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平度知州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以说是初代军户们的愿望所在,也是朱元璋的信任、感谢所在。只要武力在手,卫所军户后代自然不怕所谓的天下波动。
别说掌握武力的卫所军户,连朱元璋都架不住文人舆论的压力,舆论主导权的丧失,就导致价值观念的变迁:军户不再高贵,军户是贱役!武人是贱役!
舆论牵引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变化之深远往往是当初想不明白,变化之后犹如春风细雨一样,让后人去看仿佛就该是这样子,仿佛历史变迁有一种钦定的感觉,不容悖逆。
赵期昌继续说:“这二年与官场诸位没少打交道,最少有六成、或七成的文官是我卫所子弟出身。这说明啥,说明我卫所子弟不是天生只会拎刀子杀敌的,只要刻苦也是能读书上进,明白圣人教诲、经典的。”
“一千八百年前的陈王涉也是落魄出身,陈王都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尚能手不释卷,蜀汉大将王平更是斗字不识却能听人讲述经义而编书传家!再说国朝初时,多少公、侯、伯识字?还不是在兵戈戎马之际自学成才!”
“难道到了如今,你们一个个就如此堕落,懒得不愿上进自学?遇到点儿动脑子的问题就去问秀才,那人家说你该束手降敌,那你降不降!”
一个个垂着脑袋,一个不服气嘀咕:“家主,秀才虽迂腐了点,可骨头也硬,也不至于投降于敌寇吧?”
冷哼一声,赵期昌瞥到北边打着旗号而来的队伍,没好气说:“你们才认识多少个秀才?不说剑门先生,就城里那位陈进士,还有各处的举人、官老爷我认识足足不下百余人,这些人可都是我登莱军政骨干。可是呢,没几个人骨头硬,一个个就是嘴硬!”
“因为嘴硬被人杀了,那你说他是骨头硬被杀,还是因为嘴硬被杀?”
“凡事多想想,就看看昨日吴知府那群杂碎的模样,担心小爷开启官储,一个个装死不露面,根本不管满城动荡!还有张知县,口口声声说儿子、侄子死了精神恍惚不能理政,小爷打死他手下令吏,他怎么就能理政了?”
“记住,我们才是国朝延续的骨干所在!国朝要灭,也得我们军户子弟战死一代人才成!做什么都不能忘记这件事儿,我们才是天下最硬的骨头!人的筋骨只听脑子的,能指挥我们的人在紫禁城,不是兵部、都督府,更不是什么城里的秀才!”
说罢,赵期昌转身几步踏出翻身上马,接住随从递来的马鞭对着一众军官一挥:“传令中千户所备好稀粥,待本将归来后,便启程出发!”
“另,别让女眷上前观看火场,否则一个个就等着吃鞭子吧!”
说罢赵期昌扬鞭打马,留下一帮苦脸的军官,什么女眷,现在队伍里女眷就一个夫人好不好,人家真要看火场,谁敢拦着?
火场南边,登州北城墙废墟上,高泥鳅领着数量更为庞大,足足不下五十余人的城中、左近乡野少年遥指火场吹嘘着:“……赵爷富贵不忘患难交,你们也知道昨日城中那个乱,赵爷急着抚平城中,可手头兵马都已派遣出去救援各处。正好,小白爷奉赵爷的令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以说是初代军户们的愿望所在,也是朱元璋的信任、感谢所在。只要武力在手,卫所军户后代自然不怕所谓的天下波动。
别说掌握武力的卫所军户,连朱元璋都架不住文人舆论的压力,舆论主导权的丧失,就导致价值观念的变迁:军户不再高贵,军户是贱役!武人是贱役!
舆论牵引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变化之深远往往是当初想不明白,变化之后犹如春风细雨一样,让后人去看仿佛就该是这样子,仿佛历史变迁有一种钦定的感觉,不容悖逆。
赵期昌继续说:“这二年与官场诸位没少打交道,最少有六成、或七成的文官是我卫所子弟出身。这说明啥,说明我卫所子弟不是天生只会拎刀子杀敌的,只要刻苦也是能读书上进,明白圣人教诲、经典的。”
“一千八百年前的陈王涉也是落魄出身,陈王都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尚能手不释卷,蜀汉大将王平更是斗字不识却能听人讲述经义而编书传家!再说国朝初时,多少公、侯、伯识字?还不是在兵戈戎马之际自学成才!”
“难道到了如今,你们一个个就如此堕落,懒得不愿上进自学?遇到点儿动脑子的问题就去问秀才,那人家说你该束手降敌,那你降不降!”
一个个垂着脑袋,一个不服气嘀咕:“家主,秀才虽迂腐了点,可骨头也硬,也不至于投降于敌寇吧?”
冷哼一声,赵期昌瞥到北边打着旗号而来的队伍,没好气说:“你们才认识多少个秀才?不说剑门先生,就城里那位陈进士,还有各处的举人、官老爷我认识足足不下百余人,这些人可都是我登莱军政骨干。可是呢,没几个人骨头硬,一个个就是嘴硬!”
“因为嘴硬被人杀了,那你说他是骨头硬被杀,还是因为嘴硬被杀?”
“凡事多想想,就看看昨日吴知府那群杂碎的模样,担心小爷开启官储,一个个装死不露面,根本不管满城动荡!还有张知县,口口声声说儿子、侄子死了精神恍惚不能理政,小爷打死他手下令吏,他怎么就能理政了?”
“记住,我们才是国朝延续的骨干所在!国朝要灭,也得我们军户子弟战死一代人才成!做什么都不能忘记这件事儿,我们才是天下最硬的骨头!人的筋骨只听脑子的,能指挥我们的人在紫禁城,不是兵部、都督府,更不是什么城里的秀才!”
说罢,赵期昌转身几步踏出翻身上马,接住随从递来的马鞭对着一众军官一挥:“传令中千户所备好稀粥,待本将归来后,便启程出发!”
“另,别让女眷上前观看火场,否则一个个就等着吃鞭子吧!”
说罢赵期昌扬鞭打马,留下一帮苦脸的军官,什么女眷,现在队伍里女眷就一个夫人好不好,人家真要看火场,谁敢拦着?
火场南边,登州北城墙废墟上,高泥鳅领着数量更为庞大,足足不下五十余人的城中、左近乡野少年遥指火场吹嘘着:“……赵爷富贵不忘患难交,你们也知道昨日城中那个乱,赵爷急着抚平城中,可手头兵马都已派遣出去救援各处。正好,小白爷奉赵爷的令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