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美国的第一座试验性石墨反应堆,在物理学家E.费密领导下,1942年12月建成并达到临界;而德国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临界装置。为生产高浓铀,德国曾着重于高速离心机的研制,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缺乏等原因,进展很缓慢。其次,A.希特勒迫害科学家,以及有的科学家持不合作态度,是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过分自信,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花气力去研制尚无必成把握的***,先是不予支持,后来再抓已困难重重,研制工作终于失败。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国有不少知道“曼哈顿工程” 胖子(投向长崎的***) 内幕的人士,包括以物理学家J.弗兰克为首的一大批从事这一工作的科学家,反对用***轰炸日本城市。当时,中国开始对日本进行反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进攻,几乎全部摧毁日本海军,海上封锁使日本国内的物资供应极为匮泛。二战通过硫磺岛一战,丘吉尔估计要彻底打垮日本,在日本本土登陆,至少还要付出100万美军和50万英军的生命。 这样沉重的包袱美国背不起。也不想背,用***是最好的方式。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仅剩的两颗***,代号分别为“小男孩”和“胖子”。(史料记载,这场人类有史以来的巨大灾难,造成了30万余日本平民死亡和8万多人受伤。***的空前杀伤和破坏威力,震惊了世界,也使人们对以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的巨大爆炸力而制造的新式武器有了新的认识。 苏联在1941年6月遭受德军入侵前,也进行过研制***的工作。铀原子核的自发裂变,是在这一时期内由苏联物理学家Н.弗廖罗夫和Κ.А.佩特扎克发现的。卫国战争爆发后,研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43年初才在物理学家И。В.库尔恰托夫的组织领导下逐渐恢复,并在战后加速进行。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试验。1950年1月,美国总统H.S.杜鲁门下令加速研制**。1952年11月,美国进行了以液态氘为热核燃料的**原理试验,该实验装置非常笨重。 **爆炸 1953年8月,苏联进行了以固态氘化锂6为热核燃料的**试验,使**的实用成为可能。美国于1954年2月进行了类似的**试验。英国、法国先后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进行了***与**试验。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即着手准备研制***。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同年6月,苏联**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中国首次试验的***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试验成功。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美国对日本投下的两颗***,是以带降落伞的核航弹形式,用飞机作为运载工具的。以后,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多种核武器系统,包括弹道核**、巡航核**、 防空核**、反**核**、反潜核火箭、深水核**、核航弹、核炮弹、核**等。其中,配有多弹头的弹道核**,以及各种发射方式的巡航核**,是美、苏两国装备的主要核武器。 通常将核武器按其作战使用的不同划分为两大类,即用于袭击敌方战略目标和防御己方战略要地的战略核武器,和主要在战场上用于打击敌方战斗力量的战术核武器。苏联还划分有“战役战术核武器”。核武器的分类方法,与地理条件、社会政治因素有关,并不是十分严格的。自70年代末以后,美国官方文件很少使用“战术核武器”,代替它的有“战区核武器”、“非战略核武器”等,并把中远程、中程核**也划归这一类。 已生产并装备部队的核武器,按核战斗部设计看,主要属于***和**两种类型。至于核武器的数量,并无准确的公布数字,有关研究机构的估计数字也不一致。按近几年的资料综合分析,到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总计有核战斗部50000枚左右,占全世界总数的95%以上。其***当量,总计为120亿吨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德国和日本投下的**,总计约200万吨***,只相当于美国B-52型轰炸机携载的2枚**的当量。从这一粗略比较可以看出核武器库贮量的庞大。 可以发射的核** [7] 美苏两国进攻性战略核武器(包括洲际核**、潜艇发射的弹道核**、巡航核**和战略轰炸机)在数量和当量上比较,美国在投射工具(陆基发射架、潜艇发射管、飞机)总数和***当量总值上均少于苏联,但在核战斗部总枚数上多于苏联。考虑到核爆炸对面目标的破坏效果同当量大小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另一种估算办法是以一定的冲击波超压对应的破坏面积来度量核战斗部的破坏能力,即取核战斗部当量值(以百万吨为计算单位)的2/3次方为其“等效百万吨当量”值(也有按目标特性及其分布和核攻击规模大小等不同情况,选用小于2/3的其他方次的),再按各种核战斗部的枚数累计算出总值。按此法估算比较美、苏两国的战略核武器破坏能力,由于当量小于百万吨的核战斗部枚数,美国多于苏联,两国的差距并不很大。但自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在分导式多弹头**核武器上的发展,这一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而对点(硬)目标(见点目标)的破坏能力,则核武器投射精度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这方面美国一直领先,仍处于优势。 