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风起香江198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票房之谈,谋遏威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第四十七章、票房之谈,谋遏威胁

  事情果然就如同王晶说的那样。

  隔天下午都没到,《情网》这部电影才上映四天不到就下画了。

  之后就是《表错七日情》独孤求败的日子了。

  3月18号,《表错七日情》上映八天后,正式下画,票房统计412万港元。

  不出王晶所料,他的四百万大导演的位置坐稳了。

  香江电影特点之一就是快节奏,资金收回快。

  一般电影上映不会超过半个月,这还是卖座的电影。

  偶尔大制作的卖座电影,才会上映达到一个月时间。

  但这种电影整个香江一年都不容易遇上几部。

  大多数电影其实也就一个周的时间,像邵氏那种以量取胜的。

  不少更是直接三天下画,然后接着下一部,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邵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陷入了老年期,早已被嘉禾取代了香江电影霸主的地位。

  甚至如果单论电影质量而不论盈利的话,很多香江独立电影公司都比邵氏强。

  如果不出意外,历史上1986年邵氏就会停止制片业务,邵氏电影的声音将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可惜了,本来《表错七日情》的票房潜力还没有干枯的,却就要下画了!”

  一家饭店里面,赵雄和王晶面对面坐着,王晶一脸叹息道。

  “啪”,赵雄将一本杂志放在了桌上道,“你这么确定?那嘉禾干嘛还要下画,难道他们不想赚钱”?

  如果仔细看桌上的杂志,就会发现名字是“电影双周刊”。

  上面不但对《表错七日情》这部电影大加赞扬,而且对女主角也就是米雪的表演也是极为欣赏。

  当然,字里行间也没忘了提到黄日华这个新人男主的良好表现。

  这个时期香江可没有什么专业的电影杂志和组织。

  大多数电影评论都是知名作家和媒体人在报纸上刊登,他们一般兼任报社的专栏作家,负责提供文章。

  而1979年1月开刊的电影双周刊就是其中第一家专业电影杂志。

  也是历史上唯一一家生存到21世纪的专业电影周刊,还是后来香江金像奖的主办机构。

  “还不是为了给下一部电影腾位置?

  虽然《表错七日情》票房潜力还在,但是毕竟已经到尾声了。

  嘉禾这时候重新上映别的电影,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对于院线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一天都浪费不起。”王晶道。

  此时饭菜还没有上来,倒是方便他们聊天。

  “还有票房分账,我们这次算是托了利先生的面子,加上是小制作,所以可以分到45%的票房,也就是185万。

  要是换了我们亲自去谈,最坏的情况下,能不能拿到40%的票房都不知道。”王晶又道。

  《表错七日情》票房412万,赵雄公司分到了185万。

  除去拍摄成本(80万预算没用完,只用了不到70万)和各种其它杂费,净赚100万还多。

  因为没有渠道发行到东南亚国家,因此赵雄将电影的外埠发行权卖给了嘉禾,价钱300万,所以加起来净赚400万。

  本来对于今年来说嘉禾这价钱是很低的,因为在香江票房好的电影,卖到东南亚一般都能翻两三倍。

  甚至大制作还能更高。

  但是弱国无外交,赵雄也没办法,只能狠心卖了。

  须知412万港元的票房已经很高了。

  今年以来,除了年初的《师弟出马》票房1102万和《惨痛的战争》票房942万比《表错七日情》高之外,其它电影没一部票房达到300万的。

  1978年票房冠军《卖身契》票房782万,第十名《中华丈夫》246万;

  1979年票房冠军《笑拳怪招》票房544万,第十名《南北醉拳》286万。

  从这些数字,就可见《表错七日情》的外埠发行权被嘉禾压得有多狠了。

  ……

  香江因为地小,电影院集中,宣传手段也集中在电影院,而不是电视。

  这时还有没出现的互联网等那样的全方位的渠道。

  因此独立电影公司完全可以自己发行自己的影片到院线上映。

  可以自己跟电影院谈,不用经过别的大公司发行,从而能够节省一大笔发行费。

  要是放在美国和21世纪的中国,这么大地盘,这么多电影院,要是小电影公司自己发行电影,一家家去谈,不知道得付出多大成本。

  而且没有传媒渠道,也不知道效果怎样。

  还得冒着破坏行规,得罪发行商的风险,还不如直接让大发行商发行呢。

  “院线啊?”赵雄不无感慨地嘀咕了一句,眼里带着沉思。

  “是啊,没有院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