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601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你们学校呢。

王丽英站起来,说:我吃饱了,我去商场。

她离开客厅。

发现妈妈要走,狼吞虎咽,满嘴都是饭菜,手里拽一鸡腿,丢下饭碗,从凳子上弹起来,扑到门口,说:妈妈,我也去。给爸爸买一个礼物。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本来不想让孩子跟着去的,他还有一堆作业呢,一转念,能有这份心,是属难得,欣慰之余,得做点什么,应该送上一份鼓励,至少不要轻易扑灭孩子心里的火种,作业重要,爱心更重要,好成绩重要,关心他人的习惯更重要。她激动,意外,惊喜,自责。自从张和尚离开这个家,夫妻之间矛盾越来越明显,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啊,大人的事情孩子不懂,过早让孩子知道,于心不忍,不管大人谁对谁错,孩子没有错,孩子是无辜的,尽量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少年是夫妇的共同心愿。哽咽,说不出话来。转身,抹去眼泪。蹲下,说:鞋带散了。妈给你系上。好,我们一起去。

两位老人纳闷,冲着门口喊:你们去不去,再不去商场关门了。

他们离开门口。

喝酒,酒杯里没有动静,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与其说喝酒,倒不如说闻酒更贴近事实。酒是他喝的,还是自然蒸发掉的。只有天知道。喝一顿酒花几个小时,这是天下最长的酒局。姥姥不喝酒,滴酒不沾,抽烟,偶尔抽时几口,吃饭,非常快,不到五分钟,之前年轻,不到二分钟,做事,雷厉风行,她是个急性子。两位老人,一个急,一个慢,算是绝配,互补。为儿孙没有少操心,孙子都有了,还在替女儿操心。当年,老两口坚决反对女儿的婚事,坚决不同意女儿嫁给和尚。和尚家穷,兄弟姐妹多,又在农村,这是事实。家庭条件好孬倒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都是身外之物,随着时间推移,身外之物都会改变。不是人而是和尚是重要问题,因为嫁人要重视人本身。和尚是一辈子的事情,像烙印一样,即使还俗也跟不上趟,社会日新月异,寺庙清静之地,属于两个世界。和尚是佛的代言人,与世无争,四大皆空。青灯,孤影。凡人,柴米油盐酱醋茶,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生活的乐趣。不是一路人,怎么在一起。永葆僧人那颗心,或者,一会儿凡人,一会僧人,这样的话,谁受得了啊。是凡人都受不了。找一个过日子的女婿,僧人会过日子吗,僧人的心和一般凡人的心一样吗,僧人还俗,身体还俗不难,心灵还俗,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当过兵的人走路总是雄纠纠气昂昂的,乡音难改,狗改不了吃屎,职业可以重新选择,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心里的烙印怎么更改啊,尤其在心灵最深处的那条沟壑静流。不触不碰那里。平安无事,一旦触碰,谁知道会怎样。老两口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有不同要求和独到之处,对他们来说,要求不高不过分,除了和尚之外,选择谁都行,婚姻自由。现在,婚姻失败,鸡飞蛋打。家有家规庙有寺规。不是想去就去想来就来。好端端的一个家,一拍两散。哎,喝酒。咕咚,来了一口。

菜都凉了,差不多就行了,

装饭吧。

自己去,我出去遛弯了。

你,

你什么,

好,去吧。我自己装饭。

姥姥离开。

就张和尚来说,不停地折腾,被老两口言中,打杂,做和尚,上大学,还俗,承包食堂,娶妻生子,又当和尚,拍电影。心中有佛就行,不必在乎形式。当和尚,替凡人想想,做回凡人,替和尚想想。学习知识,没有错,拍电影,没有错。

就王丽英而言,和尚也是人,他不是神,而是人。环境改变人。心由境生。当和尚,一门心思扑在寺庙,当丈夫,一门心思扑在家庭。多角色,多维。多边。换位思考。替和尚想想。

就一般人来说,要求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谁愿意出家当和尚,看破红尘也愿意还俗,说得过去吗?既然当了和尚,就死心塌地。只有死心塌地,才出家当和尚。至于烙印,肯定有。一般人都逃不过。除非不是一般人。剃个光头容易,成佛没有那么容易。尊重,必须尊重。

就老两口来说,除了担心之外,还有欣慰。和尚还俗之后做成一番事业的例子不少,和尚还俗之后,比谁都俗,比谁都凡。不但身体比谁都俗,心情也比谁都俗,比谁都凡。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师父说张和尚六根未尽。说张和尚敢说真话,不说谎话。但愿如此,这是欣慰的地方。

比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宇宙,比宇宙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既然老两口重视人的心,那么就宽容吧。还俗也好,再当和尚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人心。人心齐,人心善。不痛苦,不见异思迁。当了和尚,整天想着狗肉,能不痛苦,还俗之后整天想着美好的大雄宝殿,以此逃避生活,能不痛苦。这是老两口担心的地方。一直以来,他们认为有必要和张和尚见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