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兰若蝉声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六章 敌我难分波云诡 智珠在握雨雾开(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何同时体现朔望月和恒星月,稍后有详述。

  拍脑袋月,将每年365/366天任性分摊到12个月,如果那个月不吉利(比如二月是西方习俗砍头月),那就少几天。如果那个月份有纪念意义(如八月,奥古斯都月,国王月),小月大月逆转一下也可以。这就是现代西方历法的定月原则。

  从上面两点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历法是以恒星年为基准的历法。这种历法的好处是纪年准确,容易学。也是现在世界较为通用的历法。这种历法的作用特别单一,就是纪年。月的概念在这套历法里几乎没有意义,星期的概念也没有体现出来。

  中国历法之所以又有农历之称,是因为中国历法是侯时历,本身就是为了计算节气,指导农时,观测朔望而成的历法。因为中国历法同时兼顾了日相和月相,所以中国农历是阴阳历而并非我们常说的“阴历”。这套历法的实用性很强,但缺点同样明显。因为日,月相的时记是不同的,永远存在误差,无论是十九年七闰还是二十年七闰都无法完美调和。所以这套历法需要依靠实际测量经常修正,在中国历史上,每朝必修历,过个几百年总会修一次。我们目前使用的其实是1929年民国政府所修的紫金历。这套历法的实用性很强,按照日期可以知朔望,节气,农时。但是缺点就是使用复杂,需要定期维护,所以不易推广。

  对于中西历法笔者不做优劣对比,但从历法制定的角度来说,西历确实是一套比较任性的历法。

  最后我们主要讲一下星期的概念。星期这个概念究竟是那个文明先提出的,如何出现的?前文其实已经讲过,星期是根据恒星月,27/28日分野制定的。历法中引入恒星月的,有中国历法,印度历法和古巴比伦历法。

  在中国历法中,恒星月的规律我们称为曜日。恒星月月相轮回二十八宿,以二十八颗恒星定位,分为四个区段,每个区间为七天。道家的值日神,就是这么定义的。天象中月相一次回归,将依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曜轮回四圈。所以在中国历法中自古就是有星期概念的,只不过我们以四个星期为一个单位,在黄历中以二十八个称号轮替。但是熟悉二十八宿的人,都会知道二十八宿分四象七曜的概念。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象之下,各有一个七曜的轮回。

  印度历法取二十七宿,因此他们只能用九曜,三轮为一月。所以在印度历法中不但有金木水火土日月,还增设了罗睺,计都两颗虚拟曜星。之前很少看到有人解说为何印度用九曜,东亚其他国家用七曜,只能说是关于东方古代天文学知识现在研究的人真是不多了……哎。

  古巴比伦历法其实非常含糊,他们用三十颗星标定月相。在恒星月和朔望月之间界定有些不分明。但是西方的星期,的确来源于古巴比伦历法关于恒星月的观测,以七为周期。在最初的古巴比伦历法里,也确实是以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星轮回来定义“星”期的。可是传入西方历法中,周的概念已经脱离了“星”,与神学结合,以神名定七日。现代西方历法的所谓星期,与“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星期是历法当中对于恒星月的体现,现代西方历法其实已经抛弃了这个概念,只保留了七日这个周期的名字,而东方历法则通过七曜值日保留了星期的灵魂。当代日本以曜日定星期的办法其实是最准确地还原了东西方历法关于“星期”的对应。

  之前西方学者曾有论点,中国的曜日也是从古巴比伦历法演变来的。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谬论,证据有二。

  一,古巴比伦用来定星期的三十颗星,和中国用来定曜日的二十八颗星重合率极低,目前能确定的只有三颗。

  二,按照二十八宿的赤经(赤道经度)排序,牛宿在女宿前。牛宿本对应牵牛星,女宿对应织女星。但是现在牵牛星,织女星同在牛宿,且织女的赤经更前。牵牛星与织女星在天文位置中的对掉发生在公元前3000~3500年。(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所以中国基于二十八宿历法的诞生,至少也是在公元前3000~3500年之前,比古巴比伦不完整历法的诞生时间还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