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7章:政策决定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田千秋的儿子犯了事,自己跑路,魏相只是领导责任,就被定性为不识大体了!
霍光这“看人下菜”的事情,做得也太明显了吧?!
那么,霍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各种缘由青史君在上文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上官桀与霍光是政敌关系,所以,魏相处罚桑弘羊的门客就是正确;
而这田千秋曾经帮助戾太子刘据平反,和霍光属于绝对的盟友关系(戾太子刘据和霍光是什么关系,就不用青史君再多言了啊?)!所以,就是魏相没有责任,也要背锅!
这也是为什么,一向执法甚严的魏相,在知道“贪官”田公子逃跑后,说出那些奇怪之语的根本原因。
不过,官场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一旦领导亮出了自己的态度,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不久之后,曾经被魏相惩治过的那些权贵们,就借着这个机会,想要整死魏相——他们联名上书,魏相这个人没有立场,为了政绩,滥杀无辜!
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
好在霍光虽然精通权谋,但是底线还在——他知道,在这件事上,魏相并没有实质性的过错;自己之所以那么说,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
不过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里,霍光肯定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的魏相,承认自己之前做错了。
最终,霍光以“田公子之事”的领导责任,将魏相下狱问罪(要是以“滥杀无辜”的逮捕魏相的话,他基本就死定了);不久之后,又将其重新启用。
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杨州刺史。
不过,也有人认为,魏相之所以会被从轻发落,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好友丙吉从中斡旋的结果。
但是,青史君认为:以丙吉的能量,最多只能做到“刀下留人”;如果想要魏相东山再起,非霍光首肯不可。
无论如何,魏相算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青史君相信:从彼时开始,魏相的心性已经有所改变——他真正地采纳了好友丙吉的建议,开始收敛自己的脾性,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於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
时间兜兜转转就来到了公元前74年,此时的大汉天子虽然已经换成了汉宣帝刘询,但是国政大事,依然牢牢被霍光把持。
不过,我们的魏相同志,由于参透了为官之道,所以,他业已位列三公,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御史大夫。
四年之后,霍光薨逝。
虽然,在霍光弥留之际,汉宣帝非常“上道”地将霍光的儿子霍禹突击提拔为右将军(仅次于霍光的大将军爵位),貌似是在告诉大家:霍家的荣耀依旧。
但是,很多明眼人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位经历过民间疾苦,明知道自己的发妻是被霍家人毒死的情况下,依然对霍光笑脸相迎的少年天子,绝对是个狠人!
可惜,早已毫无敬畏之心的霍家人却没有这种觉悟。
有一天,霍家的家奴和御史大夫魏相的家奴驾着马车,在长安大街上相遇。
早就豪横惯了的霍家奴才,不仅“别车”,而且还打到魏相府上兴师问罪,说魏相管教不严,冒犯右将军车驾。
由于,此时宣帝还没明确释放出要“弄”霍家的信号,所以,逼不得已的魏相最终竟然亲自跪下谢罪,霍家的家奴,才骂骂咧咧地离去。
后两家奴争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躢(ta)大夫门;御史为叩头谢,乃去。
青史君相信,在魏相跪下的那一刻,所有的屈辱往事,一定都在他的脑海里一一闪现:曾经自己秉公执法,却因为霍光的“暗箱操作”,而遭受牢狱之灾;现在自己是堂堂的御史大夫,却要向一个奴才,低头认错·······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大汉朝堂政治动向的魏相,通过汉宣帝的老丈人平恩侯,向汉宣帝建议(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让霍光曾经的副手、车骑将军张安世,接替霍光留下的大将军之位。
精通人心与权术的汉宣帝立马就明白了,魏相这个建议的高明之处:
虽然,在此之前,汉宣帝已经册封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摆出了一副霍禹会成为新一任的大将军的架势。
可是,很明显:有着远大抱负的汉宣帝早就受够了霍家人的专权,他当时的举动,完全是为了安抚霍光,好让其“安心”离去。
青史君可以肯定:汉宣帝从来都没有真的想过,让霍家人再次坐上大将军的位置。不过,由于当时霍家人依然把控着大汉朝堂上几乎所有的要害职位,所以,汉宣帝到底要怎么巧妙地将“大将军”变成“自己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魏相的这个建议,则非常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由于张安世的哥哥张贺曾经抚养过汉宣帝,所以,张家和宣帝可以说是渊源颇深——汉宣帝可以争取张安世改换阵营。
事实上证明,最终汉宣帝成功了。
而霍家人也一直把张安世当作自己人;所以,先让有经验的车骑将军张安世接任大将军,然后再将权柄过渡给自己,这是霍家人对于宣帝此举,最为美好的愿景。
果然,霍家人对于汉宣帝的“夺权”之举,没有任何抵触!
不久之后,魏相再次建议宣帝:取消辅政大臣的行政决策权。
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
由于,第一辅政大臣张安世已经被汉宣帝成功策反,所以,汉宣帝几乎毫无阻力地就将霍家人变成了睁眼瞎。
后来的事,青史君在文章开头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纵观汉宣帝“团灭”霍家的整个过程,魏相的两条建议,可以说是关键之举,说他是诛灭霍氏集团的“总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最终,在汉宣帝成功剿灭霍家之后,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这位“总设计师”直接被提拔为大汉相国!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网络上见过这样一个词语——塑料友情,它指的是:那种平时好得不得了,却在关键时刻经不起任何考验的朋友关系。
虽然人们总是对这种事情充满了鄙夷,但是非常不幸,此种“黑色幽默”却在时常上演。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段“塑料友情”——张耳与陈余的故事。
这段塑料友情,不仅直刺人性的弱点,更是在无意间影响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张耳,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人,在其少年时期曾经做过魏国公子信陵君的门客;虽然,在人才辈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田千秋的儿子犯了事,自己跑路,魏相只是领导责任,就被定性为不识大体了!
