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孙仁寿辞官 刘家人搬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春分后的第三天,杨三郎到县衙找孙仁寿,商议龙王庙开工动土的事情。
孙仁寿听杨三郎说完,苦笑道:“此事甚好,只是须要抓紧,最好在下一任县令到任之前完成。”
“下一任?”杨三郎惊问。
孙仁寿点点头,告诉悟尘和尚,自己已经辞官,准备去和尚说的金矿附近,安家立业,采矿谋生。
悟尘和尚忙问:“为何如此?”
孙仁寿满脸无奈,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作为刘伯温的门生,只有在刘伯温得势的时候,才会平步青云,风生水起。
但是,刘伯温辞官回家,不仅就此失势,还要提防记恨他的人暗算。
孙仁寿说,刘伯温最大的死对头,是胡惟庸。
杨三郎却觉得,刘伯温与悟尘和尚,最大的死对头,是朱元璋。
现如今,势头正猛的,正是胡惟庸。
眼下,胡惟庸正在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打压曾经支持刘伯温的同僚,以及刘伯温的门生。
即便刘伯温已经归隐,胡惟庸也没有放弃对他的中伤和构陷。
刘伯温自然知道会是这个结果,那日宴席之后,便已经告诉孙仁寿,择机辞官,以求保命。
悟尘和尚来到青远县,虽说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梦话,刘伯温也正有此意。
历代帝王,把谁捧得高,谁就死得快、死得惨。
刘伯温料到,朱元璋天下平定之后,必然要把这个打仗时奉为神僧,实则当做妖僧防范,动不动就睡大觉的悟尘和尚,悄悄处决,以掩泱泱众口。
所以,悟尘和尚最后的结果,不仅正史里不会提到,野史里更不会留下半点信息,只会像一粒尘埃一般,随风飘散。
刘伯温赠给悟尘和尚无字天书,是想要和尚参悟其中的奥妙,能像自己的师父一样,修成正果,飞升而去,而不是落个惨死的下场。
布局刘家坳,刘伯温本要阻止,奈何柳伍在场。
柳伍名义上是柳员外家奴,实则还有另一重身份,那便是锦衣卫密探。
柳伍随行,说是保护,其实主要任务是监视。
建观音殿,要悟尘和尚在里面住持,是刘伯温能够想到最能实现的拖延之计。
刘伯温上表,兴建观音殿,表面上要借悟尘和尚的名号,安抚流放之地的远迁移民,实际上,是尽量为和尚拖延时间。
青远县和莱州府,既要买刘伯温的面子,同时也觉得,这条安民大计,是可以带来长远效益的。
毕竟,青远县乃至莱州府境内,有名的寺庙,几乎没有。
在莱州府看来,建个观音殿,让有名望的和尚住持,也可以平衡一下民间对道教的支持力度。
但是,孙仁寿知道,刘伯温的这一步,里面肯定藏着什么玄机。
如今柳伍已经返回应天府,什么时候回来,带什么回来,都是未知数。
悟尘和尚骑着蛟龙,浇灭地下烈火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看到了,这件事传出去,只会越传越玄乎。
而一个和尚,尤其是名声在外的和尚,在降妖的事情上被传玄乎了,通常都是凶多吉少。
所以,孙仁寿认为,柳伍回来之前,便是刘伯温所说的辞官良机。
莱州府府尹,本来就是胡惟庸一派的,即便孙仁寿不辞官,早晚也要找点事情,把他踢出官场。
新上任的僧道监事,突然暴死荒野,孙仁寿立刻引咎辞官,很快便收到同意的回复。
眼下,孙仁寿已经开始打包财物,不理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春分后的第三天,杨三郎到县衙找孙仁寿,商议龙王庙开工动土的事情。
孙仁寿听杨三郎说完,苦笑道:“此事甚好,只是须要抓紧,最好在下一任县令到任之前完成。”
“下一任?”杨三郎惊问。
孙仁寿点点头,告诉悟尘和尚,自己已经辞官,准备去和尚说的金矿附近,安家立业,采矿谋生。
悟尘和尚忙问:“为何如此?”
孙仁寿满脸无奈,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作为刘伯温的门生,只有在刘伯温得势的时候,才会平步青云,风生水起。
但是,刘伯温辞官回家,不仅就此失势,还要提防记恨他的人暗算。
孙仁寿说,刘伯温最大的死对头,是胡惟庸。
杨三郎却觉得,刘伯温与悟尘和尚,最大的死对头,是朱元璋。
现如今,势头正猛的,正是胡惟庸。
眼下,胡惟庸正在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打压曾经支持刘伯温的同僚,以及刘伯温的门生。
即便刘伯温已经归隐,胡惟庸也没有放弃对他的中伤和构陷。
刘伯温自然知道会是这个结果,那日宴席之后,便已经告诉孙仁寿,择机辞官,以求保命。
悟尘和尚来到青远县,虽说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梦话,刘伯温也正有此意。
历代帝王,把谁捧得高,谁就死得快、死得惨。
刘伯温料到,朱元璋天下平定之后,必然要把这个打仗时奉为神僧,实则当做妖僧防范,动不动就睡大觉的悟尘和尚,悄悄处决,以掩泱泱众口。
所以,悟尘和尚最后的结果,不仅正史里不会提到,野史里更不会留下半点信息,只会像一粒尘埃一般,随风飘散。
刘伯温赠给悟尘和尚无字天书,是想要和尚参悟其中的奥妙,能像自己的师父一样,修成正果,飞升而去,而不是落个惨死的下场。
布局刘家坳,刘伯温本要阻止,奈何柳伍在场。
柳伍名义上是柳员外家奴,实则还有另一重身份,那便是锦衣卫密探。
柳伍随行,说是保护,其实主要任务是监视。
建观音殿,要悟尘和尚在里面住持,是刘伯温能够想到最能实现的拖延之计。
刘伯温上表,兴建观音殿,表面上要借悟尘和尚的名号,安抚流放之地的远迁移民,实际上,是尽量为和尚拖延时间。
青远县和莱州府,既要买刘伯温的面子,同时也觉得,这条安民大计,是可以带来长远效益的。
毕竟,青远县乃至莱州府境内,有名的寺庙,几乎没有。
在莱州府看来,建个观音殿,让有名望的和尚住持,也可以平衡一下民间对道教的支持力度。
但是,孙仁寿知道,刘伯温的这一步,里面肯定藏着什么玄机。
如今柳伍已经返回应天府,什么时候回来,带什么回来,都是未知数。
悟尘和尚骑着蛟龙,浇灭地下烈火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看到了,这件事传出去,只会越传越玄乎。
而一个和尚,尤其是名声在外的和尚,在降妖的事情上被传玄乎了,通常都是凶多吉少。
所以,孙仁寿认为,柳伍回来之前,便是刘伯温所说的辞官良机。
莱州府府尹,本来就是胡惟庸一派的,即便孙仁寿不辞官,早晚也要找点事情,把他踢出官场。
新上任的僧道监事,突然暴死荒野,孙仁寿立刻引咎辞官,很快便收到同意的回复。
眼下,孙仁寿已经开始打包财物,不理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