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青鸟异闻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四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亲。荷马史诗中描写塞壬依居在塞壬岛上的美丽的躯干,丰荑光滑的背,微转着头,高贵的侧影,手护着胸前轻轻下坠的**,无所事事又心事重重,这已是大难之后的塞壬。大难源自于智慧,美丽和疏忽。 据说,少女的塞壬因为天生歌喉和莫测的智慧,被上帝宙斯派去陪伴他的爱女,波斯比亚。冥王,宙斯的兄弟爱上了上帝爱女的容资,终于有一日瞄准机会当少女在尼斯的花园中采集花朵时,掠走了波斯比亚,而塞壬当时也在花园之中。 也许是塞壬欣赏爱情和暴力,也许塞壬自知无力,总之塞壬并无干涉。 冥王掠走爱女,事后宙斯雷霆震怒,迁罪于赛壬,竟折断了塞壬的翅膀,从此塞壬不能再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这就是智慧和疏忽的代价。以后塞壬漂流在海上,在大海起伏之际,独自唱着忧伤的歌。塞壬忧伤,美丽而迷人的歌声常常颠倒人类,天神和魔鬼,被后人冠以勾引的名声。塞壬那可与天神的牧笛媲美的天籁般的歌声,忧伤和凄凉,引起乐神缪斯的嫉妒,希腊神话中缪斯是九个女神,其中最出名的缪斯掌管音乐和诗歌,她也是太阳神的妻子。她借五谷丰登之际召开音乐比赛大会与塞壬比歌喉,结果自然邪不压正,塞壬落败。缪斯借此拔去了塞壬折断的翅膀上的羽毛,编成胜利之冠。 如果你以后看到骄傲的诗人袖口插着羽毛,请你明白,那里有塞壬的伤心。 从此,塞壬回到只有三块石头的塞壬岛,再也没有离开那里。塞壬岛传说在不归海中,流浪的人每每听到她的传说,她的歌声,和她的诉说,都会迷倒在她的脚下,因此,塞壬岛上百骨累累,无人能归,遂为不归海。 除了迷人的歌声,据说塞壬的语言更充满诱惑,她会抚平每一个靠近她的男人的心,语音甜美而伤感,让流浪的人迷醉而忘却前方,或得到天启而达到了忘我境界,顿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因此不再感到孤苦无依,不再感到生命的被动迷茫。找到自我全部价值, 从此不再流浪。 记载中,只有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俄耳普斯和英雄俄底修斯通过了不归海。 两个都是于海妖有关, 顽强而悲剧的人物. 前者据说会弹世界上最美妙的琴声,纤弱的体态像许多南方人。当他在失去爱妻之后,郁郁寡欢,离群索居。当年丛林中,卑鄙的门那人偷袭俄耳普斯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死期已至,随弹起他的七弦琴,琴声如此动人,贼人手中的树枝木棒和石块都感动得拒绝袭击他,卑鄙的门那人就用牙和手将俄耳普斯撕成了碎片。 太阳神悲痛之余和他的妻子缪斯一起立琴为乐器之王,这也是琴为乐器之王的由来,东方人好琴,是否有人知道尊贵标记的琴原来是阴谋的牺牲品。 后者,俄底修斯。伊萨卡的国王,发誓将人世间最美的女人海伦从特洛亚带回,十年征战,一招木马计攻陷城池。他历经种种曲折磨难都不回头,却在不归海上听到塞壬的歌声后,痴迷怅惘,要不是手下桅杆上绑得紧,早已主动成为塞壬岛上的白骨。 塞壬虽历经苦难,却一如既往, 用智慧和安详唱颂命运。尼采之前,除希腊先民外,几乎无人真正理解过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中所包含的希腊精神,被后世彻底曲解。人们已不能如古代希腊人那样以坦然的心态,积极的精神来面对和认识人生苦难这出悲剧。相反,在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中,在不断进步的技术中,在对自然局限的一次次突破中找到世俗的安慰。 孤帆漂泊在这充满了未卜的危险与沿途的艰辛的无边苦海中,人类无依无靠,时刻都感觉到人生的无助和对未来的迷茫, 只有塞壬,处于人神之间,既能窥透自然的秘密,又能体会到人生的悲苦, 看透痛苦和命运,独自探索真理。
北海巨妖(Kraken)又称“克拉肯”,指的是北欧神话一种传说中的巨型海怪(有记载说它有150米长),其形象通常被描述为章鱼或乌贼的模样;据说居住在挪威和格陵兰岛海岸附近,平时伏于深海水底,偶尔会浮上水面,甚至攻击过往的船只、捕食鲸类等大型海洋动物,象征着“扭曲的、缠绕的”生物。同时也出现在各种虚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之中。
北海巨妖(克拉肯)因生有巨大的体型,当它浮上水面的时候,有些水手会误把它的身体当作一座“小岛”,甚至会登上这座小岛,在上面安营扎寨,结果在它沉下去的时候葬身海底。北海巨妖有着多只巨大的触手,可以把巨舰或轮船卷入海底,因此有人认为它的原型实际上是挪威海附近的大王乌贼。正如北欧神话中的尘世巨蟒,北海巨妖将在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浮出水面。
