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真是大昏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炮——战争之神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而以四十五度角发射,大明重迫能打到一千米左右;十斤炮则是七八百米,五斤炮五百多米,旧式火炮和佛朗机是三百多米,一百多米有掷弹车扔出的轰天雷。

  到了一百米之内,则是轻重火枪发威的距离;再近的话,就上刺刀干他丫的!

  朱由校想着对敌人的杀伤距离,从近在咫尺的刺刀见红,到一千米的远程轰炸,这得打死多少建奴呀,不由得心中畅快。

  一时兴起,皇帝竟亲自动手,搬起一颗十斤球形弹,走到火炮前,塞进了炮口。

  “万岁当心。”孙老师赶忙上前,六十多岁的老人,动作还是挺利索的。

  朱由校摆了摆手,瞅着炮弹很顺溜地进了炮管,眨巴着眼睛,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半晌,似有所悟的皇帝才展开笑颜,又夸赞了武学炮科的学员们,才转身启驾回宫。

  …………………

  重视火器,重视大炮,重视炮兵,这是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从军事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所禀持的坚定思维。

  大量火炮用于战争,甚至是野战,以及炮兵的正规化、专业化,在历史上的战争进程中影响深远,称为里程碑也不为分。

  “炮兵是战争之神”!

  朱由校认真地写下了御笔亲题,思索了半晌,继续给武学写着炮科的扩大,以及炮兵的训练。

  造火炮很费钱,训练所需要的火药、炮弹也要花费很多,但这在朱由校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培养专业、正规、英勇的炮兵,制定科学先进的炮兵战术,这才是朱由校所认为的重点难点。

  尽管朱由校对于平辽有着迫切的希望,但现在就把火炮用于野战,显然是操之过急的。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武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使用武器的人。

  所以,为部队大量装备火炮只是开始,在炮兵和战术达到要求之前,也多要用于守御,而不是野战。

  野战炮兵与依托城池或阵地防御是大不相同的,阵地的设置、轰击的角度距离,以及与步兵、骑兵的配合等等,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即便朱由校能拿出些后世的理论知识,也是不完整的,要经过实战的检验。

  “皇爷,孙元化在外候见。”王体乾进到殿内,等了一小会儿,见朱由校停下笔,才躬身禀奏。

  朱由校并没写完,但还是放下了笔,坐直身子,说道:“宣他进来吧!”

  时间不大,孙元化进殿叩见,平身赐座后,静等皇帝问询。

  燧发枪研制成功后,朱由校便命孙元化调整了火药兵器局的生产。

  一边研制野战火炮,一边全力生产燧发火枪,红夷大炮的生产制造则全部转给广东兵器局,并派出相关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协助。

  也就是说,京师的兵器局将武器弹药的生产、供应的重心放在了北面,并舍弃了在陆军装备红夷大炮的计划,将红夷大炮归为岸防和海军装备。

  现在,野战火炮已研制成功,大规模生产制造是肯定的,就看皇帝的安排了。

  朱由校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野战炮的生产制造可以开始了,朕马上拔付资金。产量呢,孙卿估计是多少?”

  孙元化赶忙躬身奏道:“制造红夷大炮的工匠大部还在,野战火炮也比红夷大炮更加好造,微臣以为初期日产一门十斤炮或五斤炮当无问题。”

  停顿了一下,孙元化接着说道:“同时,还能再造两至三门大明重迫击炮。”

  大明重迫击炮的造价低,制造也容易,只要拔调少量工匠就可完成。而野战炮的制造则要难上不少,还有炮架、炮车等配套设备。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样的产量勉强能让他满意。毕竟火药兵器局还要生产弹药,数量也是十分巨大。

  一个月后春暖冰融,推进到锦州、大凌河城的辽镇人马,就能够装备三十门野战火炮,六十多门大明重迫。

  再结合着壕沟胸墙工事,即便努尔哈赤拆了城墙,明军也有坚守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