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娄昭君仗义执言 元子攸计定诛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元徽、李彧等相视而笑,高道穆继续答道,“却是如此,想那尔朱荣虽权势如天,那不臣之心写在脸上,唯恐天下人不知。只是如今他平定平葛荣、讨关陇、逐元颢之后,鼎鼎战功标注丹青,且又是皇后之父,于国于情都是需要给天下一个交代。后宫争宠,皇后失德,纵妹行凶,残害皇子,则国之难容,天理难容。此时废后,一则可堵天下之民悠悠众口,平众皇室之恨,二则凭着这个由头必能惹尔朱荣震怒,只是自皇上执政后,他便从不入京,在他的地盘想动他谈何容易,皇后之事必能引他前来问罪,那时何愁大事不成?三则,诛荣成功之后,帝后离心,皇后也不适宜仍居此位。只因临淮王心慈,故未提前告知,如今既事已具备,还需临淮王再行一事,则可置其若掌中之物,手到擒来。”
元彧见元子攸主意已定,便不再相劝,毕竟河阴之屠是所有魏室皇族之痛,亲人被杀,权力被夺,奔逃他国的痛苦,元彧历历在目。他拱拳表态道,“臣敢问皇上是要诛荣一人,还是株连九族?”
元徽笑道,“皇上仁慈,只要了尔朱荣和元天穆二人性命,余者只要愿继续为我大魏效力,则可免死罪。”
元彧见元子攸只要诛杀贼首,却放了爪牙,必后患无尽。他欲直言,却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说话远不如元徽有分量,且既然议定,便是元子攸准许,自己也不便再多言,不如尽好自己分内之事,为元子攸排忧解难,“微臣但凭皇上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元子攸喜不自禁,大笑道,“好,若有临淮王相助,此事何愁不成?”
元彧问道,“不知微臣需要做些什么?”
李彧上前道,“皇上知道临淮王与徐纥有旧交,但此人行踪不定,唯有王爷可以寻到。皇上的意思是既然尔朱荣笃信天命,不如让徐纥送他一道天命,飞蛾扑火,岂非那丝光芒?”
元彧恍然,“自梁国分别之后,徐兄为亡妻守灵,一直在瑶光寺旧居附近,从未走远。只因不想再卷入这政事纷争,所以一直让外界传言仍居留梁国,如今即是为了诛荣,想徐纥定不会推辞,毕竟胡太后待其恩重如山,能为太后报仇定是他平生所愿。皇上请放心,臣即刻前往,定将皇上意思带到。”
“好,竟是没想到这徐纥仍留在洛阳,如此甚好,真是半刻功夫未曾耽误。临淮王你即刻出宫,告诉他此事若成,朕赐他免死金券,高官厚禄。”
元彧虽知徐纥如今淡薄了名利,只是此刻不好分说,辞了元子攸便连夜赶到已改名为忘忧居的竹屋,轻叩竹门,开门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见了元彧低头问好,“王爷好,爹爹算知王爷此行目的,为不耽搁事情,一个时辰前已动身前往晋阳,吩咐子长在此恭候。”
元彧释然一笑,吩咐随从捧上一箱金子,“你爹如今还有什么算不到的,也罢,我自是白来一遭。子长,此事毕后,你另寻个去处,这些银子够你置买田产。”
徐纥之子子长毕恭毕敬谢绝,“谢王爷好意,爹爹已然为子长安排好去处,金银如今对我父子而言不过是一硬物,携之还怕遭人惦记,不若身无长物,四海飘零,来的轻松自在。王爷请回,子长现便带着二位娘亲的灵位离去,还望王爷好生保重。”说完双手奉上一个锦囊,“父亲说大事成后,王爷再打开这个锦囊。”
夜色清幽,淡凉如水,弯月斜挂梢头,偶听得几声孤鸦嘶鸣,元彧紧紧捏着徐纥给他的锦囊,看着子长远去的背影,心下不免为后会无期而心怀酸楚,前路漫漫,只是于他自己已然走入死局,凭着多年的相知相交,他几分猜到这锦囊所写不过让他事成后急流勇退罢了,只是他能退的了吗?元子攸不过是仅靠一群无实权的拥帝派支持,政令不出阊阖门的孤家寡人而已,而那尔朱荣却是靠着个人威望,带着家族子弟用刀剑奠定了如今的江山,诛荣之后,必将掀起更多腥风血雨。元彧不禁仰天长叹,他黯然地从随从手中接过火把,将竹屋点燃,转身离去之时将火把连同锦囊一起扔进了火海。
第(3/3)页
元徽、李彧等相视而笑,高道穆继续答道,“却是如此,想那尔朱荣虽权势如天,那不臣之心写在脸上,唯恐天下人不知。只是如今他平定平葛荣、讨关陇、逐元颢之后,鼎鼎战功标注丹青,且又是皇后之父,于国于情都是需要给天下一个交代。后宫争宠,皇后失德,纵妹行凶,残害皇子,则国之难容,天理难容。此时废后,一则可堵天下之民悠悠众口,平众皇室之恨,二则凭着这个由头必能惹尔朱荣震怒,只是自皇上执政后,他便从不入京,在他的地盘想动他谈何容易,皇后之事必能引他前来问罪,那时何愁大事不成?三则,诛荣成功之后,帝后离心,皇后也不适宜仍居此位。只因临淮王心慈,故未提前告知,如今既事已具备,还需临淮王再行一事,则可置其若掌中之物,手到擒来。”
元彧见元子攸主意已定,便不再相劝,毕竟河阴之屠是所有魏室皇族之痛,亲人被杀,权力被夺,奔逃他国的痛苦,元彧历历在目。他拱拳表态道,“臣敢问皇上是要诛荣一人,还是株连九族?”
