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东南亚地区傀儡领导人的命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巴莫于1977年病逝于仰光家中。
鲍斯:误入歧途的反殖民英雄?
同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甘地和尼赫鲁一样,苏巴斯·钱德拉·鲍斯(Subhas Chandra Bose)也曾在英国留学,后来成为印度国大党、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然而,不同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鲍斯坚持以武装斗争赶走殖民主义者。为此,他先后投靠纳粹德国和日本,最后死在前往苏联寻求帮助的旅途中。
1919年,鲍斯前往英国剑桥留学,次年,他按照父亲的愿望,参加了英属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并以高分被录取。不过,鲍斯自己并不愿意为殖民政府服务,1921年,他辞掉了公职,回到印度。
鲍斯从创建报社开始,逐步走上政坛,先后被选为加尔各答市市长和孟加拉地区国大党主 席。在此同时,他也因激进的言论而数次被殖民政府逮捕入狱。1938年,鲍斯当选为国大党的全国主 席,但不久后就因为与甘地意见相左而辞职。1940年,因为不满殖民地总督未与国大党商议就代表印度宣布参战,鲍斯在加尔各答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因此再度入狱。他在狱中进行了7天的绝食抗议,殖民政府无奈,将其释放出狱,但仍把他软禁在家中。
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鲍斯寻求外国帮助、继续进行武装斗争的信念。1941年初,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持一张假的意大利护照,逃出加尔各答,借道阿富汗进入苏联,然后,搭乘德国驻苏联大使提供的飞机,飞往柏林。
在德国,他受到了纳粹高级官员的欢迎,甚至受到希特勒的接见。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虽然德国人对他武装驱除英国殖民者的想法表示出极大的支持,但是,要想借助一支德国军队跨过大洋或陆地攻击印度,却是谈何容易。而且,德国人更多的是在利用他进行反对盟军的宣传,真正能够给予的切实帮助十分有限。在德国滞留了不到两年,他就决定换个方向,转而向在亚洲战场节节胜利的日本求助。
鲍斯回到亚洲的旅途极具传奇性。1943年2月,他乘坐一艘德国潜艇,绕过好望角,到达马达加斯加,并在那里换乘了另一艘日本潜艇,到达已被日军占领的马来西亚。绕了大半个地球,他再次回到亚洲,也因此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位搭乘过两个国家海军潜艇的非军事人员。
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鲍斯在新加坡组建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改组了由东南亚的印度侨民组成的印度国民军。日军将太平洋战争中俘虏的数万名英属印度籍士兵也交给了他,组成一支4万多人的军队,开进缅甸,与日军及昂山为首的缅甸民族军并肩作战,也与英军中的印度籍部队同室操戈。不过,鲍斯的部队进入缅甸后不久,英军和中国远征军就发起了反攻,日军在输掉了英帕尔战役后,兵败如山倒。鲍斯的印度国民军大部分向英军投降,小部分在他的带领下,撤退回了新加坡。
眼见着日军大势已去,鲍斯武装斗争的信念却丝毫没有减退。1945年8月,他乘坐一架日本飞机,取道曼谷、西贡、台湾,准备前往中国大连,伺机进入苏联寻求支持,因为他确信,战争过后,苏联将站在英美等国的对立面。8月18日,飞机在台北机场起飞后发生故障而爆炸,鲍斯虽然被救出并送到医院,但终因烧伤过重,抢救无效而死去。鲍斯的遗体在台北火化,骨灰被带到日本,葬在东京市中心的一家佛教寺院里。
尽管鲍斯有着与法西斯阵营合作的不光彩历史,但是,印度人依然将其视为一名爱国英雄。许多人不相信他已去世,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都流传着各种关于鲍斯仍然活着的传闻。在印度独立初期,很多印度家庭的墙上都并排挂着鲍斯、甘地和尼赫鲁的肖像。就连与其理念截然不同的甘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巴莫于1977年病逝于仰光家中。
鲍斯:误入歧途的反殖民英雄?
同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甘地和尼赫鲁一样,苏巴斯·钱德拉·鲍斯(Subhas Chandra Bose)也曾在英国留学,后来成为印度国大党、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然而,不同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鲍斯坚持以武装斗争赶走殖民主义者。为此,他先后投靠纳粹德国和日本,最后死在前往苏联寻求帮助的旅途中。
1919年,鲍斯前往英国剑桥留学,次年,他按照父亲的愿望,参加了英属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并以高分被录取。不过,鲍斯自己并不愿意为殖民政府服务,1921年,他辞掉了公职,回到印度。
鲍斯从创建报社开始,逐步走上政坛,先后被选为加尔各答市市长和孟加拉地区国大党主 席。在此同时,他也因激进的言论而数次被殖民政府逮捕入狱。1938年,鲍斯当选为国大党的全国主 席,但不久后就因为与甘地意见相左而辞职。1940年,因为不满殖民地总督未与国大党商议就代表印度宣布参战,鲍斯在加尔各答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因此再度入狱。他在狱中进行了7天的绝食抗议,殖民政府无奈,将其释放出狱,但仍把他软禁在家中。
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鲍斯寻求外国帮助、继续进行武装斗争的信念。1941年初,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持一张假的意大利护照,逃出加尔各答,借道阿富汗进入苏联,然后,搭乘德国驻苏联大使提供的飞机,飞往柏林。
在德国,他受到了纳粹高级官员的欢迎,甚至受到希特勒的接见。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虽然德国人对他武装驱除英国殖民者的想法表示出极大的支持,但是,要想借助一支德国军队跨过大洋或陆地攻击印度,却是谈何容易。而且,德国人更多的是在利用他进行反对盟军的宣传,真正能够给予的切实帮助十分有限。在德国滞留了不到两年,他就决定换个方向,转而向在亚洲战场节节胜利的日本求助。
鲍斯回到亚洲的旅途极具传奇性。1943年2月,他乘坐一艘德国潜艇,绕过好望角,到达马达加斯加,并在那里换乘了另一艘日本潜艇,到达已被日军占领的马来西亚。绕了大半个地球,他再次回到亚洲,也因此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位搭乘过两个国家海军潜艇的非军事人员。
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鲍斯在新加坡组建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改组了由东南亚的印度侨民组成的印度国民军。日军将太平洋战争中俘虏的数万名英属印度籍士兵也交给了他,组成一支4万多人的军队,开进缅甸,与日军及昂山为首的缅甸民族军并肩作战,也与英军中的印度籍部队同室操戈。不过,鲍斯的部队进入缅甸后不久,英军和中国远征军就发起了反攻,日军在输掉了英帕尔战役后,兵败如山倒。鲍斯的印度国民军大部分向英军投降,小部分在他的带领下,撤退回了新加坡。
眼见着日军大势已去,鲍斯武装斗争的信念却丝毫没有减退。1945年8月,他乘坐一架日本飞机,取道曼谷、西贡、台湾,准备前往中国大连,伺机进入苏联寻求支持,因为他确信,战争过后,苏联将站在英美等国的对立面。8月18日,飞机在台北机场起飞后发生故障而爆炸,鲍斯虽然被救出并送到医院,但终因烧伤过重,抢救无效而死去。鲍斯的遗体在台北火化,骨灰被带到日本,葬在东京市中心的一家佛教寺院里。
尽管鲍斯有着与法西斯阵营合作的不光彩历史,但是,印度人依然将其视为一名爱国英雄。许多人不相信他已去世,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都流传着各种关于鲍斯仍然活着的传闻。在印度独立初期,很多印度家庭的墙上都并排挂着鲍斯、甘地和尼赫鲁的肖像。就连与其理念截然不同的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