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逼萧瑀接权力之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一直默不作声的陈叔达怅然长叹,拱手说道:“依老臣之见,当先平定资阳城的流民之乱为主。”
“陈相国此言极是。”殷开山对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殿下,事分轻重缓急,一切当以平叛为重。”
“平叛啊?”李世民狠狠地揉了揉自己隐隐发疼的脑门,因为对于缺少军队的他来说,平叛同样一个扼待解决的老大难题,想了片刻,对殷开山说道:“殷相国。”
“微臣在!”殷开山连忙起身行礼。
“我给你四千精锐,去支援韩良,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要重回资阳城。”李世民沉吟一会儿,又说道:“完成这个任务之后,你既要肩负接应侯君集、张士贵的重担,又统筹阳安、平泉一带的大决战。”
殷开山一听这话,顿感肩头为之一沉,沉声应道:“微臣定不负殿下重托!”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又对窦纶、李道弼说道:“窦纶、李道弼。你们二人各率五千吐蕃骑兵,负责疏散蜀郡各县流民,如果这些人不遵号令,就给我武力镇压下去,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二字,之后,再把各县郡后收拢到成都城。”
“末将领命!”窦纶、李道弼答应一声,领命告退。
“至于平抑粮价之事……”李世民又想了一会儿,对着在场臣子说道:“资阳之北、蜀郡之南是隋唐大战的战场,而我们在那里的军队众多,为了防止隋军与我军在正面战场上长期对峙,转派骑兵突袭我军粮道,所以各个大小官仓之粮,最好不动,以便随时支援军队。而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全身心投入到军事战斗之中,无暇兼顾政务,所以平抑粮价等等政务,以后便劳烦陈相国、萧相国、宇文相国、唐尚书做主了;你们怎么用什么办法,我全权不管,我只要求粮价压下来。”
李世民此言一出,陈叔达、萧瑀、宇文士及、唐俭顿时面面相觑,一个二个脸都全黑了,闹了这么大半天下来,感情是要我们自己变来如山、如海一般的粮食,然后再去解决粮价问题,而朝廷却是不闻不问、连一粒米都不出了?
“殿下。”陈叔达皱眉道:“朝廷粮食不足是事实,为了应对强势的隋朝,所以需要维持大量军队,这同样是迫不得已的事实,对于这些实情,我们也能理解。但是在安置百姓问题上,朝廷要是一颗米也不出,实在说不过去。而且说实话,臣等没有粮食在手,纵然有心去平抑粮价,也是有心无力啊。”
虽然说唐朝政事堂七相并列,但陈叔达是元从老臣,是当之无愧的首相,朝廷政务多由他负责,他身上的压力极大。
“殿下!”陈叔达话音刚落,就看到晋升为御史大夫的孙伏伽匆匆忙忙的闯了进来,众人一眼看去,只见他神情慌乱,额头汗水涔涔,这和往日的冷静、冷漠截然不同。
“孙御史,何事如此慌张?”李世民心头为之一觉,但脸上却故作淡然之色。
“殿下,微臣受命前去蜀郡北部巡视,发现有大量流民从隋境涌来。”孙伏伽大声说道。
“这流民怎么出现的?而且隋军不是已经封锁了各条通道了吗?这个时候怎么会有流民南下?”李世民十分不解连连询问。
孙伏伽解释道:“蜀郡之北地势险要、山势纵横,本身就不是什么产粮良地,那里的百姓之前亦是受到隋朝商人蛊惑,眼见田地产出不高、粮价低廉,干脆就放弃了田地,直接入山寻找珍贵木材;如今百姓也是有钱无粮,当隋朝断了粮食贸易,出现流民潮也很正常。据一些流民所言,他们是听人说殿下有济世安民之才,是益州百姓再生父母,在成都城开仓放粮,任由百姓自取,所以尽皆涌来,而隋军远袭益蜀中,自身并没有多少军粮,在无力帮助百姓的情况之下,索性放开通道,让百姓南下就食。”
此话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哗然。
“殿下,这些北部流民分明就是受到隋朝的蛊惑,前来找我们麻烦来的。所谓的‘济世安民’、‘再生父母’实则是杨侗对殿下、对我大唐王朝的捧杀。”
陈叔达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这些前来蜀郡的流民对大唐王朝满怀希望,这才远道而来,可要是接济这些灾民,就会损耗大唐本就为数不多的粮食,若是朝廷不愿接济,不但对拥有“济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名的李世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搞不好的话,这些希望破灭的流民,一定会在蜀郡发生暴动。
“该死的杨侗。”李世民恶狠狠地咒骂了一声,经过陈叔达这么一点,立即意识到“济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誉,实则是一记捅向大唐心脏的毒匕。
