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巧合还是实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这件事情最终还需要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来处理,所以他不仅需要将相关技术资料交给摇光环境治理公司,而且也需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说清楚。
不然摇光环境治理公司的员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嘛,而且赵一自己的思考不一定就是全对,其中的不妥之处还需要摇光环境治理公司自己纠正过来。
实验测试加上安排一些事宜,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等到第二天,赵一才将这边的实验的部分结果告诉了上次见面的水利部领导。
可能是第二天他们接到赵一传过来的实验情况,需要寻找专家进行讨论,同时也对整个计划进行评估,所以第二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
而赵一自己则是搭建气象分析系统,对这个计划带来的后续影响进行模拟预测,不过他这个只是空架子。
搭建好后,还需要气象部门提供详细的气象数据,等这些数据都填充进去之后,模拟的准确率才会更高,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由于有初级人工智能的帮助,这个气象模拟系统一天的时间就搭建好了,它除了可以单独进行气象模拟之外,还可以和地球模拟器进行联动,成为地球模拟器的气象模拟系统。
气象模拟系统他准备直接放到天问信息技术大学,他们本身就需要这样一套气象系统,也同样需要有详细的气象数据。
所以就没有必要在他自己的服务器上面运行这套系统,如果国家气象部门想要内部安装这样一套气象模拟系统,也是可以的。
系统其实没有保密的必要性,最多就是防止别人用于商业化,反而里面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国家气象部门的密切配合。
到了第三天,水利部领导给他回了一封邮件,让他下午前去参加多部门联合会议,到会的部门包括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气象局等部门。
可能是过去的一天得到了一个初步的结论,这次的多部门联合会议,算是对他之前的提议进行正式的讨论。
接到回复后,对他来说,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最怕的就是连初步结论都没有,那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实施了。
只是他本来打算在年会之前休息一段时间,结果还是赶上了这次的大事,想要在这件事情上达成广泛的共识,不是一次会议就可以搞定的。
这次会议可能只是表明各个部门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后续议题的进展如何,还需要更多的科学数据支持,越是大事情,越是需要小心求证,不可盲目开展。
下午当赵一来到会议举办地,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赵一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等到会议正式开始。
约莫20分钟后,可能人数到齐了,会议也正式开始,这件事情是由水利部牵头的,所以会议开头发言由水利部领导来做。
只见领导说道:“前段时间,我们举行了一次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讨论会,会议上我们讨论了南水北调、海水淡化和大西北人工增雨三种措施。
经过谨慎的讨论之后,觉得这三种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其中也有各自的优劣。
南水北调虽然耗资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他的致命弱点也是存在的,那就是每年的总调水量相比起整个北方缺水问题是杯水车薪,只能是重点解决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第二个就是海水淡化,按照赵院士的话说,就是使用海水淡化替换城市用水,减少城市供水系统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消耗,让这些水源用于生态恢复和农业灌溉。
这条路子也是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案,按照赵院士的评估,通过提高技术的办法,将淡化海水送入用户家里,可以做到每吨价格在0.5元左右。
虽然比现在大部分城市供水价格要高一点,但是我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和百姓的收入相比,还是具备一定的承受力。
目前我国的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为200吨左右,按照一家四口计算,每年的花费大约在400元左右,根据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去年12月份,国内人均收入为1205元。
而且采取海水淡化的方案,就不用受到水源地水量的限制,几乎可以做到无限量供应,而且0.5元每吨的价格,还可以让政府不需要补贴自来水费。
所以综合来算的话,这个方案相比起南水北调工程,更加划算一些,也能够对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只是这个方案的缺点就是惠及的距离不能够离海岸太远,海拔不能够太高,海拔太高的话,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电能的消耗和管道的铺设成本都较高。
我们都知道大西北距离渤海有上千公里,而且那边的人口密度较低,海拔也相对较高,建设管道的成本摊到水价里面,占比较高。
更重要的是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除了日常生活和工业用水外,农业上面的缺水问题也非常的突出,想要解决不是不行,只是投资规模太大了。
