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妙人马周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圣贤,治下的百姓也非圣民,光有圣君有什么用?是嫌被卖的不够快吗?
狼群的首领只能是狼王,只有羊群才需要领头羊。
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狼王”,在虚心纳谏的同时,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知道什么可以采纳,什么不能采纳,而不是全部遵照圣人的教诲的去做。
“先生已经到了辽东数日,不知有什么可以教世民的……”李世民一脸热切看着马周,他连“孤王”都不说了,他感觉这马周很符合自己的胃口。
“学生不敢当一个‘教’字,不过到是有几分浅见。”
“还请先生不吝明言。”李世民坐直了身子。
“学生便放肆了,学生以为,燕王当在,‘仁’、‘孝’、‘礼’、‘义’,这四个方向加强……”
“嗯?”李世民皱了皱眉,他以为马周会指出自己为政方面的不足,却没想到转了个圈,骂他,不仁,不孝,不义。要不是李世民这些年已经磨炼出来了,涵养好,非让人将马周给叉出去不可。
马周自然也清楚自己说的话可能引起的歧义,所以接着往下说道:“
迄今为止,以学生的直观感受,辽东上下各部门的运作,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学生以为,这么多年来,他们还在一直沿用陈旧的观念治国理政,缺少创新思维。
他们像侍奉前朝的君主一样侍奉燕王,所做得事情也都和过去没什么两样,怎么能期待有不同的结果呢?
正如圣上曾言,‘如果大宁的上层建筑视野不够开阔,又怎么能带动下边人开拓进取呢?’
圣上曾说过,‘如果每天都走在一条老路上,不可能看到新的风景。机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不会有奇迹出现。非常人,当行非常事……’
所以变革是必须的。”
“变革吗?”李世民示意马周继续说。
“是,就是要变革。
管子曰:‘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
素学生直言,辽东现在的局势并不乐观,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但这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学生的建议是,先铸造一个强大的核心,以这个核心作为根基,由上至下进行改进。
而作为核心的核心,燕王当从自身做起……”
随着马周的解释,李世民眼睛亮了,“请先生详细说说。”
“是。刚才学生所言,‘仁’、‘孝’、‘礼’、‘义’……
‘仁’,没有臣子不喜欢追随一位仁君,而学生到了辽东后,哪怕不出门,也偶尔能听说燕王经常惩罚一些不作为的臣子。学生私以为,赏太轻,罚太重,固然可以约束臣下,但却会慢慢失去人心。
‘孝’,圣人教化天下,没有不把孝作为根基的。
而孝莫大于尊敬父亲,外界对燕王于唐国公的关系多有非议。
不论真假,燕王都该去改变这一情况,否则不仅伤害燕王的父子感情,同时也会失去人心。”
“先生以为,朕要怎么做?”
“学生建议燕王重建国公府,务必体现显赫高大,让人看到便可知燕王的孝心。”
“先生此言大善。还请先生继续解惑。”
“是。‘礼’,‘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学生以为,燕王在祭祀这件事情上,不够重视。燕王今日的疏忽,定会给后人做出不好的示范。那些追随燕王的部属,谁不担心自己死后得不到血祀呢?这会失去人心的。
‘义’,‘义之所在,恩之所存,心之所归。’
学生建议燕王善待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亲人的孤老……”马周提的四个方向,句句不离“人心”。
李世民听得是备受启发,有一些以前想不明白的事,现在都想明白了。
马周并不是说他不仁不孝,而是他做得不够明显。
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马周没有明言,但李世民却领会到了。
重仁,重孝,重礼,重义,这些都是幌子,马周真实用意是在建议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圣贤,治下的百姓也非圣民,光有圣君有什么用?是嫌被卖的不够快吗?
狼群的首领只能是狼王,只有羊群才需要领头羊。
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狼王”,在虚心纳谏的同时,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知道什么可以采纳,什么不能采纳,而不是全部遵照圣人的教诲的去做。
“先生已经到了辽东数日,不知有什么可以教世民的……”李世民一脸热切看着马周,他连“孤王”都不说了,他感觉这马周很符合自己的胃口。
“学生不敢当一个‘教’字,不过到是有几分浅见。”
“还请先生不吝明言。”李世民坐直了身子。
“学生便放肆了,学生以为,燕王当在,‘仁’、‘孝’、‘礼’、‘义’,这四个方向加强……”
“嗯?”李世民皱了皱眉,他以为马周会指出自己为政方面的不足,却没想到转了个圈,骂他,不仁,不孝,不义。要不是李世民这些年已经磨炼出来了,涵养好,非让人将马周给叉出去不可。
马周自然也清楚自己说的话可能引起的歧义,所以接着往下说道:“
迄今为止,以学生的直观感受,辽东上下各部门的运作,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学生以为,这么多年来,他们还在一直沿用陈旧的观念治国理政,缺少创新思维。
他们像侍奉前朝的君主一样侍奉燕王,所做得事情也都和过去没什么两样,怎么能期待有不同的结果呢?
正如圣上曾言,‘如果大宁的上层建筑视野不够开阔,又怎么能带动下边人开拓进取呢?’
圣上曾说过,‘如果每天都走在一条老路上,不可能看到新的风景。机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不会有奇迹出现。非常人,当行非常事……’
所以变革是必须的。”
“变革吗?”李世民示意马周继续说。
“是,就是要变革。
管子曰:‘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
素学生直言,辽东现在的局势并不乐观,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但这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学生的建议是,先铸造一个强大的核心,以这个核心作为根基,由上至下进行改进。
而作为核心的核心,燕王当从自身做起……”
随着马周的解释,李世民眼睛亮了,“请先生详细说说。”
“是。刚才学生所言,‘仁’、‘孝’、‘礼’、‘义’……
‘仁’,没有臣子不喜欢追随一位仁君,而学生到了辽东后,哪怕不出门,也偶尔能听说燕王经常惩罚一些不作为的臣子。学生私以为,赏太轻,罚太重,固然可以约束臣下,但却会慢慢失去人心。
‘孝’,圣人教化天下,没有不把孝作为根基的。
而孝莫大于尊敬父亲,外界对燕王于唐国公的关系多有非议。
不论真假,燕王都该去改变这一情况,否则不仅伤害燕王的父子感情,同时也会失去人心。”
“先生以为,朕要怎么做?”
“学生建议燕王重建国公府,务必体现显赫高大,让人看到便可知燕王的孝心。”
“先生此言大善。还请先生继续解惑。”
“是。‘礼’,‘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学生以为,燕王在祭祀这件事情上,不够重视。燕王今日的疏忽,定会给后人做出不好的示范。那些追随燕王的部属,谁不担心自己死后得不到血祀呢?这会失去人心的。
‘义’,‘义之所在,恩之所存,心之所归。’
学生建议燕王善待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亲人的孤老……”马周提的四个方向,句句不离“人心”。
李世民听得是备受启发,有一些以前想不明白的事,现在都想明白了。
马周并不是说他不仁不孝,而是他做得不够明显。
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马周没有明言,但李世民却领会到了。
重仁,重孝,重礼,重义,这些都是幌子,马周真实用意是在建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