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裁撤与移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数就能翻番,每个安置费也可以降低到50两左右。
所以如果要裁撤的话,要求缓不求急,先把京营和良家子这批部队进行改革,再逐渐裁撤掉各处的,整体花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套的军改。
至于前往西域垦荒,这就是朝廷的既定政策。既然皇帝否决了招揽回部农民屯垦以省钱的计划,那么肯定是要移汉民去的,裁撤的兵员正可用。
伊犁河谷可是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以上的,那绝对是个种植粮食、棉花的好地方,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一片黄沙。
反正都要移民,反正都要花钱,不如趁此机会将陕甘地区的旧军进行裁撤,正是一举两得。
这也是皇帝动心军改的一大因素,拖得时间越久,越不好处置。
正好趁着西域平定移民的机会,一并解决。
刘钰在西域打的漂亮,剩下了一大笔计划内的军费,这笔军费没有花,也可以保证这几年的财政足够支持这一整套计划。
既要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又要让一部分人得到好处,这样才有可能让整个军改推广下去。
皇帝心里明白基本盘在哪,也明白军改要动哪些、不该动哪些,这不用放在今天就讨论。
但在基本盘之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利益群体。
兵政府尚书针对刘钰的回答,就这个很特殊的利益群体,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这些兵丁裁撤,或算好说。那军官呢?”
“鹰娑伯要改军制,军官皆出自军校,武德宫出身的尚可说。还有一部分根本不是武德宫出来的,亦或是蒙荫、亦或是世袭,亦或是凭着军功一步步走上来的。”
“全国四五十万的军队,要缩减到二十万。肯定有许多军官是冗员,这些冗员又该怎么处置呢?”
“这些人有功于国,就因为不合军改的格,就要裁撤?如此,岂不是让将士寒心?”
“况且,这些人若是不满,稍微鼓动,起事作乱,又将如何?”
刘钰回道:“军官有品级,一定的品级便照旧掌军,比如四品以上。我已说了,军改要练的是有制之军,是要兵将分离,哪怕不会打仗的武将,有参谋部负责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去打,也可不败。”
“五品以下,则如军校回炉,若能合格则优先留用,若不合格则转为预备役,或者退下去。”
“如哨长等,则可用军衔制过度。一部分哨长可以转为老兵,但保留军衔,以军衔评定待遇和饷银。但不再是军官,而是作为士兵,领取原本的饷银。”
“按照品级定军衔,不合格的,则转为预备役。饷银按照三分之一来发放。”
“如果回炉不合格、考核不通过,又不愿意放弃喝兵血还想当官……那就没办法了。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或者,转为文职。譬如安排到西域、辽东、鲸海、蒙古等地,垦荒戍边,也无问题。”
兵政府尚书笑道:“鹰娑伯说的简单,这要触动多少人?”
“没多少人。尚书大人不要忘了,营学制和武德宫出身的,都是识字的,也都是懂算数几何的,他们去学新的操典教程,很容易。”
“而四品以上者,继续掌军,操练扎营等,皆靠参谋,对他们并无影响。就算不懂,也一样有人可以代替指挥。”
“四品以上的不动,五品以下的多半都识字,回炉重学也非难事。”
“剩下的要么裁撤,要么依着功勋或者勋位,转为军衔。按照军衔高低,优先安排到西域、蒙古等地的屯田所。”
“况且,这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操典、新军书在下早已编写完毕。看又不是看不懂,届时考核就是。”
“分为十年,慢慢变革,有何不可?”
“改革,本就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八十年间,西洋人的军制就已经进步如此,若不改革,三十年后,又将如何?”
“国朝的战术已经落后。长矛阵配火绳枪的阵法,实在是三十年前的东西了。旧有的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第(3/3)页
数就能翻番,每个安置费也可以降低到50两左右。
所以如果要裁撤的话,要求缓不求急,先把京营和良家子这批部队进行改革,再逐渐裁撤掉各处的,整体花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套的军改。
至于前往西域垦荒,这就是朝廷的既定政策。既然皇帝否决了招揽回部农民屯垦以省钱的计划,那么肯定是要移汉民去的,裁撤的兵员正可用。
伊犁河谷可是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以上的,那绝对是个种植粮食、棉花的好地方,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一片黄沙。
反正都要移民,反正都要花钱,不如趁此机会将陕甘地区的旧军进行裁撤,正是一举两得。
这也是皇帝动心军改的一大因素,拖得时间越久,越不好处置。
正好趁着西域平定移民的机会,一并解决。
刘钰在西域打的漂亮,剩下了一大笔计划内的军费,这笔军费没有花,也可以保证这几年的财政足够支持这一整套计划。
既要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又要让一部分人得到好处,这样才有可能让整个军改推广下去。
皇帝心里明白基本盘在哪,也明白军改要动哪些、不该动哪些,这不用放在今天就讨论。
但在基本盘之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利益群体。
兵政府尚书针对刘钰的回答,就这个很特殊的利益群体,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这些兵丁裁撤,或算好说。那军官呢?”
“鹰娑伯要改军制,军官皆出自军校,武德宫出身的尚可说。还有一部分根本不是武德宫出来的,亦或是蒙荫、亦或是世袭,亦或是凭着军功一步步走上来的。”
“全国四五十万的军队,要缩减到二十万。肯定有许多军官是冗员,这些冗员又该怎么处置呢?”
“这些人有功于国,就因为不合军改的格,就要裁撤?如此,岂不是让将士寒心?”
“况且,这些人若是不满,稍微鼓动,起事作乱,又将如何?”
刘钰回道:“军官有品级,一定的品级便照旧掌军,比如四品以上。我已说了,军改要练的是有制之军,是要兵将分离,哪怕不会打仗的武将,有参谋部负责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去打,也可不败。”
“五品以下,则如军校回炉,若能合格则优先留用,若不合格则转为预备役,或者退下去。”
“如哨长等,则可用军衔制过度。一部分哨长可以转为老兵,但保留军衔,以军衔评定待遇和饷银。但不再是军官,而是作为士兵,领取原本的饷银。”
“按照品级定军衔,不合格的,则转为预备役。饷银按照三分之一来发放。”
“如果回炉不合格、考核不通过,又不愿意放弃喝兵血还想当官……那就没办法了。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或者,转为文职。譬如安排到西域、辽东、鲸海、蒙古等地,垦荒戍边,也无问题。”
兵政府尚书笑道:“鹰娑伯说的简单,这要触动多少人?”
“没多少人。尚书大人不要忘了,营学制和武德宫出身的,都是识字的,也都是懂算数几何的,他们去学新的操典教程,很容易。”
“而四品以上者,继续掌军,操练扎营等,皆靠参谋,对他们并无影响。就算不懂,也一样有人可以代替指挥。”
“四品以上的不动,五品以下的多半都识字,回炉重学也非难事。”
“剩下的要么裁撤,要么依着功勋或者勋位,转为军衔。按照军衔高低,优先安排到西域、蒙古等地的屯田所。”
“况且,这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操典、新军书在下早已编写完毕。看又不是看不懂,届时考核就是。”
“分为十年,慢慢变革,有何不可?”
“改革,本就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八十年间,西洋人的军制就已经进步如此,若不改革,三十年后,又将如何?”
“国朝的战术已经落后。长矛阵配火绳枪的阵法,实在是三十年前的东西了。旧有的一套已经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