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领袖道路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种、建房的好地方早让人占了去,那东昌军的弟兄怎么办?”
“这个问题本将不说,东昌军弟兄也心中挂念,不解决这个事情,东昌军弟兄也无法安心做事。那我就说一点,这道路大修之后,我登莱治安将会如何?”
东昌军军官相互看着,郭敦开口:“赵都司治下,登莱必然夜不闭户。”
赵期昌摇头:“不,作乱的山野小贼不足为虑。我就给诸位说一件事儿,当初赵某开荒白石墩,便开出十顷之地!地一直在那里,为何在赵某手中能开出十顷?”
“因为倭寇之害!因为赵某不怕倭寇烧杀,便开出了这十顷之地!”
眉宇狠厉,赵期昌言语间比划手势:“大伙都知道我登莱沿海密布的卫所是干什么的,自国朝之初,洪武朝、永乐朝,接连增设登莱卫所,为的就是防范倭害!”
“而登莱地形呢?三面环海,中高外低。山地不适宜耕种,而临海平地又屡屡有倭寇为害。结果导致大量的平地荒废,致使军民抱团屯居,往往只有乡镇周边的土地得到开垦。而偏远、人烟稀少的平地,却一直荒废着;也因为荒废着,也就无人敢迁居、开垦。否则人少力薄,一旦倭寇进犯,必然是满门遇害!”
“诸位,只要登莱官道如赵某规划的那样修好。有了适宜急行军的官道,管他倭寇来多少,或怎么来……我登莱军都能轻快换防、集合,在倭寇还未动手之前,我军便能形成以多击少的局面,进而剿倭!”
“若倭寇接连进犯而无有收获,往往又损兵折将,那我登莱沿海自然安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片的偏远荒地将适应开垦!一旦倭害断绝,我等想要开垦荒地……恐怕抢不过地方士绅。故而,道路重修到哪里,就开垦哪里的地!”
“登莱的荒地,没咱卫所军保护,地方士绅哪个敢开?自然,这登莱的荒地,就该归咱卫所军开!”
伸出手掌扳着指头,赵期昌双目炯炯看着面前军官团队,一字一顿:“修路!开田!剿倭!升官发财!”
虽然心中还有些迷糊,可郭敦觉得踏实了不少,认为跟着赵期昌有奔头。
赵期昌给所有人规划了一条看起来能走得通,能走远的道路。
人越是抱团,也就越无主见,集体服从性就越强。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在一起会有意见上的争执,若是三个人在一起,往往争执在两个人之间,另一个人可能会表态,可能会沉默。即,两个人有两种意见;而三个人出现两种意见的概率,远远比三种意见要大。
这也是某些人说国人单枪匹马是龙,抱成团就成虫的原因所在。
唔,服从意识高,是完成大型、超大型工程的基础!
一个人的自由对民族而言没用;一个民族的自由对人类社会没用。与之相对,只有能搞超大型工程的民族,对于人类而言才是希望所在。
赵期昌完全是按着心思来设计的发展思路,根本不管工程大小,他眼中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却在旁听会议的赵孟看来,这套计划不可怕,可怕的是赵期昌言语间的鼓动。
领袖的作用就是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领袖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这套计划能否走通,而是这套计划能让所有人服从,并激发他们的热情。
赵期昌拿出了一套计划,言语间毫无掩饰的暴力至上思想,则最符合军队的胃口。
跟军队讲忠孝道德没用!
现在军队的窘迫,都是那群讲忠孝道德的文人、世道逼迫所导致的。
现在的军队就是一群难民,比之富农、商贩还有所不如。唯一能让这群难民维持体面的东西就在于暴力,按着国法只有这群难民能合法的拥有各式兵器、盔甲;按着国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种、建房的好地方早让人占了去,那东昌军的弟兄怎么办?”
“这个问题本将不说,东昌军弟兄也心中挂念,不解决这个事情,东昌军弟兄也无法安心做事。那我就说一点,这道路大修之后,我登莱治安将会如何?”
东昌军军官相互看着,郭敦开口:“赵都司治下,登莱必然夜不闭户。”
赵期昌摇头:“不,作乱的山野小贼不足为虑。我就给诸位说一件事儿,当初赵某开荒白石墩,便开出十顷之地!地一直在那里,为何在赵某手中能开出十顷?”
“因为倭寇之害!因为赵某不怕倭寇烧杀,便开出了这十顷之地!”
眉宇狠厉,赵期昌言语间比划手势:“大伙都知道我登莱沿海密布的卫所是干什么的,自国朝之初,洪武朝、永乐朝,接连增设登莱卫所,为的就是防范倭害!”
“而登莱地形呢?三面环海,中高外低。山地不适宜耕种,而临海平地又屡屡有倭寇为害。结果导致大量的平地荒废,致使军民抱团屯居,往往只有乡镇周边的土地得到开垦。而偏远、人烟稀少的平地,却一直荒废着;也因为荒废着,也就无人敢迁居、开垦。否则人少力薄,一旦倭寇进犯,必然是满门遇害!”
“诸位,只要登莱官道如赵某规划的那样修好。有了适宜急行军的官道,管他倭寇来多少,或怎么来……我登莱军都能轻快换防、集合,在倭寇还未动手之前,我军便能形成以多击少的局面,进而剿倭!”
“若倭寇接连进犯而无有收获,往往又损兵折将,那我登莱沿海自然安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片的偏远荒地将适应开垦!一旦倭害断绝,我等想要开垦荒地……恐怕抢不过地方士绅。故而,道路重修到哪里,就开垦哪里的地!”
“登莱的荒地,没咱卫所军保护,地方士绅哪个敢开?自然,这登莱的荒地,就该归咱卫所军开!”
伸出手掌扳着指头,赵期昌双目炯炯看着面前军官团队,一字一顿:“修路!开田!剿倭!升官发财!”
虽然心中还有些迷糊,可郭敦觉得踏实了不少,认为跟着赵期昌有奔头。
赵期昌给所有人规划了一条看起来能走得通,能走远的道路。
人越是抱团,也就越无主见,集体服从性就越强。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在一起会有意见上的争执,若是三个人在一起,往往争执在两个人之间,另一个人可能会表态,可能会沉默。即,两个人有两种意见;而三个人出现两种意见的概率,远远比三种意见要大。
这也是某些人说国人单枪匹马是龙,抱成团就成虫的原因所在。
唔,服从意识高,是完成大型、超大型工程的基础!
一个人的自由对民族而言没用;一个民族的自由对人类社会没用。与之相对,只有能搞超大型工程的民族,对于人类而言才是希望所在。
赵期昌完全是按着心思来设计的发展思路,根本不管工程大小,他眼中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却在旁听会议的赵孟看来,这套计划不可怕,可怕的是赵期昌言语间的鼓动。
领袖的作用就是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领袖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这套计划能否走通,而是这套计划能让所有人服从,并激发他们的热情。
赵期昌拿出了一套计划,言语间毫无掩饰的暴力至上思想,则最符合军队的胃口。
跟军队讲忠孝道德没用!
现在军队的窘迫,都是那群讲忠孝道德的文人、世道逼迫所导致的。
现在的军队就是一群难民,比之富农、商贩还有所不如。唯一能让这群难民维持体面的东西就在于暴力,按着国法只有这群难民能合法的拥有各式兵器、盔甲;按着国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