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进密室,李宪画地图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不会错的,所以李宪才会不厌其烦。
从去年底开始,到今年底过来,整整一年时间的暗中筹备,现在到了要见真功夫的时候,李宪当然要把所有细节问清楚。
所有一切准备,都是为了靖康元年,也就是1127年,华夏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年,再也没有第二个。
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应变,李宪决定自己先下地狱。说错了,应该是先到地下密室。地狱在九泉之下,地下密室连一泉都还没到,距离地狱还远得很。
为什么会进入地下密室,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宣和五年(1123年)腊月二十六日,晚上二更天时分,李宪、萧芸娘、牟长霞、薛沁儿、李飞凤赶到汴梁城南的戴楼门外,三辆很华丽的马车已经恭候多时。
“是李半仙大人吗?”赶车的问。
“正是。”李宪也不认识这三个车夫。
马车夫很恭敬:“请半仙大人和宝眷上车,小的这就送诸位进城。”
“这大半夜的能进城吗?”李宪有些迟疑。
马车夫越来越恭敬:“半仙大人尽管放心,大内的马车无人敢拦。再说了,神仙进城一律不得干预,这是官家早就有圣旨的。”
李宪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大内的马车?那不是皇城里面的物件吗?看来邹吉那个混蛋过去一年没少做事,应该给他再记一功。
就这么地,李宪等人被三辆马车接进城,直接来到了大内南城西侧的崇明门,这个地方又是三辆马车恭候多时,让李宪大吃一惊。
清风大酒店,五个字就在三辆马车侧面,这很平常,李宪当然不会太吃惊。
李宪吃惊的是,五个字竟然是廋金体,难道是赵佶那个皇帝老儿御笔亲题?
吃惊也没有用,因为这三个马车夫仍然不认识,李宪只有继续当闷葫芦。
等到七弯八怪之后,李宪看见清风楼大酒店的牌匾和对联,已经不是吃惊,而是把肺都气炸了。
大门上的匾额:清风楼。每个字两尺见方,银边黑底金字,真是铁画银钩,入木三分,显得气势磅礴。
大门两侧是银边红底金字,悬挂一幅高达两米四的对联:楼高五丈邀天下雅士,地扩三顷驻世间佳人。
匾额和对联全都是紫檀木,完全是一幅绝佳的书法艺术珍品,如果弄到二十一世纪拍卖行,起码可以拍出三个亿。
这么好的东西,李宪为何要生气?当然是有原因的。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因为匾额上有落款。虽然匾额和对联都是瘦金体,却并非皇帝老儿赵佶的御笔亲题,而是王黼书写的。
王黼原名王甫,因与东汉宦官王甫同名,所以皇帝老儿赵佶赐名为王黼。
宣和元年(1119年),王黼被宋徽宗赵佶任命为特进、少宰(右宰相)。由通议大夫超晋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此后不久,王黼升为少保、太宰(左宰相)。他请求设应奉局,自己兼任提领。推行臭名昭著的花石纲讨好宋徽宗赵佶,逼反方腊,王黼才是主谋。
各级官吏推测宋徽宗和王黼的意思,凡是四方水土所产的珍奇之物,进奉给宋徽宗的珍品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全归王黼。
王黼睡的大床用金玉做屏风,用名贵的绸缎和冰蚕丝做蚊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不会错的,所以李宪才会不厌其烦。
从去年底开始,到今年底过来,整整一年时间的暗中筹备,现在到了要见真功夫的时候,李宪当然要把所有细节问清楚。
所有一切准备,都是为了靖康元年,也就是1127年,华夏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年,再也没有第二个。
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应变,李宪决定自己先下地狱。说错了,应该是先到地下密室。地狱在九泉之下,地下密室连一泉都还没到,距离地狱还远得很。
为什么会进入地下密室,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宣和五年(1123年)腊月二十六日,晚上二更天时分,李宪、萧芸娘、牟长霞、薛沁儿、李飞凤赶到汴梁城南的戴楼门外,三辆很华丽的马车已经恭候多时。
“是李半仙大人吗?”赶车的问。
“正是。”李宪也不认识这三个车夫。
马车夫很恭敬:“请半仙大人和宝眷上车,小的这就送诸位进城。”
“这大半夜的能进城吗?”李宪有些迟疑。
马车夫越来越恭敬:“半仙大人尽管放心,大内的马车无人敢拦。再说了,神仙进城一律不得干预,这是官家早就有圣旨的。”
李宪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大内的马车?那不是皇城里面的物件吗?看来邹吉那个混蛋过去一年没少做事,应该给他再记一功。
就这么地,李宪等人被三辆马车接进城,直接来到了大内南城西侧的崇明门,这个地方又是三辆马车恭候多时,让李宪大吃一惊。
清风大酒店,五个字就在三辆马车侧面,这很平常,李宪当然不会太吃惊。
李宪吃惊的是,五个字竟然是廋金体,难道是赵佶那个皇帝老儿御笔亲题?
吃惊也没有用,因为这三个马车夫仍然不认识,李宪只有继续当闷葫芦。
等到七弯八怪之后,李宪看见清风楼大酒店的牌匾和对联,已经不是吃惊,而是把肺都气炸了。
大门上的匾额:清风楼。每个字两尺见方,银边黑底金字,真是铁画银钩,入木三分,显得气势磅礴。
大门两侧是银边红底金字,悬挂一幅高达两米四的对联:楼高五丈邀天下雅士,地扩三顷驻世间佳人。
匾额和对联全都是紫檀木,完全是一幅绝佳的书法艺术珍品,如果弄到二十一世纪拍卖行,起码可以拍出三个亿。
这么好的东西,李宪为何要生气?当然是有原因的。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因为匾额上有落款。虽然匾额和对联都是瘦金体,却并非皇帝老儿赵佶的御笔亲题,而是王黼书写的。
王黼原名王甫,因与东汉宦官王甫同名,所以皇帝老儿赵佶赐名为王黼。
宣和元年(1119年),王黼被宋徽宗赵佶任命为特进、少宰(右宰相)。由通议大夫超晋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此后不久,王黼升为少保、太宰(左宰相)。他请求设应奉局,自己兼任提领。推行臭名昭著的花石纲讨好宋徽宗赵佶,逼反方腊,王黼才是主谋。
各级官吏推测宋徽宗和王黼的意思,凡是四方水土所产的珍奇之物,进奉给宋徽宗的珍品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全归王黼。
王黼睡的大床用金玉做屏风,用名贵的绸缎和冰蚕丝做蚊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