“济世安民”、“再生父母”都是一些虚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一直默不作声的陈叔达怅然长叹,拱手说道:“依老臣之见,当先平定资阳城的流民之乱为主。”
“陈相国此言极是。”殷开山对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殿下,事分轻重缓急,一切当以平叛为重。”
“平叛啊?”李世民狠狠地揉了揉自己隐隐发疼的脑门,因为对于缺少军队的他来说,平叛同样一个扼待解决的老大难题,想了片刻,对殷开山说道:“殷相国。”
“微臣在!”殷开山连忙起身行礼。
“我给你四千精锐,去支援韩良,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要重回资阳城。”李世民沉吟一会儿,又说道:“完成这个任务之后,你既要肩负接应侯君集、张士贵的重担,又统筹阳安、平泉一带的大决战。”
殷开山一听这话,顿感肩头为之一沉,沉声应道:“微臣定不负殿下重托!”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又对窦纶、李道弼说道:“窦纶、李道弼。你们二人各率五千吐蕃骑兵,负责疏散蜀郡各县流民,如果这些人不遵号令,就给我武力镇压下去,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二字,之后,再把各县郡后收拢到成都城。”
“末将领命!”窦纶、李道弼答应一声,领命告退。
“至于平抑粮价之事……”李世民又想了一会儿,对着在场臣子说道:“资阳之北、蜀郡之南是隋唐大战的战场,而我们在那里的军队众多,为了防止隋军与我军在正面战场上长期对峙,转派骑兵突袭我军粮道,所以各个大小官仓之粮,最好不动,以便随时支援军队。而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全身心投入到军事战斗之中,无暇兼顾政务,所以平抑粮价等等政务,以后便劳烦陈相国、萧相国、宇文相国、唐尚书做主了;你们怎么用什么办法,我全权不管,我只要求粮价压下来。”
李世民此言一出,陈叔达、萧瑀、宇文士及、唐俭顿时面面相觑,一个二个脸都全黑了,闹了这么大半天下来,感情是要我们自己变来如山、如海一般的粮食,然后再去解决粮价问题,而朝廷却是不闻不问、连一粒米都不出了?
“殿下。”陈叔达皱眉道:“朝廷粮食不足是事实,为了应对强势的隋朝,所以需要维持大量军队,这同样是迫不得已的事实,对于这些实情,我们也能理解。但是在安置百姓问题上,朝廷要是一颗米也不出,实在说不过去。而且说实话,臣等没有粮食在手,纵然有心去平抑粮价,也是有心无力啊。”
虽然说唐朝政事堂七相并列,但陈叔达是元从老臣,是当之无愧的首相,朝廷政务多由他负责,他身上的压力极大。
“殿下!”陈叔达话音刚落,就看到晋升为御史大夫的孙伏伽匆匆忙忙的闯了进来,众人一眼看去,只见他神情慌乱,额头汗水涔涔,这和往日的冷静、冷漠截然不同。
“孙御史,何事如此慌张?”李世民心头为之一觉,但脸上却故作淡然之色。
“殿下,微臣受命前去蜀郡北部巡视,发现有大量流民从隋境涌来。”孙伏伽大声说道。
“这流民怎么出现的?而且隋军不是已经封锁了各条通道了吗?这个时候怎么会有流民南下?”李世民十分不解连连询问。
孙伏伽解释道:“蜀郡之北地势险要、山势纵横,本身就不是什么产粮良地,那里的百姓之前亦是受到隋朝商人蛊惑,眼见田地产出不高、粮价低廉,干脆就放弃了田地,直接入山寻找珍贵木材;如今百姓也是有钱无粮,当隋朝断了粮食贸易,出现流民潮也很正常。据一些流民所言,他们是听人说殿下有济世安民之才,是益州百姓再生父母,在成都城开仓放粮,任由百姓自取,所以尽皆涌来,而隋军远袭益蜀中,自身并没有多少军粮,在无力帮助百姓的情况之下,索性放开通道,让百姓南下就食。”
此话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哗然。
“殿下,这些北部流民分明就是受到隋朝的蛊惑,前来找我们麻烦来的。所谓的‘济世安民’、‘再生父母’实则是杨侗对殿下、对我大唐王朝的捧杀。”
陈叔达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这些前来蜀郡的流民对大唐王朝满怀希望,这才远道而来,可要是接济这些灾民,就会损耗大唐本就为数不多的粮食,若是朝廷不愿接济,不但对拥有“济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名的李世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搞不好的话,这些希望破灭的流民,一定会在蜀郡发生暴动。
“该死的杨侗。”李世民恶狠狠地咒骂了一声,经过陈叔达这么一点,立即意识到“济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誉,实则是一记捅向大唐心脏的毒匕。
“济世安民”、“再生父母”都是一些虚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