元徽笑道,“皇上仁慈,只要了尔朱荣和元天穆二人性命,余者只要愿继续为我大魏效力,则可免死罪。”
元彧见元子攸只要诛杀贼首,却放了爪牙,必后患无尽。他欲直言,却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说话远不如元徽有分量,且既然议定,便是元子攸准许,自己也不便再多言,不如尽好自己分内之事,为元子攸排忧解难,“微臣但凭皇上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元子攸喜不自禁,大笑道,“好,若有临淮王相助,此事何愁不成?”
元彧问道,“不知微臣需要做些什么?”
李彧上前道,“皇上知道临淮王与徐纥有旧交,但此人行踪不定,唯有王爷可以寻到。皇上的意思是既然尔朱荣笃信天命,不如让徐纥送他一道天命,飞蛾扑火,岂非那丝光芒?”
元彧恍然,“自梁国分别之后,徐兄为亡妻守灵,一直在瑶光寺旧居附近,从未走远。只因不想再卷入这政事纷争,所以一直让外界传言仍居留梁国,如今即是为了诛荣,想徐纥定不会推辞,毕竟胡太后待其恩重如山,能为太后报仇定是他平生所愿。皇上请放心,臣即刻前往,定将皇上意思带到。”
“好,竟是没想到这徐纥仍留在洛阳,如此甚好,真是半刻功夫未曾耽误。临淮王你即刻出宫,告诉他此事若成,朕赐他免死金券,高官厚禄。”
元彧虽知徐纥如今淡薄了名利,只是此刻不好分说,辞了元子攸便连夜赶到已改名为忘忧居的竹屋,轻叩竹门,开门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见了元彧低头问好,“王爷好,爹爹算知王爷此行目的,为不耽搁事情,一个时辰前已动身前往晋阳,吩咐子长在此恭候。”
元彧释然一笑,吩咐随从捧上一箱金子,“你爹如今还有什么算不到的,也罢,我自是白来一遭。子长,此事毕后,你另寻个去处,这些银子够你置买田产。”
徐纥之子子长毕恭毕敬谢绝,“谢王爷好意,爹爹已然为子长安排好去处,金银如今对我父子而言不过是一硬物,携之还怕遭人惦记,不若身无长物,四海飘零,来的轻松自在。王爷请回,子长现便带着二位娘亲的灵位离去,还望王爷好生保重。”说完双手奉上一个锦囊,“父亲说大事成后,王爷再打开这个锦囊。”
夜色清幽,淡凉如水,弯月斜挂梢头,偶听得几声孤鸦嘶鸣,元彧紧紧捏着徐纥给他的锦囊,看着子长远去的背影,心下不免为后会无期而心怀酸楚,前路漫漫,只是于他自己已然走入死局,凭着多年的相知相交,他几分猜到这锦囊所写不过让他事成后急流勇退罢了,只是他能退的了吗?元子攸不过是仅靠一群无实权的拥帝派支持,政令不出阊阖门的孤家寡人而已,而那尔朱荣却是靠着个人威望,带着家族子弟用刀剑奠定了如今的江山,诛荣之后,必将掀起更多腥风血雨。元彧不禁仰天长叹,他黯然地从随从手中接过火把,将竹屋点燃,转身离去之时将火把连同锦囊一起扔进了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