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李晗朱元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8章 要靠奇人出马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具体负责督造,至于杨思义嘛,便是负责预算和掏钱了。

虽然事情这么定下来后,不过还需要走一遭朝会的程序,自然便由李敏负责提起奏折,然后放到朝会上去讨论了。

铁路修建一事商议了罢,李敏又趁机提出,“陛下,微臣还有一事须禀报陛下。”

朱元璋一愣,说道:“李爱卿有事还请直言。”

李敏便将自己在家写的奏折,提炼了一番后,便详细的说了出来。

听罢,朱元璋等人却是沉默了,建新学是好事,而且将技术型书院分为几个档次,确实也能够为大明工业甄选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出来。

但是,李敏所提到的,在目前各地的书院中,加入工业技术的学习,甚至在私塾幼儿启蒙阶段,便开始技术型学习,这阻力,将大到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地步啊!

虽然朱元璋非常想这么做,立刻就着手开始改革教育体系,甚至是在科举中加入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但是……

这么做的话,那就真是在挖文坛的根脚了,甚至很有可能会将整个文坛给逼到对立面去。

虽然在论学大会之后,大明工业党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让整个文坛闭了嘴,也争取到了部分文人的支持,甚至像是吴道行、蓝智这些当世大儒们,也开始进行科学这一学科的研究。

但这并不等于,儒生文人们,会眼睁睁的看着让科学之道,插足他们坚守了一辈子的儒学之道。

而且如今虽说工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在暗地里,依然有不少文人儒士对京师匠造书院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迫于大趋势而不敢说出来公然和朝廷叫板而已。

李敏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困难到底有多大,不过他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先提出来,至于行不行,那就交给陛下定夺吧。

朱元璋思量片刻,觉得教育改革还是势在必行,毕竟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只会越来越多,可不能因为人才的缺乏而成为工业发展的桎梏啊!

只是如何改,才能将文坛的影响降到最低,还不能急于一时。

杨思义也是冥思苦想,从某种程度而言,他比李敏更急迫工人问题的解决,因为越多的技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