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重生之科技洪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4章 超前布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空动力、天工精密仪器公司、北极星公司和新慧能源公司等企业,在电力动力、工业设备电气化、日常生活电子化等领域,将会拥有更大的作为。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我国全面电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将我国的电能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的占比,提高到90%以上,最终目的是达到接近100%。

  到时候,我国的工业不仅实现了清洁生产的目的,同时工业生产的成本也会降低一大截,也减少了我国对世界能源体系的依赖程度。

  今后我国再进口石油,主要应用领域不再是能源领域了,而是化工领域,而化工领域的石油的消耗量是远远不及能源领域对石油的消耗。

  未来就算是我国不从国外进口石油产品,凭借我国自身的石油储量,也能够满足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对外石油的零依赖。

  当然,这种情况是最坏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我国的化学领域,还是需要从世界各国进口大量的石油产品,使用别人的基础原材料来发展我们的工业,是最划算的。

  而且也一直符合赵一强调的国际贸易平衡,我们可以凭借工业化能力,赚取更高利润的同时,也要将一部分利润分享给世界其他国家。

  虽然光伏发电算不上能源类型上的重大革命,但是他们带来的效果,也足够称得上是一次小型能源革命了,绝对算不上过分夸赞。

  虽然现在还没有“碳中和”的环保概念,但是事实上,赵一的布局一直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按照赵一的个人理念,不管你们在不在乎,只要他认准了,就会一直做下去,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工业产业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排放的温室气体规模也是迅速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拥有非常出色的环保设备,但是环保设备一般不会对温室气体做回收处理,而是去除有害气体之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如果是少规模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我国环境的变化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大规模排放的情况下,情况就不容那么乐观了。

  要知道,我国目前的工业产值规模可是世界第一,虽然相关数据没有对外公布,但是自己要心里有数,要为工业大规模发展带来的负面情况作出有效的应对。

  温室气体大规模排放,短期内,会对排放所在地本土气候产生影响,长期来看,也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严重的改变。

  小时候,赵一老家一到冬天就会下很厚的雪,这在北方自然不稀奇,但是他老家可是在江西,属于长江以南了,比秦岭淮河更靠南边。

  虽然下雪之后也就几天时间就化掉,但是雪的厚度至少能够达到脚踝以上,甚至出现过到小儿膝盖的厚度,屋檐下的冰凌长度可以达到一米以上。

  但是这种情况在他长大之后,基本上消失不见了,甚至还出现过连续几年没有下过雪,他清晰的记得,当他上高一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雪,当时是举校狂欢。

  这就是大气结构改变带来的后果,所以在赵一一边努力促进我国工业发展,一边有让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拼命的在搞绿化,甚至因此而消灭了好几块沙漠。

  在我国这些年里的工业化过程中,虽然还没有达到“碳中和”的地步,但是却大大的缓解了因温室气体排放而带来的气候变化。

  等到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改造的几片沙漠上面的树木长大成林以及黄土高原的绿色改造项目完成后,就算是没有光伏发电,也基本上实现了“碳中和”。

  当然,这是以目前我国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准来考量的,因为这个时候,我国发展最快的是工业产业,而民众的生活虽然有改善,但是远远没有达到高能耗的生活标准。

  但是高标准的生活,就注定了人均能耗的提升,这是不可逆的过程,所以为了未来考虑,仅仅是依靠增加绿化面积,在未来面对“碳中和”的问题,是越来越力不从心。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实现全国电能替换计划是正当其时,因为目前的这个阶段,是我国百姓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的阶段。

  如果在这个阶段不做好准备工作的话,那后面想要执行相关计划,难度就要大得多,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家都购买了燃油汽车,还没有到使用年限,就算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低,更绿色环保,别人也不会随意更换的。

  而未来我国的出行碳排放的规模可是非常的庞大,毕竟我国的人口规模在这里摆着,虽然人均能耗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但是总量还是提升上来了。

  只有在我国百姓还没有大规模购买私家车的时候,就实施电动力全面转向,这样的话,百姓受益了,国家也受益了,甚至全球也跟着受益。

  这套组合拳下来,不仅让我国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甚至超过了这个目标,实现了碳负排放的目标。

  这么做看上去是我们吃亏,在一些人看来,凭什么我们要替别人多放出来的温室气体操心,只要在我国实现了“碳中和”就可以了。

  这样的想法就狭隘了,从个人情感来说,自然只能够顾及到国家层面了,再大的层面个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太过操心。

  但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不管国家和民族之间有什么恩怨情仇和利益纠葛,都改变不了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之上的事实。

  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