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开战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陛下如此用兵,自有大略在心。此战必胜,又何必多虑?
李淦闻言微微蹙眉,他并没有想过准噶尔部会怎么应对,只是觉得凭借国力缓进急战。
缓进是因为后勤。
急战是因为大顺的军力尚可,野战不惧,多年征战和准噶尔之间也算知根知底。
此番又要亲征,当然不可能如上次那样坐镇城堡前,指挥攻城。
但要维护勋贵掌军、皇权在军中有威望的格局,这一次还是要亲征,但也就是在瓜州坐镇,做战略上的指挥。
他力排众议,启用了不知效果如何的青州军,可以说把宝压在了刘钰身上,指望着刘钰能如上次一样帮他刷出一波军中的威望。
现在听来,刘钰似乎有些轻敌,犹豫了一下问道:“卿且说说,你以为朝中的大略如何?”
刘钰估计朝中也没想这么多,但为了海军,该拍的马屁还得拍,便把自己想的战略说了一番。
这是个料敌以宽的战略,刘钰把自己带入到大策凌敦多布的角度去想破局之法。
思来想去,唯有他说的那种策略,准部才能维系下去。
这也算是经典的反围剿战术。
北部喀尔喀部战斗力弱,准部又有蒙古的“群众基础”,而且可以直接走内蒙威胁京城。
这是死中求活的战略,只要大顺动了心思、收了喀尔喀,驻军雪山,准部必须死。
想要死中求活,非此不可。攻哈密出河西走廊,一路攻城攻到西安,那不是脑子有问题,那是喝多了。
尤其是皇帝亲征坐镇西边,西北大营的精兵加上京营大军全在,准噶尔部绝对不敢打西路大军的主意。
对冲消耗战,准噶尔不如自杀。
一旦大顺的北路军翻过了阿尔泰山,在准噶尔腹地筑堡推进,把战火烧到内线,都不用大顺出力,哈萨克、叶尔羌等等暂时被压服的部族就会先反。
而且北路的后勤压力极大,喀尔喀新服,前线兵力不足,看起来也就更弱一些。
刘钰想着,西路那边大军云集,又是大顺常年在西北的名将坐镇。
自己名不见经传,准噶尔部唯一能得到的消息,就是刘钰和罗刹打的时候,攻堡有一手。
又把刘钰调去了北线,准噶尔人一琢磨,这肯定是个善于攻城筑城的,无名小卒,野战稀松,不打他打谁?
会攻城,肯定就会守城。
尤其是准部和沙俄在亚梅什湖的堡垒攻防战中吃过亏,刘钰又把罗刹的堡垒轻易攻下,怎么想都会觉得大顺的战略是“北线筑城推进到阿勒泰”,所以才把大顺最能攻城守城的年轻人调过去了。
这种战略欺骗是大顺所没想到的,但现实却是存在的。
刘钰觉得,自己若是处在大策凌敦多布的位置,肯定会这么想。
北路军一旦深入到准噶尔腹地,筑城,时不时出去劫掠一番,准部兵马来了就入城守城,准部肯定吃不消。
所以刘钰认为若自己为大策凌敦多布,所有的战略就应该围绕着北线:把那个善于守城攻城的家伙,骗出来野战。
换回自己的角度,攻准噶尔的城,刘钰都觉得丢人。
野战,他操练的青州兵就是为准部量身定制的,强调快速变阵和战术机动的,他巴不得准噶尔部用计骗自己出击。
将这样的想法一说,又拍马屁道:“陛下英明神武,想来就是这样想的。青州军善于野战,而准部却以为臣善于筑城攻城守城。所谓兵不厌诈,陛下深思,岂是准部所能想到的?”
“若准部诱我出击,则我将计就计。若能在阿尔泰山以北一举击溃准部主力,则西域平矣。”
“陛下坐镇敦煌,缓慢推进。兵精粮足,准部必不敢攻河西走廊一线。”
“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青州军最擅野战,却示之以只能守城攻城;北线陛下为了节省财力,必要野战破敌,却示之以筑城推进。”
“陛下英明,尽得兵法之妙,是故臣以为,准部必可一鼓作气而平之,故而才进言将来平定之后的事项。”
一通马屁狂吹,简直是史诗级的阅读理解。
皇帝用刘钰的青州军根本就没想过什么“名不见经传使得准部以为此人只会守城攻城”之类。
可听完这个比较内敛的马屁后,李淦皱着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心道对啊,若我为大策凌敦多布,必是这样想着。
唯有破北线之兵,才有和谈的可能;唯有破北线之兵,才能威胁到喀尔喀部,同属蒙古,可以补充人口马匹兵员,又能直接威胁京城。
而刘钰之前也确实不以野战成名,准噶尔人肯定能知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陛下如此用兵,自有大略在心。此战必胜,又何必多虑?
