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克虏伯伤害准部感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的海军大饼,皱皱眉道:“此事之前已经议定,何须再议?移民之事,必要实行,断不可为了省钱省事,就招收天山以南的回部去伊犁屯垦。”
“甘、陕等地,地力贫瘠,民众多苦。伊犁河谷,你们不曾去过,刘钰却是亲眼见了,那里适合种植小麦、棉花,皆为上等沃土。移民前往,又可缓解西京人多地少之弊,一举两得。”
“蠲免钱粮,不过治标。移民垦荒,方为治本。卿等皆为重臣,岂不知标本之别?”
李淦着实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吏政府尚书却继续道:“陛下,唐时安西四镇时,便有争论。如今已复安西,天朝之事,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
这算是在将皇帝的军,意思是说现在西域的事,我们可以听你的,就这么定了。
但作为交换,这是最后一次打仗了,日后还是要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
自李淦上台,这才十五年,已经打了两仗,耗费了千万两钱财。
现在名也得了、势也拔了,是该履行当初的承诺了。
当初刘钰搞国子监的时候,皇帝就承诺过,对俄交流、平定西域,这两件事是不能商量的,以此换取儒林舆论不要搞事情。
现在这两件事都做完了,已经达成了传统帝国的最大边界了,日后再打仗就没意义了。
而且,两战打出来来了皇帝的威名,又带出了一大堆刘钰这样的新人,严重威胁了朝中的平衡。
天朝天朝,总要有个边界。虽然凭借火器优势,这两仗对国力并无损耗,可也最好就到此为止了。
不然不断开战,武将的势力必将崛起。
大顺是可以出将入相的,而且武德宫的存在,使得武将们很多都是有文化的,又和科举尿不到一个壶里,当初刘钰搞的惊人之语还在耳边,众人也真的怕这些人崛起之后,在江南搞出大动作。
明末的教训,留给朝中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经验。
对勋贵来说,经验就是与国同休,要是国没了,勋贵也要完。到时候再上演一番权将军拷掠京师的事,那就什么都没了。
对文臣来说,经验就是千万不能让武将崛起。文臣的地位来源于一个安定的中央政府,一旦这个政府垮掉,武将跋扈,杀文臣就像是杀狗一样。
然而,人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经验就是什么都学不到。短短八十年,这些经验再度化为了乌有。
勋贵们开始腐化堕落,文臣们开始挖掘政府的墙角。
现在他们都希望,朝廷这艘船,就按照原来的既定轨道走下去。
没有大臣喜欢变化,而这几年出现了太多的变化。
战争往往能够促进这种变化,已经有人感觉到了种种不安。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皇帝心里还有些变革的想法,更不知道就和他们同一屋檐下的翼国公刘盛手里还捏着一份关于军制改革的奏疏。
李淦虽然心里很不爽这种和皇帝讨价还价的态度,可还是点头道:“朕岂无休养生息爱民之心?众卿安心,除非有人挑衅天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的海军大饼,皱皱眉道:“此事之前已经议定,何须再议?移民之事,必要实行,断不可为了省钱省事,就招收天山以南的回部去伊犁屯垦。”
“甘、陕等地,地力贫瘠,民众多苦。伊犁河谷,你们不曾去过,刘钰却是亲眼见了,那里适合种植小麦、棉花,皆为上等沃土。移民前往,又可缓解西京人多地少之弊,一举两得。”
“蠲免钱粮,不过治标。移民垦荒,方为治本。卿等皆为重臣,岂不知标本之别?”
李淦着实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吏政府尚书却继续道:“陛下,唐时安西四镇时,便有争论。如今已复安西,天朝之事,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
这算是在将皇帝的军,意思是说现在西域的事,我们可以听你的,就这么定了。
但作为交换,这是最后一次打仗了,日后还是要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
自李淦上台,这才十五年,已经打了两仗,耗费了千万两钱财。
现在名也得了、势也拔了,是该履行当初的承诺了。
当初刘钰搞国子监的时候,皇帝就承诺过,对俄交流、平定西域,这两件事是不能商量的,以此换取儒林舆论不要搞事情。
现在这两件事都做完了,已经达成了传统帝国的最大边界了,日后再打仗就没意义了。
而且,两战打出来来了皇帝的威名,又带出了一大堆刘钰这样的新人,严重威胁了朝中的平衡。
天朝天朝,总要有个边界。虽然凭借火器优势,这两仗对国力并无损耗,可也最好就到此为止了。
不然不断开战,武将的势力必将崛起。
大顺是可以出将入相的,而且武德宫的存在,使得武将们很多都是有文化的,又和科举尿不到一个壶里,当初刘钰搞的惊人之语还在耳边,众人也真的怕这些人崛起之后,在江南搞出大动作。
明末的教训,留给朝中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经验。
对勋贵来说,经验就是与国同休,要是国没了,勋贵也要完。到时候再上演一番权将军拷掠京师的事,那就什么都没了。
对文臣来说,经验就是千万不能让武将崛起。文臣的地位来源于一个安定的中央政府,一旦这个政府垮掉,武将跋扈,杀文臣就像是杀狗一样。
然而,人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经验就是什么都学不到。短短八十年,这些经验再度化为了乌有。
勋贵们开始腐化堕落,文臣们开始挖掘政府的墙角。
现在他们都希望,朝廷这艘船,就按照原来的既定轨道走下去。
没有大臣喜欢变化,而这几年出现了太多的变化。
战争往往能够促进这种变化,已经有人感觉到了种种不安。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皇帝心里还有些变革的想法,更不知道就和他们同一屋檐下的翼国公刘盛手里还捏着一份关于军制改革的奏疏。
李淦虽然心里很不爽这种和皇帝讨价还价的态度,可还是点头道:“朕岂无休养生息爱民之心?众卿安心,除非有人挑衅天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