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真是大昏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的金字红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大明帝国的变化,几年前便已开始。

  感觉最明显的并不一定是官吏,更有平民百姓,甚至是象五月、赵大宝这样的孤儿。

  没有少英院,她(他)们不知道会怎样?而在少英院,她(他)们学习,她(他)们玩耍,她(他)们衣食无忧。

  而且,她(他)们知道,少英院是皇帝出钱开办的,她(他)们是极其幸运,能够享受到这样待遇。

  她(他)们也知道,现在每个省都有了少英院,是皇家和几大商会共同出资兴建,给无数孤儿提供了庇护,让她(他)们不受饥寒地学习成长。

  少英院日常运作的资金,一部分是皇帝拿出的内帑,一部分是商会所出,还有社会上的富豪、士绅、商贾,甚至是平民百姓的捐献。

  但这些得到庇护的孤儿们却不知道,皇帝对他们的殷殷期盼。他们的所学,都是皇帝所指定;他们在长大后,将成为皇帝所期待的各种人才。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将迈进一大步。

  光是少英院收养的孤儿,当然不够。皇帝正在逐渐地推广,利用赋税上的减免,利用向教育的倾斜投入,打造出更多符合他要求的人才。

  一代不行就两代,皇帝自认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因为他也很年轻,以二十年为一代,应该能够撑到那个时候。

  唉!算了,赵大宝有赵大宝的想法,或许也是对的。更可贵的是,赵大宝的坚持。

  五月很老成地叹了口气,万岁都不干涉,她管那么多干啥。

  思绪已解,五月目光又盯上了桌上的蜜饯,咧开小嘴笑了起来。

  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别看她聪慧远胜常人,却终究是一个孩子。

  而大明的所有孩子,都不会再有历史上的战乱和痛苦。尽管他们日后也会有他们的困惑和难关,但那是他们人生不可避免的成长阅历。

  ………………….

  平辽,不仅仅是给大明帝国续了命,让臣民欢欣鼓舞,更搬开了皇帝心头的一块大石。尽管在他心里,不只是一块。

  而这个年过得,也是皇帝最感轻松舒心的。

  以后,他不必再殚心竭虑了。消灭外敌的同时,内部的整肃从没停止过。正是对内部的兴利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