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豫山书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就在秦老认为他多半有几分才干,为着他这中入赘商贾之家的人穷志短的行为感到惋惜的时候,宁毅已经迎着清晨的日光进入豫山书院,为着一整个上午的时间陪一帮孩子学《论语》而开始做准备了。
豫山书院并没有开在一个叫豫山的地方,这是苏家私办的学堂,当然也会收稍有点关系的外人,但学堂并不算大,主要是过来学的人不多,而豫山,则是苏氏老家的一座山名。
豫山书院开在距离苏氏大宅不远的一条街道上,不是商铺密集的街道,因此环境还算清幽,灰瓦白墙的围起来,一小片竹林,请某个大儒书写的“豫山书院”的牌子挂起来,还是有几分书香氛围的。
书院目前一共四十九名学员,老师七名,其中包括书院的山长苏崇华,就比例而言师资力量可谓雄厚,苏崇华本身就是苏家人,早年中过举人,当过几年官,可惜无甚建树,甚至有传言说他犯过事,另外也有两位是高薪聘请的有过为官经验的老者。除了老师跟学生,此外还有厨娘、杂役之类的下人数名。
苏家对这书院是花了大功夫的,可惜或者是这些老师都不甚靠谱,或者是这帮学生恰巧都资质愚钝,书院一直没出什么成绩,之前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在发觉科举无望之后大抵都进入了苏家的商铺任职,因此这书院的性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技术学院。若是家中真存了让孩子走科举当官这条路的,那么他们多半会让孩子在十二岁之前转去更好的学院。
宁毅在这里已经任教三天,苏崇华对他不错,并不会因为他是入赘身份而刁难他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拼许久都已经是成了精的人没必要做这种无聊的事情。考虑到宁毅其实没什么才学——大家都这样说——因此让他执教的是刚刚启蒙不久的十多个孩子,这群孩子一共十六名,年龄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其中甚至还有两名梳着辫子的小姑娘,都是苏家的亲戚,让她们识些字。之前的老师教完孝经,开始教论语,宁毅每天固定教导他们一个上午,下午宽松一点,礼、乐、射、御、算学之类的,主要是算学,其余全看老师的心情和能力。
如果在更好更正规的学校,这些东西会更规范一些,也会更加细化,但豫山书院显然没这个条件。就宁毅来说,教授论语其实相当简单,他固然没办法将论语背一遍或是说出某一句大概在什么地方,但如果只要求会读以及做出简单解释,那就真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情,任何一个受过高中教育的现代人花点时间或许都能给《论语》做一番似是而非的解释,当然,是用白话文。
尽管在古代,真正的大儒研究四书五经还是相当深刻的,要高深的就特别高深,或许一个名妓写的古文都能让现代教授汗颜。不过,大多数读书人没有机会接受太过高深的教育,他们或许看完论语之后连一本孟子都找不到,但教师的最低标准很简单,说白了,能教人识字就行,宁毅的前任就是这样的,他教一帮孩子摇头晃脑的读,兴之所至,会对文中的意思做一番最基本的讲解,没过一段时间,要求学生严格背诵或是默写一段,这就是考试,考不出来的,打手板。
事情很简单嘛!宁毅并不打算修改太多,前面一个时辰,他让一帮学生摇头晃脑地诵读论语——其实读书一直不停地读上两个小时让宁毅觉得很痛苦,不过反正这帮孩子都习惯了,接下来两个小时,宁毅用前半段开始讲解一篇的内容,然后旁征博引随口乱侃,说点故事,说点实事,也算是给这帮孩子放松一下。
这帮孩子很好教。虽然仅是区区三天的时间,宁毅已经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课堂上那股惟师惟上的感觉,眼下的这帮孩子毫无个性可言,不耍个性的孩子最可爱了,他们珍惜读书的机会,不调皮不中二,出点小事你把人孩子屁股打肿人家也觉得理所当然的,简直是老师的天堂,宁毅教得非常舒心,不过区区三天,每天讲点经义讲点故事这帮孩子就满足得不得了,而讲述这些东西,宁毅甚至都不用准备教案什么的,随性而走就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就在秦老认为他多半有几分才干,为着他这中入赘商贾之家的人穷志短的行为感到惋惜的时候,宁毅已经迎着清晨的日光进入豫山书院,为着一整个上午的时间陪一帮孩子学《论语》而开始做准备了。