在会议上面,有专家提出了采取低空和高空水汽辐合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这件事情最终还需要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来处理,所以他不仅需要将相关技术资料交给摇光环境治理公司,而且也需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说清楚。
不然摇光环境治理公司的员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嘛,而且赵一自己的思考不一定就是全对,其中的不妥之处还需要摇光环境治理公司自己纠正过来。
实验测试加上安排一些事宜,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等到第二天,赵一才将这边的实验的部分结果告诉了上次见面的水利部领导。
可能是第二天他们接到赵一传过来的实验情况,需要寻找专家进行讨论,同时也对整个计划进行评估,所以第二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
而赵一自己则是搭建气象分析系统,对这个计划带来的后续影响进行模拟预测,不过他这个只是空架子。
搭建好后,还需要气象部门提供详细的气象数据,等这些数据都填充进去之后,模拟的准确率才会更高,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由于有初级人工智能的帮助,这个气象模拟系统一天的时间就搭建好了,它除了可以单独进行气象模拟之外,还可以和地球模拟器进行联动,成为地球模拟器的气象模拟系统。
气象模拟系统他准备直接放到天问信息技术大学,他们本身就需要这样一套气象系统,也同样需要有详细的气象数据。
所以就没有必要在他自己的服务器上面运行这套系统,如果国家气象部门想要内部安装这样一套气象模拟系统,也是可以的。
系统其实没有保密的必要性,最多就是防止别人用于商业化,反而里面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国家气象部门的密切配合。
到了第三天,水利部领导给他回了一封邮件,让他下午前去参加多部门联合会议,到会的部门包括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气象局等部门。
可能是过去的一天得到了一个初步的结论,这次的多部门联合会议,算是对他之前的提议进行正式的讨论。
接到回复后,对他来说,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最怕的就是连初步结论都没有,那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实施了。
只是他本来打算在年会之前休息一段时间,结果还是赶上了这次的大事,想要在这件事情上达成广泛的共识,不是一次会议就可以搞定的。
这次会议可能只是表明各个部门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后续议题的进展如何,还需要更多的科学数据支持,越是大事情,越是需要小心求证,不可盲目开展。
下午当赵一来到会议举办地,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赵一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等到会议正式开始。
约莫20分钟后,可能人数到齐了,会议也正式开始,这件事情是由水利部牵头的,所以会议开头发言由水利部领导来做。
只见领导说道:“前段时间,我们举行了一次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讨论会,会议上我们讨论了南水北调、海水淡化和大西北人工增雨三种措施。
经过谨慎的讨论之后,觉得这三种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其中也有各自的优劣。
南水北调虽然耗资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他的致命弱点也是存在的,那就是每年的总调水量相比起整个北方缺水问题是杯水车薪,只能是重点解决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第二个就是海水淡化,按照赵院士的话说,就是使用海水淡化替换城市用水,减少城市供水系统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消耗,让这些水源用于生态恢复和农业灌溉。
这条路子也是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案,按照赵院士的评估,通过提高技术的办法,将淡化海水送入用户家里,可以做到每吨价格在0.5元左右。
虽然比现在大部分城市供水价格要高一点,但是我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和百姓的收入相比,还是具备一定的承受力。
目前我国的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为200吨左右,按照一家四口计算,每年的花费大约在400元左右,根据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去年12月份,国内人均收入为1205元。
而且采取海水淡化的方案,就不用受到水源地水量的限制,几乎可以做到无限量供应,而且0.5元每吨的价格,还可以让政府不需要补贴自来水费。
所以综合来算的话,这个方案相比起南水北调工程,更加划算一些,也能够对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只是这个方案的缺点就是惠及的距离不能够离海岸太远,海拔不能够太高,海拔太高的话,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电能的消耗和管道的铺设成本都较高。
我们都知道大西北距离渤海有上千公里,而且那边的人口密度较低,海拔也相对较高,建设管道的成本摊到水价里面,占比较高。
更重要的是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除了日常生活和工业用水外,农业上面的缺水问题也非常的突出,想要解决不是不行,只是投资规模太大了。
在会议上面,有专家提出了采取低空和高空水汽辐合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