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位置尴尬的梁北港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时再拆了现有的港口,重新再在博浪沙建造港口?于此如此,还不如一步到位,节省人力物力。
再者,别看博浪沙与大梁之间还有几十里地,但这块空地恰恰好充当赵弘润设想蓝图中的商贸之地,毕竟博浪沙的地理位置着实优越,哪怕这里全是荒地,赵弘润也相信这片土地必然繁荣起来,更何况,如今这博浪沙两侧,便有中牟与黄池两座县城。
在赵弘润看来,只要他冶造局在博浪沙建造了港口,那么,中牟与黄池两座县城亦能受益,城县逐渐朝着这条官渡河靠拢,逐渐将这一带打造成繁荣的商贸之地,与大梁连成一片。
到那时,或许博浪沙会成为天下商贾汇聚之地,成为天下经济的枢纽也说不定。
『……』
注意到这位肃王殿下的表情,局丞王甫与陈宕、程琳、荀歆几人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
因为他意识到,这位肃王殿下已拿定了主意,那么再劝也是无用,与其多番劝说惹这位肃王殿下生气,还不如考虑考虑,如何将这片地形复杂的土地,改造成适合建造港口的地方。
“那些芦苇倒是好办,一把火就能烧个精光……难就难在底下,若下官没有猜错的话,那些皆是泥泞的沙土淤泥,并非实土……想在这造船坞,恐怕……”说到这里,王甫摇了摇头。
郎官陈宕、程琳、荀歆三人对视一眼,亦相继摇了摇头,毕竟他们都是工匠出身,尽管不是非常善于营建,但至少有那方面的经验,很清楚地基的重要性,若底下并非实土,哪怕是盖起参天大厦也无济于事。
这时,赵弘润插嘴提醒道:“用巨木打桩,如何?”
王甫、陈宕、程琳、荀歆四人疑惑地看了过来,见此,赵弘润双手比划着,详细地说道:“取圆木,一段削尖,垂直打入淤泥,然后再用木板覆盖那些木桩……”
听闻此言,陈宕捋了捋胡须,惊讶地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木浸于水易腐烂,况且殿下所要求的船港占地颇大,日后修缮起来,恐怕是个麻烦。”
赵弘润闻言默然不语,因为这也正是他所担忧的,毕竟正如陈宕所言,将木桩打入淤泥中,木头迟早会腐烂,到时候怎么办?将覆盖在上面的木板撬掉,再重新打木桩?
这时,郎官程琳提议道:“不如用石桩代替木桩?”
听闻此言,王甫等人眼睛一亮,纷纷点头,唯独赵弘润心中有些遗憾。
毕竟在赵弘润看来,最佳的办法无疑是打造一个圆桶般的模具,将其埋入那淤泥中,然后往圆桶内灌混凝土,但遗憾的是,他眼下弄不出水泥来。
石灰在大魏倒是不罕见,问题在于,单纯用石灰搅拌石沙的混合物,缺乏一种凝性,平时里用用还可以,但是一旦沾上水,很容易会化。
与其相比,还不如就像程琳所说的,用石柱代替,这才最符合大魏当前所具备的工艺。
唯一的弊端在于,石柱需要用整块长条状的巨石打磨,要知道石料活这可是一门细致的手艺,毕竟在还未出现石胶的当今,一旦在琢磨时石料崩断,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容错率太低。
因此,与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时再拆了现有的港口,重新再在博浪沙建造港口?于此如此,还不如一步到位,节省人力物力。
再者,别看博浪沙与大梁之间还有几十里地,但这块空地恰恰好充当赵弘润设想蓝图中的商贸之地,毕竟博浪沙的地理位置着实优越,哪怕这里全是荒地,赵弘润也相信这片土地必然繁荣起来,更何况,如今这博浪沙两侧,便有中牟与黄池两座县城。
在赵弘润看来,只要他冶造局在博浪沙建造了港口,那么,中牟与黄池两座县城亦能受益,城县逐渐朝着这条官渡河靠拢,逐渐将这一带打造成繁荣的商贸之地,与大梁连成一片。
到那时,或许博浪沙会成为天下商贾汇聚之地,成为天下经济的枢纽也说不定。
『……』
注意到这位肃王殿下的表情,局丞王甫与陈宕、程琳、荀歆几人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
因为他意识到,这位肃王殿下已拿定了主意,那么再劝也是无用,与其多番劝说惹这位肃王殿下生气,还不如考虑考虑,如何将这片地形复杂的土地,改造成适合建造港口的地方。
“那些芦苇倒是好办,一把火就能烧个精光……难就难在底下,若下官没有猜错的话,那些皆是泥泞的沙土淤泥,并非实土……想在这造船坞,恐怕……”说到这里,王甫摇了摇头。
郎官陈宕、程琳、荀歆三人对视一眼,亦相继摇了摇头,毕竟他们都是工匠出身,尽管不是非常善于营建,但至少有那方面的经验,很清楚地基的重要性,若底下并非实土,哪怕是盖起参天大厦也无济于事。
这时,赵弘润插嘴提醒道:“用巨木打桩,如何?”
王甫、陈宕、程琳、荀歆四人疑惑地看了过来,见此,赵弘润双手比划着,详细地说道:“取圆木,一段削尖,垂直打入淤泥,然后再用木板覆盖那些木桩……”
听闻此言,陈宕捋了捋胡须,惊讶地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木浸于水易腐烂,况且殿下所要求的船港占地颇大,日后修缮起来,恐怕是个麻烦。”
赵弘润闻言默然不语,因为这也正是他所担忧的,毕竟正如陈宕所言,将木桩打入淤泥中,木头迟早会腐烂,到时候怎么办?将覆盖在上面的木板撬掉,再重新打木桩?
这时,郎官程琳提议道:“不如用石桩代替木桩?”
听闻此言,王甫等人眼睛一亮,纷纷点头,唯独赵弘润心中有些遗憾。
毕竟在赵弘润看来,最佳的办法无疑是打造一个圆桶般的模具,将其埋入那淤泥中,然后往圆桶内灌混凝土,但遗憾的是,他眼下弄不出水泥来。
石灰在大魏倒是不罕见,问题在于,单纯用石灰搅拌石沙的混合物,缺乏一种凝性,平时里用用还可以,但是一旦沾上水,很容易会化。
与其相比,还不如就像程琳所说的,用石柱代替,这才最符合大魏当前所具备的工艺。
唯一的弊端在于,石柱需要用整块长条状的巨石打磨,要知道石料活这可是一门细致的手艺,毕竟在还未出现石胶的当今,一旦在琢磨时石料崩断,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容错率太低。
因此,与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