冷哼一声,瞄了元祐一眼,正色道:“陛下的圣旨已毕,如今好像不是追究晋王真假的时机?难道诸位臣工都没有听见,陛下的圣旨上说,承天之命,着皇太孙即皇帝位吗?”
说罢,他不管旁人,二话不说,与谢长晋、兰子安以及一干与赵绵泽亲厚的东宫辅臣一起,纷纷跪地,重重叩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道道山呼万岁的声音,庄重肃穆。
这一批最先拜倒的人,都是赵绵泽一党。其余人审时度势,目光再一次看向了崔英达。崔英达抿着嘴唇,将圣旨呈上,自己亦是跪在了赵绵泽面前,叩头口呼“万岁”。
余下众人,默然一瞬,只好齐刷刷跪倒在地。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乾清宫里,不止于耳。
虽然赵绵泽还未有登基大典,但圣旨已下,“天命所归”已成实事。一条御极之路上,不管倒下了多少人,不管流了多少的鲜血,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只要一个人踏上了权力的巅峰,永远会有无数人俯首称臣。
一个雷雨之夜,尘埃终于缓缓落地。
赵绵泽端坐在主位上,一张轮廓俊俏的脸上,有几丝灯火映出来的阴霾之色。他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众臣,唇角缓缓一勾。
“众卿平身。”
“谢陛下!”
一个历史的转折时刻,就这样悄然来临,在众人的意料之外,也在情意之中。殿外的惊雷声声,闪电阵阵,“噼啪”作响,像是在迎接新的帝王诞生,也像是在为金川门外的一代将星呜冤不平。
一步之差,只迟了一步,历史便会走向不同的转折。
众臣散去,赵绵泽单独留住了正要离去的崔英达。
“崔公公,皇爷爷可还有旁的话交代?”
崔英达看着他,“陛下的话,一切都在旨意中。”分封晋王于北平就藩,令他叔侄修睦,以国事为紧要。意思非常的清楚,是让他称帝之后不要与赵樽为难。
赵绵泽抿嘴片刻,点了点头,崔英达又补充一句。
“陛下也留有一道旨意给晋王。”
“什么旨意?”赵绵泽微微一惊。
崔英达垂下眸子,“如今……不可说。”
------题外话------
姑娘们,我爱你们,呃,明儿十九和七七就要见面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