自从18世纪晚期以来,关于挪威海怪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大都把它描述成类似章鱼的生物。彭托皮丹的说法可能是建立在水手们对大乌贼的观察的基础上。在最早期的描述中挪威海怪更像螃蟹而不是章鱼。挪威海怪一般具有与鲸鱼(而不是章鱼)相关的特征。另外挪威海怪的某些特征与冰岛地区的海底火山运动有一些相类似,这些特征包括水泡、急流和出现新的小岛。1802年,法国软体动物学家皮埃尔·德蒙福特(Pierre Denys de Montfort)在描述软体动物的百科全书《软体动物普通与特殊的自然历史》(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et Particulière des Mollusques)中确认两种大章鱼的存在。德蒙福特提出的第一种章鱼:克拉肯章鱼(kraken octopus),已经被挪威水手和美国捕鲸船员,还有古代作家比如老普林尼描述过。第二种章鱼:巨型章鱼(colossal octopus)的身躯(上图显示)则大得多。听闻曾经在安哥拉近海袭击从圣马洛来的的航船。德蒙福特后来提出更为敏感性的观点:他说10艘英国战舰在1782年的一个晚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肯定是遭到大章鱼的袭击而沉没。不巧的是,英国人清楚地知道那些战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德蒙福特的声誉就因为这样受到极大的损坏,以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1820年,他在穷困中饿死于巴黎。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德蒙福特所提出的关于克拉肯章鱼概念的来源可能描述了非常现实的大章鱼(1857年已被证实存在过)。1830年,亚弗烈·但尼生出版了他备受欢迎的诗篇《挪威海怪》,对以后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假想的大章鱼巢穴的叙述造成了影响。
19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动物学的发展,过于荒诞的海怪传说逐渐消失。但还有一些报道,值得我们注意:1861年11月30日,法国军舰"阿力顿号"从西班牙的加地斯开往腾纳立夫岛途中,遇到一只有5—6米长,长着两米长触手的海上怪物。船长希耶尔后来写道:"我认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争论的,许多人认为虚构的大章鱼。"希耶尔和船员们用鱼叉把它叉中,又用绳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疯狂地乱舞触手,把鱼叉弄断逃去。绳索上只留下重约40磅的一块肉。
希伯来神话中受到蒂雅玛特(Tiamat)影响产生的蛇怪,名字的意思是“盘绕起来的东西”。正如其名,它是一条身体巨大的能够将大地盘绕起来的蛇。发音除了“利维坦”外,也可念做“利拜雅桑”或“利未雅坦”。而在地中海沿岸的古老都市乌加里特的传说中,则叫做“隆卡”(Lotan)。 而利维坦(Leviathan)在新教圣经和合本修订版译为力威亚探,天主教圣经思高译本译为里外雅堂,是《圣经》中的一种怪物,形象原型可能来自鲸及鳄鱼。“利维坦”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有着“扭曲”、“漩涡”的含义,而在基督教则是与七宗罪中的“嫉妒”相对应的恶魔。《以赛亚书》描述利维坦为“曲行的蛇”,乌加里特史诗则记载利维坦为利坦(Litan),并形容其为“缠绕之蛇”。后世每提到这个词语,都指来自海中的巨大怪兽,而且大多呈大海蛇形态。
《圣经》里的利维坦,是一头怪兽,其形象亦与《以赛亚书》中的海怪“拉哈比”(Rahab)十分相似,类似形象的生物在圣经中尚有许多,相信都是利维坦的形象来源。 《约伯记》(第41章)中提到,利维坦是一头巨大的生物。它畅泳于大海之时,波涛亦为之逆流。它口中喷着火焰,鼻子冒出烟雾,拥有锐利的牙齿,身体好像包裹着铠甲般坚固。性格冷酷无情,暴戾好杀,它在海洋之中寻找猎物,令四周生物闻之色变。 传说,上帝在创世的第六天创造了一雌一雄的两头怪兽,雌性的就是盘踞大海的利维坦,而雄性则是威震沙漠(所有世界上所有陆地)的贝希摩斯(Behemoth)。当世界末日到临之时,利维坦、贝希摩斯和席兹(Ziz)三头怪物,将会成为奉献给圣洁者的祭牲。关于它的原型,有人说是例如鱼龙类、蛇颈龙类、沧龙类等巨大海生爬行动物,另有说法是鲸鱼。
清光绪石印版《点石斋画报》中的“绝大鱼骨”,“该鱼头骨如屋一间,口大如门”。 早在洪荒年代的神话中,就产生了海怪的雏形,在《山海经》等古书中,在六朝志怪中,在沿海各地的方志中,也有海怪的身影出没。民间叙事的勃兴,不断为海怪增添新的形象。海怪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