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2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若是肖家的立场态度,跟杨东自己的想法抉择扭曲了,对立了。
杨东绝对不会妥协,更不会听从。
他就是他,他依旧是杨东,依旧是农民子弟。
不会因为爷爷的真实身份,而改变什么。
他以前没吃肖家一粒米,没喝过肖家一口茶,自然不欠肖家什么。
“你这个岳父很担心你啊。”
“只是他这么担心你,反倒是显得我很可怕吧?”
李富海等苏玉良进了书房之后,转头朝着杨东笑问道。
他脸上满是笑意,但却是属于严肃的笑意,给人一种气质非凡,但又很慈祥的感觉。
那一颗痣,更是增添了老书记的气场。
“学生怕老师,天经地义!”
杨东笑了笑,回答着老书记的问题。
他回答的是苏玉良与老书记之间的关系,也就等同回答了岳父担心自己这个问题。
“坐吧。”
老书记点了点头,然后朝着杨东挥手示意坐下。
“谢谢老书记。”
杨东点头,然后朝着沙发坐下去。
不过等到李富海坐了之后,杨东才落屁股。
无论是因为长辈还是领导,规矩和礼数必须得懂。
哪有长辈站着,你坐着的道理。
只有那些不讲礼数,没素质的人,才不在乎这一套。
无规矩不成方圆,到任何时候都需要讲规矩。
连出门都要规规矩矩排队,更何况在这么高级的领导面前。
“听说你在吉江省灵云市的一个县城,搞的不错?”
“2010年马上过去了,你的成绩单如何啊?”
老书记微笑着问杨东,颇有一番考校的意思。
杨东见老书记想知道,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答道:“老书记,我是在庆和县任职。”
“2010年全年的各项数据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不过据我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庆和县的全年度GDP有望突破40亿元,财政收入有望达到2亿元以上。”
杨东开口,回答着老书记。
“嗯,还可以。”
老书记闻言点了点头,反应也很平静,没有任何吃惊。
他对庆和县已经没什么印象和概念了,毕竟离开吉江省时间太久,但如果说各地级市,他或许还会有所印象,可是对庆和县没啥印象。
杨东见老书记一点反应都没有,也知道是什么原因,实在是老书记现在地位太高了,以前的事情忘的也差不多了。
“老书记,我们庆和县是国家有名的贫困县!”
“2009年全国百大贫困县里面,我们庆和县高居第22名,人均全年收入不足5千元,远低于国家人均年收入的9千元标准。”
“所以经过两年的经济发展和促经济各项政策发布,今年庆和县的GDP,人均收入,以及老百姓就业的机会,都多了很多。”
“去年也就是2009年的全年GDP,我们庆和县只有22亿元多一些。”
“今年有望突破四十亿,也算是翻倍了。”
“不过增速最快的还是财政收入,我最开始来庆和县的时候还是2009年的夏季,那个时候县里面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全年的财政收入最终能留到县里的也不过两千多万元。”
“但是今年也就是2010年度,我们庆和县的财政收入有望破两个亿,这是近十倍的增长了。”
“这下子,庆和县最起码算是有点小钱了,能用在民生上面了。”
“您不知道,兜里没钱,腰杆子不硬啊。”
“为此我还和银行贷款了几十个亿无息贷款和低息的分期贷款,这些钱都用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若是肖家的立场态度,跟杨东自己的想法抉择扭曲了,对立了。
杨东绝对不会妥协,更不会听从。
他就是他,他依旧是杨东,依旧是农民子弟。
不会因为爷爷的真实身份,而改变什么。
他以前没吃肖家一粒米,没喝过肖家一口茶,自然不欠肖家什么。
“你这个岳父很担心你啊。”
“只是他这么担心你,反倒是显得我很可怕吧?”
李富海等苏玉良进了书房之后,转头朝着杨东笑问道。
他脸上满是笑意,但却是属于严肃的笑意,给人一种气质非凡,但又很慈祥的感觉。
那一颗痣,更是增添了老书记的气场。
“学生怕老师,天经地义!”
杨东笑了笑,回答着老书记的问题。
他回答的是苏玉良与老书记之间的关系,也就等同回答了岳父担心自己这个问题。
“坐吧。”
老书记点了点头,然后朝着杨东挥手示意坐下。
“谢谢老书记。”
杨东点头,然后朝着沙发坐下去。
不过等到李富海坐了之后,杨东才落屁股。
无论是因为长辈还是领导,规矩和礼数必须得懂。
哪有长辈站着,你坐着的道理。
只有那些不讲礼数,没素质的人,才不在乎这一套。
无规矩不成方圆,到任何时候都需要讲规矩。
连出门都要规规矩矩排队,更何况在这么高级的领导面前。
“听说你在吉江省灵云市的一个县城,搞的不错?”
“2010年马上过去了,你的成绩单如何啊?”
老书记微笑着问杨东,颇有一番考校的意思。
杨东见老书记想知道,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答道:“老书记,我是在庆和县任职。”
“2010年全年的各项数据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不过据我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庆和县的全年度GDP有望突破40亿元,财政收入有望达到2亿元以上。”
杨东开口,回答着老书记。
“嗯,还可以。”
老书记闻言点了点头,反应也很平静,没有任何吃惊。
他对庆和县已经没什么印象和概念了,毕竟离开吉江省时间太久,但如果说各地级市,他或许还会有所印象,可是对庆和县没啥印象。
杨东见老书记一点反应都没有,也知道是什么原因,实在是老书记现在地位太高了,以前的事情忘的也差不多了。
“老书记,我们庆和县是国家有名的贫困县!”
“2009年全国百大贫困县里面,我们庆和县高居第22名,人均全年收入不足5千元,远低于国家人均年收入的9千元标准。”
“所以经过两年的经济发展和促经济各项政策发布,今年庆和县的GDP,人均收入,以及老百姓就业的机会,都多了很多。”
“去年也就是2009年的全年GDP,我们庆和县只有22亿元多一些。”
“今年有望突破四十亿,也算是翻倍了。”
“不过增速最快的还是财政收入,我最开始来庆和县的时候还是2009年的夏季,那个时候县里面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全年的财政收入最终能留到县里的也不过两千多万元。”
“但是今年也就是2010年度,我们庆和县的财政收入有望破两个亿,这是近十倍的增长了。”
“这下子,庆和县最起码算是有点小钱了,能用在民生上面了。”
“您不知道,兜里没钱,腰杆子不硬啊。”
“为此我还和银行贷款了几十个亿无息贷款和低息的分期贷款,这些钱都用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