霍光这“看人下菜”的事情,做得也太明显了吧?!
那么,霍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各种缘由青史君在上文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上官桀与霍光是政敌关系,所以,魏相处罚桑弘羊的门客就是正确;
而这田千秋曾经帮助戾太子刘据平反,和霍光属于绝对的盟友关系(戾太子刘据和霍光是什么关系,就不用青史君再多言了啊?)!所以,就是魏相没有责任,也要背锅!
这也是为什么,一向执法甚严的魏相,在知道“贪官”田公子逃跑后,说出那些奇怪之语的根本原因。
不过,官场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一旦领导亮出了自己的态度,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不久之后,曾经被魏相惩治过的那些权贵们,就借着这个机会,想要整死魏相——他们联名上书,魏相这个人没有立场,为了政绩,滥杀无辜!
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
好在霍光虽然精通权谋,但是底线还在——他知道,在这件事上,魏相并没有实质性的过错;自己之所以那么说,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
不过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里,霍光肯定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的魏相,承认自己之前做错了。
最终,霍光以“田公子之事”的领导责任,将魏相下狱问罪(要是以“滥杀无辜”的逮捕魏相的话,他基本就死定了);不久之后,又将其重新启用。
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杨州刺史。
不过,也有人认为,魏相之所以会被从轻发落,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好友丙吉从中斡旋的结果。
但是,青史君认为:以丙吉的能量,最多只能做到“刀下留人”;如果想要魏相东山再起,非霍光首肯不可。
无论如何,魏相算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青史君相信:从彼时开始,魏相的心性已经有所改变——他真正地采纳了好友丙吉的建议,开始收敛自己的脾性,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於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
时间兜兜转转就来到了公元前74年,此时的大汉天子虽然已经换成了汉宣帝刘询,但是国政大事,依然牢牢被霍光把持。
不过,我们的魏相同志,由于参透了为官之道,所以,他业已位列三公,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御史大夫。
四年之后,霍光薨逝。
虽然,在霍光弥留之际,汉宣帝非常“上道”地将霍光的儿子霍禹突击提拔为右将军(仅次于霍光的大将军爵位),貌似是在告诉大家:霍家的荣耀依旧。
但是,很多明眼人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位经历过民间疾苦,明知道自己的发妻是被霍家人毒死的情况下,依然对霍光笑脸相迎的少年天子,绝对是个狠人!
可惜,早已毫无敬畏之心的霍家人却没有这种觉悟。
有一天,霍家的家奴和御史大夫魏相的家奴驾着马车,在长安大街上相遇。
早就豪横惯了的霍家奴才,不仅“别车”,而且还打到魏相府上兴师问罪,说魏相管教不严,冒犯右将军车驾。
由于,此时宣帝还没明确释放出要“弄”霍家的信号,所以,逼不得已的魏相最终竟然亲自跪下谢罪,霍家的家奴,才骂骂咧咧地离去。
后两家奴争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躢(ta)大夫门;御史为叩头谢,乃去。
青史君相信,在魏相跪下的那一刻,所有的屈辱往事,一定都在他的脑海里一一闪现:曾经自己秉公执法,却因为霍光的“暗箱操作”,而遭受牢狱之灾;现在自己是堂堂的御史大夫,却要向一个奴才,低头认错·······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大汉朝堂政治动向的魏相,通过汉宣帝的老丈人平恩侯,向汉宣帝建议(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让霍光曾经的副手、车骑将军张安世,接替霍光留下的大将军之位。
精通人心与权术的汉宣帝立马就明白了,魏相这个建议的高明之处:
虽然,在此之前,汉宣帝已经册封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摆出了一副霍禹会成为新一任的大将军的架势。
可是,很明显:有着远大抱负的汉宣帝早就受够了霍家人的专权,他当时的举动,完全是为了安抚霍光,好让其“安心”离去。
青史君可以肯定:汉宣帝从来都没有真的想过,让霍家人再次坐上大将军的位置。不过,由于当时霍家人依然把控着大汉朝堂上几乎所有的要害职位,所以,汉宣帝到底要怎么巧妙地将“大将军”变成“自己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魏相的这个建议,则非常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由于张安世的哥哥张贺曾经抚养过汉宣帝,所以,张家和宣帝可以说是渊源颇深——汉宣帝可以争取张安世改换阵营。
事实上证明,最终汉宣帝成功了。
而霍家人也一直把张安世当作自己人;所以,先让有经验的车骑将军张安世接任大将军,然后再将权柄过渡给自己,这是霍家人对于宣帝此举,最为美好的愿景。
果然,霍家人对于汉宣帝的“夺权”之举,没有任何抵触!
不久之后,魏相再次建议宣帝:取消辅政大臣的行政决策权。
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
由于,第一辅政大臣张安世已经被汉宣帝成功策反,所以,汉宣帝几乎毫无阻力地就将霍家人变成了睁眼瞎。
后来的事,青史君在文章开头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纵观汉宣帝“团灭”霍家的整个过程,魏相的两条建议,可以说是关键之举,说他是诛灭霍氏集团的“总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最终,在汉宣帝成功剿灭霍家之后,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这位“总设计师”直接被提拔为大汉相国!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网络上见过这样一个词语——塑料友情,它指的是:那种平时好得不得了,却在关键时刻经不起任何考验的朋友关系。
虽然人们总是对这种事情充满了鄙夷,但是非常不幸,此种“黑色幽默”却在时常上演。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段“塑料友情”——张耳与陈余的故事。
这段塑料友情,不仅直刺人性的弱点,更是在无意间影响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张耳,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人,在其少年时期曾经做过魏国公子信陵君的门客;虽然,在人才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