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停不下来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迟早会衍变成大宁不稳定的因素。
姜万钧成立“五院”,文学院就是用来笼络这些人的。
文学院将来必定是文人的最高殿堂,没有任何实际权利,但却享有崇高的荣誉。
姜万钧都想好了,等到文学院的人多起来之后,就派他们到世界各地去“采风”,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如果利用得好了,绝对比“郑和下西洋”的效果要好得多。
将文化传播出去,将思想传播出去,将商品也带出去……
姜万钧相信,广阔无边的世界,一定会吸引无数有识之士。
如果后世的君王,知道世界那么大,还有更多富庶的地方,黄金遍地,各种香料像野草一样多,他们还会骄傲自满吗?
如果会,那就是棒槌,神也救不了他。
……
“陛下,颜文远将军急奏。”宫宁两条腿捣腾得飞快,迅速将一封加急的信件呈到了姜万钧的面前。
姜万钧接过信,立即拆,一目十行看了起来。
信上的内容很简洁,没有一句废话。
半个月前,大宁水师的一部在海上碰到了倭国的舰队,双方交上了手。
在“舰炮”的帮助下,大宁水师完胜,缴获了两条船的黄金。
经审讯,这些黄金是高句丽付给倭国某个家族的佣金,高句丽雇佣倭国人到大宁东南沿海组建反宁势力,江南部分世家会参与配合他们行动。
反正倭国远在海外,就算大宁最后抓到了那些倭国人,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对倭国用兵……
高句丽没想到,大宁水师会突然出海,截获了他们的装载佣金的货船,将这一计划暴露了出来。
有钱能使鬼推磨,高句丽这一招不算高级,但却非常实用。
大宁东南方向部分地区,百姓对大宁朝廷的认识还非常粗浅。
其实不止是大宁,过去的这千百年来,在“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统治思想下,远离京城的偏远地区,朝廷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有些地方的百姓都不知道皇上是谁。
所以就有这么一句话,“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大家只认给自己饭吃的,谁管你皇帝老儿是谁。
而儒家又讲究,“亲亲相隐”,子不告父,奴不告主。
这维护并强化了宗**理,和家族制度。
但随之而来的是,朝廷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大家没有多少归属感。
姜万钧不断强化国家的观念,正是因为如此。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姜万钧将信揣到了袖子里。
他要等,等等看江南的官员会不会及时反应过来。
如果地方官员,为了粉饰太平,“讳盗诬良”,那姜万钧就要下重手整饬了。
发现问题,就该解决问题,而不是担心自己的乌纱帽,故意粉饰太平,不去解决问题,反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前隋就是前车之鉴,各地已经盗匪四起,官员根本不敢上报,担心皇上治他们罪。
最后就连杨广自己都不敢戳破这个大窟窿,只能自欺欺人告诉自己,天下大部分地方还是很太平的。
要不然怎么办?
捅破了窟窿,把整个江山都填到窟窿里也堵不住……
姜万钧在地上又转了两圈,心里并不踏实,那些官员要考验,但是冒着局势失控的风险却是不值得的。
“宫宁。”姜万钧冲着门外喊了一声。
“奴婢在。”宫宁快步跑了进来。
“派人传朕的口谕给牛进达,朕允许他便宜行事,把这封信带上。另外,传旨,令房玄龄,杜如晦,明日就出发南下,不用再等了。”姜万钧要不是实在脱不开身,他都想自己亲自南下了。
“是。”
“高句丽,高句丽……”姜万钧知道必须给高句丽更狠一点教训才行。
这一次他去河北,有必要对高句丽展开一些动作。
至于倭国,姜万钧真有点挠头。
因为倭国是中原对他们称呼,他们现在自己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概念。
在历史上,要过五、六十年后,倭国才会有一个国家的名称。
这种情况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迟早会衍变成大宁不稳定的因素。
姜万钧成立“五院”,文学院就是用来笼络这些人的。
文学院将来必定是文人的最高殿堂,没有任何实际权利,但却享有崇高的荣誉。
姜万钧都想好了,等到文学院的人多起来之后,就派他们到世界各地去“采风”,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如果利用得好了,绝对比“郑和下西洋”的效果要好得多。
将文化传播出去,将思想传播出去,将商品也带出去……
姜万钧相信,广阔无边的世界,一定会吸引无数有识之士。
如果后世的君王,知道世界那么大,还有更多富庶的地方,黄金遍地,各种香料像野草一样多,他们还会骄傲自满吗?
如果会,那就是棒槌,神也救不了他。
……
“陛下,颜文远将军急奏。”宫宁两条腿捣腾得飞快,迅速将一封加急的信件呈到了姜万钧的面前。
姜万钧接过信,立即拆,一目十行看了起来。
信上的内容很简洁,没有一句废话。
半个月前,大宁水师的一部在海上碰到了倭国的舰队,双方交上了手。
在“舰炮”的帮助下,大宁水师完胜,缴获了两条船的黄金。
经审讯,这些黄金是高句丽付给倭国某个家族的佣金,高句丽雇佣倭国人到大宁东南沿海组建反宁势力,江南部分世家会参与配合他们行动。
反正倭国远在海外,就算大宁最后抓到了那些倭国人,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对倭国用兵……
高句丽没想到,大宁水师会突然出海,截获了他们的装载佣金的货船,将这一计划暴露了出来。
有钱能使鬼推磨,高句丽这一招不算高级,但却非常实用。
大宁东南方向部分地区,百姓对大宁朝廷的认识还非常粗浅。
其实不止是大宁,过去的这千百年来,在“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统治思想下,远离京城的偏远地区,朝廷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有些地方的百姓都不知道皇上是谁。
所以就有这么一句话,“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大家只认给自己饭吃的,谁管你皇帝老儿是谁。
而儒家又讲究,“亲亲相隐”,子不告父,奴不告主。
这维护并强化了宗**理,和家族制度。
但随之而来的是,朝廷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大家没有多少归属感。
姜万钧不断强化国家的观念,正是因为如此。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姜万钧将信揣到了袖子里。
他要等,等等看江南的官员会不会及时反应过来。
如果地方官员,为了粉饰太平,“讳盗诬良”,那姜万钧就要下重手整饬了。
发现问题,就该解决问题,而不是担心自己的乌纱帽,故意粉饰太平,不去解决问题,反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前隋就是前车之鉴,各地已经盗匪四起,官员根本不敢上报,担心皇上治他们罪。
最后就连杨广自己都不敢戳破这个大窟窿,只能自欺欺人告诉自己,天下大部分地方还是很太平的。
要不然怎么办?
捅破了窟窿,把整个江山都填到窟窿里也堵不住……
姜万钧在地上又转了两圈,心里并不踏实,那些官员要考验,但是冒着局势失控的风险却是不值得的。
“宫宁。”姜万钧冲着门外喊了一声。
“奴婢在。”宫宁快步跑了进来。
“派人传朕的口谕给牛进达,朕允许他便宜行事,把这封信带上。另外,传旨,令房玄龄,杜如晦,明日就出发南下,不用再等了。”姜万钧要不是实在脱不开身,他都想自己亲自南下了。
“是。”
“高句丽,高句丽……”姜万钧知道必须给高句丽更狠一点教训才行。
这一次他去河北,有必要对高句丽展开一些动作。
至于倭国,姜万钧真有点挠头。
因为倭国是中原对他们称呼,他们现在自己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概念。
在历史上,要过五、六十年后,倭国才会有一个国家的名称。
这种情况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