豫山书院并没有开在一个叫豫山的地方,这是苏家私办的学堂,当然也会收稍有点关系的外人,但学堂并不算大,主要是过来学的人不多,而豫山,则是苏氏老家的一座山名。
豫山书院开在距离苏氏大宅不远的一条街道上,不是商铺密集的街道,因此环境还算清幽,灰瓦白墙的围起来,一小片竹林,请某个大儒书写的“豫山书院”的牌子挂起来,还是有几分书香氛围的。
书院目前一共四十九名学员,老师七名,其中包括书院的山长苏崇华,就比例而言师资力量可谓雄厚,苏崇华本身就是苏家人,早年中过举人,当过几年官,可惜无甚建树,甚至有传言说他犯过事,另外也有两位是高薪聘请的有过为官经验的老者。除了老师跟学生,此外还有厨娘、杂役之类的下人数名。
苏家对这书院是花了大功夫的,可惜或者是这些老师都不甚靠谱,或者是这帮学生恰巧都资质愚钝,书院一直没出什么成绩,之前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在发觉科举无望之后大抵都进入了苏家的商铺任职,因此这书院的性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技术学院。若是家中真存了让孩子走科举当官这条路的,那么他们多半会让孩子在十二岁之前转去更好的学院。
宁毅在这里已经任教三天,苏崇华对他不错,并不会因为他是入赘身份而刁难他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拼许久都已经是成了精的人没必要做这种无聊的事情。考虑到宁毅其实没什么才学——大家都这样说——因此让他执教的是刚刚启蒙不久的十多个孩子,这群孩子一共十六名,年龄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其中甚至还有两名梳着辫子的小姑娘,都是苏家的亲戚,让她们识些字。之前的老师教完孝经,开始教论语,宁毅每天固定教导他们一个上午,下午宽松一点,礼、乐、射、御、算学之类的,主要是算学,其余全看老师的心情和能力。
如果在更好更正规的学校,这些东西会更规范一些,也会更加细化,但豫山书院显然没这个条件。就宁毅来说,教授论语其实相当简单,他固然没办法将论语背一遍或是说出某一句大概在什么地方,但如果只要求会读以及做出简单解释,那就真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情,任何一个受过高中教育的现代人花点时间或许都能给《论语》做一番似是而非的解释,当然,是用白话文。
尽管在古代,真正的大儒研究四书五经还是相当深刻的,要高深的就特别高深,或许一个名妓写的古文都能让现代教授汗颜。不过,大多数读书人没有机会接受太过高深的教育,他们或许看完论语之后连一本孟子都找不到,但教师的最低标准很简单,说白了,能教人识字就行,宁毅的前任就是这样的,他教一帮孩子摇头晃脑的读,兴之所至,会对文中的意思做一番最基本的讲解,没过一段时间,要求学生严格背诵或是默写一段,这就是考试,考不出来的,打手板。
事情很简单嘛!宁毅并不打算修改太多,前面一个时辰,他让一帮学生摇头晃脑地诵读论语——其实读书一直不停地读上两个小时让宁毅觉得很痛苦,不过反正这帮孩子都习惯了,接下来两个小时,宁毅用前半段开始讲解一篇的内容,然后旁征博引随口乱侃,说点故事,说点实事,也算是给这帮孩子放松一下。
这帮孩子很好教。虽然仅是区区三天的时间,宁毅已经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课堂上那股惟师惟上的感觉,眼下的这帮孩子毫无个性可言,不耍个性的孩子最可爱了,他们珍惜读书的机会,不调皮不中二,出点小事你把人孩子屁股打肿人家也觉得理所当然的,简直是老师的天堂,宁毅教得非常舒心,不过区区三天,每天讲点经义讲点故事这帮孩子就满足得不得了,而讲述这些东西,宁毅甚至都不用准备教案什么的,随性而走就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