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种方法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长生殿。
户部尚书拱手说道:“陛下,这是去年我大唐粮食产量。”
户部尚书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捧在双手之上。
近侍太监上前,将奏折呈递到龙案上。
“去年的粮食产量?”
李祀神色微微一动。
李祀展开奏折,一眼望去。
大唐的粮食产量是按亩计算。
玄宗皇帝时期,土地的一般产量是每亩地六斗粮食。
这代表着大唐土地的一般生产量。
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约是1.5公斤,六斗就是180斤!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尚不足两百斤。
如果是贫瘠的土地,亩产甚至可能不足百斤。
李祀微微皱眉。
一亩地一年的产量不足两百斤粮食。
这种粮食生产率简直是低的令人发指。
要知道,在大唐,普通的农户,一般只拥有数亩土地。
按照一户四口人,每口人两亩地来算,一户人也就八亩土地。
一亩土地一年两百斤粮食,八亩就是一千六百斤。
这一千六百斤粮食,除去百姓自身需求,剩下不到五百斤。
而这五百斤,其中大部分需要当做赋税上交。
最后,一年到头,百姓们攒下的粮食寥寥无几。
这还是建立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万一遇上什么天灾人祸。
数年乃至数十年内,都会颗粒无收。
这般情况下,朝廷不仅无法收上一分税,还要前去救济。
例如,李祀刚登基时,蜀地旱灾。
李祀不仅大开国库,还免除蜀地五年赋税。
未来五年,蜀地这片地方,无法为大唐帝国提过一点赋税......
李祀翻阅着奏折,眉头紧锁。
粮食问题,关系到大唐的根本。
但大唐如今粮食的产量,让李祀有些头疼。
在李祀看来,想要解决粮食问题,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降低赋税。
这种方法乃下下之策。
赋税是支撑朝廷运作的基础。
若是一味的降低赋税,造成大唐国库空缺,恐怕会造成极大的隐患。
国库一旦空缺,大唐帝国拿不出银子,还如何维持日常消耗?
因此,第一种方法李祀想都没想过。
第二种,嫁接农作物。
在李祀记忆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长生殿。
户部尚书拱手说道:“陛下,这是去年我大唐粮食产量。”
户部尚书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捧在双手之上。
近侍太监上前,将奏折呈递到龙案上。
“去年的粮食产量?”
李祀神色微微一动。
李祀展开奏折,一眼望去。
大唐的粮食产量是按亩计算。
玄宗皇帝时期,土地的一般产量是每亩地六斗粮食。
这代表着大唐土地的一般生产量。
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约是1.5公斤,六斗就是180斤!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尚不足两百斤。
如果是贫瘠的土地,亩产甚至可能不足百斤。
李祀微微皱眉。
一亩地一年的产量不足两百斤粮食。
这种粮食生产率简直是低的令人发指。
要知道,在大唐,普通的农户,一般只拥有数亩土地。
按照一户四口人,每口人两亩地来算,一户人也就八亩土地。
一亩土地一年两百斤粮食,八亩就是一千六百斤。
这一千六百斤粮食,除去百姓自身需求,剩下不到五百斤。
而这五百斤,其中大部分需要当做赋税上交。
最后,一年到头,百姓们攒下的粮食寥寥无几。
这还是建立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万一遇上什么天灾人祸。
数年乃至数十年内,都会颗粒无收。
这般情况下,朝廷不仅无法收上一分税,还要前去救济。
例如,李祀刚登基时,蜀地旱灾。
李祀不仅大开国库,还免除蜀地五年赋税。
未来五年,蜀地这片地方,无法为大唐帝国提过一点赋税......
李祀翻阅着奏折,眉头紧锁。
粮食问题,关系到大唐的根本。
但大唐如今粮食的产量,让李祀有些头疼。
在李祀看来,想要解决粮食问题,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降低赋税。
这种方法乃下下之策。
赋税是支撑朝廷运作的基础。
若是一味的降低赋税,造成大唐国库空缺,恐怕会造成极大的隐患。
国库一旦空缺,大唐帝国拿不出银子,还如何维持日常消耗?
因此,第一种方法李祀想都没想过。
第二种,嫁接农作物。
在李祀记忆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