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真是大昏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稳一下吧!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还有两周考试,继续苦学中,精讲听完了,强化训练,脑袋都大了呀!

  .....................................................................分隔线........................................................................

  刘理顺是一个榜样,文安之也是,还有江浙巡抚魏广微和倪文焕,以及由商贾简拔而起的夏中时。

  而武将升迁迅速的更不知凡几,九边将领已经大部分是武学出身,或是皇帝亲自提拔重用的。

  从文到武,皇帝身边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文臣武将。

  这其中固然有很多是有真才实学的,可也有不少只是听话,把朝廷政策和皇帝谕旨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就得到升迁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晋升之途也不是那么难,这自然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吸引了更多人努力表现,向皇帝靠拢。

  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这种情况,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者是“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皇帝喜欢什么样儿的臣子,历朝历代都不会缺乏。不管是忠臣,还是奸佞;不管是直言进谏,还是谄媚溜须。

  想混官场,就得清楚皇帝的喜好,揣摩透天子的心思。否则,当官也当不久,早晚被踢走滚蛋。

  其实,这无关忠奸,也无关正直和奸诈。忠直之臣固然好,但哪一个奸臣又不是才干出众呢?

  在朱由校看来,能够办好自己交代的差使,不触犯国法,谄媚逢迎的臣子倒更合他的心思。

  而象某些自诩正义、满口仁义道德、动不动就犯颜直谏的臣僚,如果干不好工作,也没有大用。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历史上的那些东林党官员。内不能缓解财政、搞好民生,外不能击败建奴、保国平安,却只会梗着脖子和皇帝作对。

  什么立太子,什么三大案,天天盯着皇家找毛病,以此邀买忠直之名,却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