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隋末之万钧之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二章 尘埃落定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影响却是相当深远的。

  董仲舒提出来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之所以能被汉武帝接受,正是因为董仲舒将皇权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漩涡中拽了出来。

  皇权天授,天下这头“鹿”,就不再是谁想摸就能摸的了。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受命于天,奉天承运,代天牧民,皇权被完全的神圣化了。

  不过董仲舒在肯定皇权的神圣性的同时,又以天人感应,一旦皇帝行为有错,天象会示警这样的方式,将皇权装到了“笼子”里。

  皇权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但必须遵从天意,否则就会祸事降临。这是对皇权的约束,以免皇帝胡作非为。

  洪涝,旱灾,蝗灾,地震,日食等等,这些都是上天在示警。

  如何解释天意,解释上天是想警告什么呢?

  “天意”的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家手上。

  这是一种共赢。

  在经过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眼下的读书人,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枝独秀。

  但儒家已经和最开始时的儒家有了很大的不同,里边不仅有法家的影子,还有阴阳五行,黄老学等学说糅合到里边。

  姜万钧到是很想将百家重新抽取出来,但已经不现实了。

  文化体系已经形成,重新分割是很危险的,而且姜万钧也无从下手,他自己都只是一知半解。

  所以想来想去,姜万钧觉得与其分割,不如去融合。

  让儒家融合更多的东西,当初汉武帝不也是搞“儒表法里”吗?

  他也披着儒家的外衣,把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都塞进去。

  等到大家接触的知识多了,知识面广了,保不齐就会孕育出有个大才来。

  之前姜万钧说过,佛门是指月之人,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指月之人?

  他不仅能看到月亮,还能看到太阳。

  一手指月,一手指日……

  自娱自乐了一会儿,姜万钧掀开了车帘。

  庄家已经长成了,今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