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真是大昏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辽的雄心壮志还要提早了一两年。

  而真正的转折却是广宁保卫战的胜利,也是他利用先知先觉改变历史的开始。

  “……请万岁……”董其昌没有注意到皇帝的失神,奏完后躬身等待皇帝的决定。

  朱由校目光一闪,回过神来,沉声道:“准奏。”

  要说皇帝这几年来大刀阔斧,横杀竖推,使大明改变了很多很多。但改变最小的却是科举,几乎没有什么动作。

  尽管皇帝对读书人的态度不是很好,也不太怕读书人造反。但没有贸然改动科举取士,也使天下读书人没有掀起更大的风潮。

  读书入仕这条路是不能堵死的,皇帝深知其中的利害。

  吏转官的制度已经推出,但还在摸索和完善的阶段,并不能完全取代科举。朱由校也没有完全想好,如何能尽量稳定地过渡到公务员考试入职。

  而且,要说按八股取士选拔出来的全是废物,也是太过绝对。就以天启二年的科举为例,很多进士还是不错的,让皇帝感到满意。

  轻重缓急,皇帝要掌握的就是这个度。不能什么都心急火燎地去做,更不能照本宣科地按后世的来。

  毕竟,古代不同于后世,而思想观念的改变,却是最慢的。

  待平辽成功,科举也要作出些改变了。皇帝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叩动,作出了新的决定。

  今天的朝会进行得相当顺畅,皇帝虽然面带威严,但看似心情不错,上奏基本都允准。就算是不太合圣意的,也没有表露得太过明显,交由廷议处置。

  平辽灭奴在即,众臣子都认为这是皇帝心情不错的主要原因。

  “众卿皆是朝廷栋梁,是朕之股肱。”快要散朝时,皇帝再度开口,朗朗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辽东战事胜利在望,西南平叛亦见曙光,朝廷财政日见宽松,吏治亦有清明之势,百姓生活也渐好转。”皇帝一一列举着,面容愈发和熙,“此皆众卿之功劳,朕都看着、记着,备感欣慰。”

  “万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