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心境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魏长风达宗师之境。
已有六七年时间,其“身体”、“技术”已臻化境,奈何“心境”始终不能勘破,所以始终不能达到大宗师之境。
这看似一步之遥的差距,其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魏长风并没有真正理解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的神髓,笔意之间,有其形,并无其神。
大才子苏东坡看似孤寂惆怅的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蛰伏隐忍。宦海何其惊涛骇浪,礁石隐没期间,一不小心,触礁是常态。所以在宦海之中遨游。
蛰伏是基本功,隐忍是必修课。
苏东坡行笔之间,气势奔放,并无荒率之笔。魏长风并没有和苏东坡的“心境”相契合。
所以魏长风的笔意之间,并没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襟和气度。
龙青云武学修为,虽然只是第三境界“炼劲”境,但是龙青云天性醇厚,加之龙啸天的神识入体,其“心境”犹如淬炼一般。
久历人生风霜的龙啸天,特别是横刀立马大败敌军之计,居然被己方暗箭所伤,射于马下,此等经历可谓是砥砺人心、磨练心智。
龙啸天悲怆的遭遇,进入龙青云醇厚的心境,二者相互融合,砥砺出开阔的胸襟和气度。这就构铸了一个丰满、立体的龙青云,所以龙青云看上去才有超越年龄的镇定从容、湛然出尘。
此时的龙青云,在“心境”上隐隐摸到了宗师之境的门槛。
苏东坡书写《黄州寒食帖》时的心境,是受“乌台诗案”的影响,被贬黄州。而这些诗是苏东坡在做杭州通判时,朋友来拜访,被朋友摘抄而去,大做文章。才有了这“乌台诗案”。
龙青云神识里的龙啸天,在战场上被己方的暗箭射于马下,和苏东坡被朋友出卖,其经历何其相似。所以这《黄州寒食帖》描述的心境,龙青云隐隐有共鸣之感。
龙青云虽然姿势颇为古怪,这也是为了迷惑魏长风。
须知,魏长风在宗师之境浸润了六七年,其“身体”和“技术”的巅峰造诣,龙青云也是颇为忌惮的。
龙青云初次用剑化笔,也是受《黄州寒食帖》意境所感,仓促之间,并无其形,但是好在有其神。
此时的龙青云,以剑带笔的率意癫狂之态,有了“心境”的保驾护航,堪堪能应对魏长风妙在毫巅的招式。
魏长风所使《黄州寒食帖》的笔间招式,固然精妙绝伦,但是毕竟脱胎于此帖作者,也就是苏东坡的“心境”,只有形神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意境”,才能发挥此帖的最高水准。
魏长风有其“形”,而龙青云有其“神”。“神”当然在“形”之前,所以龙青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魏长风达宗师之境。
已有六七年时间,其“身体”、“技术”已臻化境,奈何“心境”始终不能勘破,所以始终不能达到大宗师之境。
这看似一步之遥的差距,其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魏长风并没有真正理解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的神髓,笔意之间,有其形,并无其神。
大才子苏东坡看似孤寂惆怅的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蛰伏隐忍。宦海何其惊涛骇浪,礁石隐没期间,一不小心,触礁是常态。所以在宦海之中遨游。
蛰伏是基本功,隐忍是必修课。
苏东坡行笔之间,气势奔放,并无荒率之笔。魏长风并没有和苏东坡的“心境”相契合。
所以魏长风的笔意之间,并没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襟和气度。
龙青云武学修为,虽然只是第三境界“炼劲”境,但是龙青云天性醇厚,加之龙啸天的神识入体,其“心境”犹如淬炼一般。
久历人生风霜的龙啸天,特别是横刀立马大败敌军之计,居然被己方暗箭所伤,射于马下,此等经历可谓是砥砺人心、磨练心智。
龙啸天悲怆的遭遇,进入龙青云醇厚的心境,二者相互融合,砥砺出开阔的胸襟和气度。这就构铸了一个丰满、立体的龙青云,所以龙青云看上去才有超越年龄的镇定从容、湛然出尘。
此时的龙青云,在“心境”上隐隐摸到了宗师之境的门槛。
苏东坡书写《黄州寒食帖》时的心境,是受“乌台诗案”的影响,被贬黄州。而这些诗是苏东坡在做杭州通判时,朋友来拜访,被朋友摘抄而去,大做文章。才有了这“乌台诗案”。
龙青云神识里的龙啸天,在战场上被己方的暗箭射于马下,和苏东坡被朋友出卖,其经历何其相似。所以这《黄州寒食帖》描述的心境,龙青云隐隐有共鸣之感。
龙青云虽然姿势颇为古怪,这也是为了迷惑魏长风。
须知,魏长风在宗师之境浸润了六七年,其“身体”和“技术”的巅峰造诣,龙青云也是颇为忌惮的。
龙青云初次用剑化笔,也是受《黄州寒食帖》意境所感,仓促之间,并无其形,但是好在有其神。
此时的龙青云,以剑带笔的率意癫狂之态,有了“心境”的保驾护航,堪堪能应对魏长风妙在毫巅的招式。
魏长风所使《黄州寒食帖》的笔间招式,固然精妙绝伦,但是毕竟脱胎于此帖作者,也就是苏东坡的“心境”,只有形神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意境”,才能发挥此帖的最高水准。
魏长风有其“形”,而龙青云有其“神”。“神”当然在“形”之前,所以龙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