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红歌的力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延安颂》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唱出了革命圣地“延安魂”

延安,人们心中的革命圣地。她代表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莫过于歌曲《延安颂》。《延安颂》,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千千万万国统区的青年们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的街头、旷野、延河边,山山野野,到处人如海,歌如潮。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这动人的歌声。

(一)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这里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落脚点。1936年,中共中央迁往延安。延安从此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在延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抗日救国的纲领,确立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领导全国各敌后战场的抗日战争,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火燃遍了全中国,奠定了全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延安是新中国的摇篮。

尤其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延安成为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一种象征,它像一座灯塔,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更像一座丰碑,在全国人民心里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千千万万青年人在抗日战争潮流的冲击下,如同奔向太阳一般奔到了延安。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莫耶(1918~1986),原名陈淑媛,福建安溪县人,出身于国民党官僚家庭。1937年10月,来到延安,更名为莫耶,先后进入抗大和鲁艺戏剧系、文学系学习。1938年春天,写了《歌颂延安》的歌词,后更名为《延安颂》。1944年,莫耶到《战斗报》任编辑、记者。解放后,历任《战斗报》副总编、《甘肃日报》副总编,甘肃省文联副主席。

曲作者:郑律成(1914~1976),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光州。1933年,年仅15岁的郑律成跟随亲人来到中国南京参加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在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歌咏活动中,结识了音乐家冼星海,并得到其帮助和指导。1937年10月到达延安后,进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8年20岁的郑律成创作出了影响中外各国抗日战场的歌曲《延安颂》。并于1939年1月在延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回国工作。1950年定居中国,加入中国国籍。

1938年夏日的一天晚上,在延安举行的一场群众大会结束了,抗大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英姿勃勃,抗战的歌声此起彼伏,响彻全城。

延安鲁艺的同学们登上山头,他们遥望着延安庄严雄伟的古城,夕阳辉耀着的山头宝塔,涓涓流淌的延河水,不由得为眼前的情景所激动。作曲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