人们在1962年的古巴**危机后开始极为重视核武器带来的后果,并担心核战争一旦爆发整个世界都会被毁灭,于是核武大国美国、苏联和当时另外一个拥有核武的国家——英国在古巴**危机后便开始积极进行协商制定《核不扩散条约》相关细节的讨论,到1968年美国、苏联和英国便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当时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同时都处在敌视对立状态的毛**领导下的中国没有签署此条约,直到1992年***和***才同意签署此条约。与同在1964年首次核试验成功的中国一样,长期坚持在美国和苏联的对立中保持独立自主的戴高乐主义的法国也在1992年才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冷战刚结束,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南非等一批国家都主动放弃现有核武器及核武器发展计划,成为无核国家。 台湾曾经两度研制核武,其中1988年接近成功,报告显示再有一年即可造出***。美国为了阻止台湾造出核武,策划了张宪义叛逃事件,将台湾核武计划曝光。后台湾在美国压力下,放弃研制核武。 1988年1月18日美国强行拆除台湾价值18.5亿美元的重水反应堆,下令停运送往台湾的所有重水,同时搬回台湾核反应堆里的重水,清点核燃料棒数量并全部装船运走。至此,台当局“最接近成功”的核武计划破产,而且台湾在理论上丧失了自行研发核武器的能力。 一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千方百计谋求核武器,成为“核门槛”国家。此外,在美国的压力下,利比亚放弃了核计划,把相关资料和离心机运往美国。 除了“核门槛”国家,谋求核武器的还有各种恐怖组织。 1990年代核不扩散条约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得到了签署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都放慢核武器的发展脚步,并且宣布暂停本国的所有核试验,但印度、巴基斯坦、朝鲜及伊朗等国家却依然积极发展核武器。朝鲜在2003年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相继在2006、2009和2013年三次成功进行了核试验。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埃尔巴拉迪称「有30个国家拥有迅速生产核武器的能力」,他所指的「迅速」是在三个月内就可以拥有核武器,这已经接近全世界国家总数的1/6了。而且具有生产核武器能力的国家恐怕最少应该在50个国家以上,巴拉迪同时指出联合国每年的1.5亿美元用于防止核子武器扩散的开销费用,根本不能有效阻止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实现「自卫」的「潮流」,核武器也可能会流入恐怖主义组织的手中。 引发危害编辑 破坏建筑 日本广岛在原爆之后 核弹的主要的破坏力来自于冲击波效应。绝大多数的建筑(当然除了特别加固和抗冲击结构的工事),将受到致命的摧毁。冲击波的速度将超过超音速的传播,而他肆虐的范围会随着核武器当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相似又不同的现象将随冲击波的到来而产生: 静态超压:冲击波带来的压强急速升高,任何给定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美国的第一座试验性石墨反应堆,在物理学家E.费密领导下,1942年12月建成并达到临界;而德国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临界装置。为生产高浓铀,德国曾着重于高速离心机的研制,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缺乏等原因,进展很缓慢。其次,A.希特勒迫害科学家,以及有的科学家持不合作态度,是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过分自信,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花气力去研制尚无必成把握的***,先是不予支持,后来再抓已困难重重,研制工作终于失败。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国有不少知道“曼哈顿工程” 胖子(投向长崎的***) 内幕的人士,包括以物理学家J.弗兰克为首的一大批从事这一工作的科学家,反对用***轰炸日本城市。当时,中国开始对日本进行反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进攻,几乎全部摧毁日本海军,海上封锁使日本国内的物资供应极为匮泛。二战通过硫磺岛一战,丘吉尔估计要彻底打垮日本,在日本本土登陆,至少还要付出100万美军和50万英军的生命。 这样沉重的包袱美国背不起。也不想背,用***是最好的方式。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仅剩的两颗***,代号分别为“小男孩”和“胖子”。(史料记载,这场人类有史以来的巨大灾难,造成了30万余日本平民死亡和8万多人受伤。***的空前杀伤和破坏威力,震惊了世界,也使人们对以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的巨大爆炸力而制造的新式武器有了新的认识。 苏联在1941年6月遭受德军入侵前,也进行过研制***的工作。铀原子核的自发裂变,是在这一时期内由苏联物理学家Н.弗廖罗夫和Κ.А.佩特扎克发现的。卫国战争爆发后,研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43年初才在物理学家И。В.库尔恰托夫的组织领导下逐渐恢复,并在战后加速进行。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试验。1950年1月,美国总统H.S.杜鲁门下令加速研制**。1952年11月,美国进行了以液态氘为热核燃料的**原理试验,该实验装置非常笨重。 **爆炸 1953年8月,苏联进行了以固态氘化锂6为热核燃料的**试验,使**的实用成为可能。美国于1954年2月进行了类似的**试验。英国、法国先后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进行了***与**试验。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即着手准备研制***。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同年6月,苏联**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中国首次试验的***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试验成功。