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真是大昏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力难抵,皇太极的决定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战争的进程,并不会单纯被人的意志左右。你想赢就能赢,哪有那么简单。

  辽东的形势扭转,但要说明军已经具有碾压优势,还为时尚早。

  所以,皇帝虽然让前线将领戒骄戒躁,不要轻敌冒进,但却没有阻止他们展开行动。

  如果能在明年冬春大反攻前多消耗建奴的实力,岂不是更好?

  其实,皇帝是有些多虑了。

  熊廷弼和毛文龙可不是没头脑,都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把战线稳定而坚决地向建奴的地盘推进。

  原因很简单,数年来明军虽然很少主动进攻。但依靠防守,却让建奴损失不小,也算是一场场的胜利。

  而在占优的形势下,谁要是打了败仗,不仅仅关系到日后辽东战场指挥权,秋天入京述职多丢面子。

  况且,返京的时候差不多也赶上了万寿节,你不拿捷报贺喜,却拿败绩给皇帝添堵?

  所以,别看熊廷弼和毛文龙都很积极地展开了军事行动,可都是调动了数量众多的精兵强将,作战计划也是很谨慎。

  说白了,两人有争相表现的意思。当然,也是为了皇帝寄予厚望的明年冬春大反攻,作更充分的准备,占据更有利的态势。

  而辽南和辽东的两军发动,似乎是有什么默契似的,分别推进至海城河和太子河便停止前进。

  隔着海城河是海州卫城,辽东明军则占据一堵城堡和松树口后,并不马上进逼鸦鹘关。

  后金方面对明军的行动也作出了反应,分派两旗人马,赶赴海州和建州增援。这差不多已经是他们能出动的最大兵力了。

  现在,海州有两旗人马,建州则是三旗,在辽沈重地只剩下了可怜的三旗人马。

  本来按照努尔哈赤等人的设想,收缩兵力是握紧拳头,待机而动。如果明军分路进攻,说不定能再次上演一场“萨尔浒”大胜,使辽东的战略形势有所改观。

  但明军以辽西、辽南、辽东这三个重兵集团,再加上蒙古诸部,形成了四面围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