李淦闻言微微蹙眉,他并没有想过准噶尔部会怎么应对,只是觉得凭借国力缓进急战。
缓进是因为后勤。
急战是因为大顺的军力尚可,野战不惧,多年征战和准噶尔之间也算知根知底。
此番又要亲征,当然不可能如上次那样坐镇城堡前,指挥攻城。
但要维护勋贵掌军、皇权在军中有威望的格局,这一次还是要亲征,但也就是在瓜州坐镇,做战略上的指挥。
他力排众议,启用了不知效果如何的青州军,可以说把宝压在了刘钰身上,指望着刘钰能如上次一样帮他刷出一波军中的威望。
现在听来,刘钰似乎有些轻敌,犹豫了一下问道:“卿且说说,你以为朝中的大略如何?”
刘钰估计朝中也没想这么多,但为了海军,该拍的马屁还得拍,便把自己想的战略说了一番。
这是个料敌以宽的战略,刘钰把自己带入到大策凌敦多布的角度去想破局之法。
思来想去,唯有他说的那种策略,准部才能维系下去。
这也算是经典的反围剿战术。
北部喀尔喀部战斗力弱,准部又有蒙古的“群众基础”,而且可以直接走内蒙威胁京城。
这是死中求活的战略,只要大顺动了心思、收了喀尔喀,驻军雪山,准部必须死。
想要死中求活,非此不可。攻哈密出河西走廊,一路攻城攻到西安,那不是脑子有问题,那是喝多了。
尤其是皇帝亲征坐镇西边,西北大营的精兵加上京营大军全在,准噶尔部绝对不敢打西路大军的主意。
对冲消耗战,准噶尔不如自杀。
一旦大顺的北路军翻过了阿尔泰山,在准噶尔腹地筑堡推进,把战火烧到内线,都不用大顺出力,哈萨克、叶尔羌等等暂时被压服的部族就会先反。
而且北路的后勤压力极大,喀尔喀新服,前线兵力不足,看起来也就更弱一些。
刘钰想着,西路那边大军云集,又是大顺常年在西北的名将坐镇。
自己名不见经传,准噶尔部唯一能得到的消息,就是刘钰和罗刹打的时候,攻堡有一手。
又把刘钰调去了北线,准噶尔人一琢磨,这肯定是个善于攻城筑城的,无名小卒,野战稀松,不打他打谁?
会攻城,肯定就会守城。
尤其是准部和沙俄在亚梅什湖的堡垒攻防战中吃过亏,刘钰又把罗刹的堡垒轻易攻下,怎么想都会觉得大顺的战略是“北线筑城推进到阿勒泰”,所以才把大顺最能攻城守城的年轻人调过去了。
这种战略欺骗是大顺所没想到的,但现实却是存在的。
刘钰觉得,自己若是处在大策凌敦多布的位置,肯定会这么想。
北路军一旦深入到准噶尔腹地,筑城,时不时出去劫掠一番,准部兵马来了就入城守城,准部肯定吃不消。
所以刘钰认为若自己为大策凌敦多布,所有的战略就应该围绕着北线:把那个善于守城攻城的家伙,骗出来野战。
换回自己的角度,攻准噶尔的城,刘钰都觉得丢人。
野战,他操练的青州兵就是为准部量身定制的,强调快速变阵和战术机动的,他巴不得准噶尔部用计骗自己出击。
将这样的想法一说,又拍马屁道:“陛下英明神武,想来就是这样想的。青州军善于野战,而准部却以为臣善于筑城攻城守城。所谓兵不厌诈,陛下深思,岂是准部所能想到的?”
“若准部诱我出击,则我将计就计。若能在阿尔泰山以北一举击溃准部主力,则西域平矣。”
“陛下坐镇敦煌,缓慢推进。兵精粮足,准部必不敢攻河西走廊一线。”
“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青州军最擅野战,却示之以只能守城攻城;北线陛下为了节省财力,必要野战破敌,却示之以筑城推进。”
“陛下英明,尽得兵法之妙,是故臣以为,准部必可一鼓作气而平之,故而才进言将来平定之后的事项。”
一通马屁狂吹,简直是史诗级的阅读理解。
皇帝用刘钰的青州军根本就没想过什么“名不见经传使得准部以为此人只会守城攻城”之类。
可听完这个比较内敛的马屁后,李淦皱着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心道对啊,若我为大策凌敦多布,必是这样想着。
唯有破北线之兵,才有和谈的可能;唯有破北线之兵,才能威胁到喀尔喀部,同属蒙古,可以补充人口马匹兵员,又能直接威胁京城。
而刘钰之前也确实不以野战成名,准噶尔人肯定能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