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美国对日本投下的两颗***,是以带降落伞的核航弹形式,用飞机作为运载工具的。以后,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多种核武器系统,包括弹道核**、巡航核**、 防空核**、反**核**、反潜核火箭、深水核**、核航弹、核炮弹、核**等。其中,配有多弹头的弹道核**,以及各种发射方式的巡航核**,是美、苏两国装备的主要核武器。 通常将核武器按其作战使用的不同划分为两大类,即用于袭击敌方战略目标和防御己方战略要地的战略核武器,和主要在战场上用于打击敌方战斗力量的战术核武器。苏联还划分有“战役战术核武器”。核武器的分类方法,与地理条件、社会政治因素有关,并不是十分严格的。自70年代末以后,美国官方文件很少使用“战术核武器”,代替它的有“战区核武器”、“非战略核武器”等,并把中远程、中程核**也划归这一类。 已生产并装备部队的核武器,按核战斗部设计看,主要属于***和**两种类型。至于核武器的数量,并无准确的公布数字,有关研究机构的估计数字也不一致。按近几年的资料综合分析,到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总计有核战斗部50000枚左右,占全世界总数的95%以上。其***当量,总计为120亿吨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德国和日本投下的**,总计约200万吨***,只相当于美国B-52型轰炸机携载的2枚**的当量。从这一粗略比较可以看出核武器库贮量的庞大。 可以发射的核** [7] 美苏两国进攻性战略核武器(包括洲际核**、潜艇发射的弹道核**、巡航核**和战略轰炸机)在数量和当量上比较,美国在投射工具(陆基发射架、潜艇发射管、飞机)总数和***当量总值上均少于苏联,但在核战斗部总枚数上多于苏联。考虑到核爆炸对面目标的破坏效果同当量大小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另一种估算办法是以一定的冲击波超压对应的破坏面积来度量核战斗部的破坏能力,即取核战斗部当量值(以百万吨为计算单位)的2/3次方为其“等效百万吨当量”值(也有按目标特性及其分布和核攻击规模大小等不同情况,选用小于2/3的其他方次的),再按各种核战斗部的枚数累计算出总值。按此法估算比较美、苏两国的战略核武器破坏能力,由于当量小于百万吨的核战斗部枚数,美国多于苏联,两国的差距并不很大。但自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在分导式多弹头**核武器上的发展,这一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而对点(硬)目标(见点目标)的破坏能力,则核武器投射精度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这方面美国一直领先,仍处于优势。 人们在1962年的古巴**危机后开始极为重视核武器带来的后果,并担心核战争一旦爆发整个世界都会被毁灭,于是核武大国美国、苏联和当时另外一个拥有核武的国家——英国在古巴**危机后便开始积极进行协商制定《核不扩散条约》相关细节的讨论,到1968年美国、苏联和英国便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当时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同时都处在敌视对立状态的毛**领导下的中国没有签署此条约,直到1992年***和***才同意签署此条约。与同在1964年首次核试验成功的中国一样,长期坚持在美国和苏联的对立中保持独立自主的戴高乐主义的法国也在1992年才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冷战刚结束,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南非等一批国家都主动放弃现有核武器及核武器发展计划,成为无核国家。 台湾曾经两度研制核武,其中1988年接近成功,报告显示再有一年即可造出***。美国为了阻止台湾造出核武,策划了张宪义叛逃事件,将台湾核武计划曝光。后台湾在美国压力下,放弃研制核武。 1988年1月18日美国强行拆除台湾价值18.5亿美元的重水反应堆,下令停运送往台湾的所有重水,同时搬回台湾核反应堆里的重水,清点核燃料棒数量并全部装船运走。至此,台当局“最接近成功”的核武计划破产,而且台湾在理论上丧失了自行研发核武器的能力。 一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千方百计谋求核武器,成为“核门槛”国家。此外,在美国的压力下,利比亚放弃了核计划,把相关资料和离心机运往美国。 除了“核门槛”国家,谋求核武器的还有各种恐怖组织。 1990年代核不扩散条约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得到了签署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都放慢核武器的发展脚步,并且宣布暂停本国的所有核试验,但印度、巴基斯坦、朝鲜及伊朗等国家却依然积极发展核武器。朝鲜在2003年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相继在2006、2009和2013年三次成功进行了核试验。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埃尔巴拉迪称「有30个国家拥有迅速生产核武器的能力」,他所指的「迅速」是在三个月内就可以拥有核武器,这已经接近全世界国家总数的1/6了。而且具有生产核武器能力的国家恐怕最少应该在50个国家以上,巴拉迪同时指出联合国每年的1.5亿美元用于防止核子武器扩散的开销费用,根本不能有效阻止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实现「自卫」的「潮流」,核武器也可能会流入恐怖主义组织的手中。 引发危害编辑 破坏建筑 日本广岛在原爆之后 核弹的主要的破坏力来自于冲击波效应。绝大多数的建筑(当然除了特别加固和抗冲击结构的工事),将受到致命的摧毁。冲击波的速度将超过超音速的传播,而他肆虐的范围会随着核武器当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相似又不同的现象将随冲击波的到来而产生: 静态超压:冲击波带来的压强急速升高,任何给定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