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新型“烟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为一家世界顶级的军事装备研发和生产企业,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领域都要插一手。
未来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主要的精力还是聚焦于高端军事装备的研究和制造上面,解决我国在军事领域的技术空白,提高我国的军事防御能力和打击能力。
在这个技术指导下,将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领域交给其他军事装备企业来做,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而且在相关军事基础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也会不错。
别看这些军事装备单价都很高,但是由于总装备数量非常有限,其实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因此获得的营业收入算不上多大。
就算是军方未来采购上千辆坦克,平均价格就按照最高1000万元计算,也就只有上百亿元的收入,而且还是分成好几年的时间来采购。
相比起主战坦克,多功能装甲车的采购数量肯定会更少,就算是未来总采购量达到上千辆,也只有300亿元的收入。
虽然这些看上去也不低,但是相对于赵一旗下的民用企业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而且这些军事装备,在没有技术出现跨越性的情况下,使用个几十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平摊下来,每一年的营业收入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是其他的企业也没有什么,毕竟他们都是国企,在营收这款不是特别在意。
同时他们的成果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为了短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可是开了不少挂,投入自然是水涨船高。
为了较快的回收成本,有余力开展下一代军事装备研究工作,就注定了这些军事装备的单价会非常的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之所以预估的这么少,是因为他明白,军队不可能全部装备上这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只会少量列装,大部分还是装备中档武器装备。
因为这些中档武器装备较便宜,可以实现大规模列装,同时也可以在军队里面实现高低搭配,一样能够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
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只所以不抢夺数量更加庞大的中档军事装备订单,主要还是考虑到国内其他军事企业的生存问题,并不是做不出来。
这不同于民用领域,自己凭本事抢夺足够的市场份额就没有必要顾忌,能够抢多少就抢多少,而在军用领域,就有很多的顾忌,不是完全市场化的领域。
不过相比起陆军军事装备,在空军领域和海军领域,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有信心拿下足够的订单,因为在这两个领域,竞争对手实在是太弱了。
如果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提供的空军和海军装备都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而国内又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拿得出手中档的相关军事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将这个领域的订单一并收下,就没有那么多的阻碍了,这不是它不讲究,而是竞争对手拿不出一个能打的军事装备出来。
而且能够研发出来最先进军事装备的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再转过头研发档次低一些的军事装备,难度反而会非常的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
按照赵一的规划,第一批提供给军方的空军和海军军事装备,价格不会那么离谱,在之前相关军事装备较差的情况下,军方很可能会对这些先进装备进行大规模列装。
等到下一代更先进的军事装备出来之后,当前先进的军事装备才会沦为中档军事装备,起到高低搭配的局面,降低军事装备列装的成本。
这些事情都是赵一自己的构想,但是具体如何,还要看国家对我国军事建设方面的考虑,对于军方来说,当然是军事装备越先进越好,列装规模越大越好。
但是毕竟国内军费开支都是相对固定的,是每年都需要进行预算的,并不是想要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所以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在国内的营收到底会是多少,他也没有一个底。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目前国内的年预算只有不到1000亿元,相对于国内GDP的规模来说,是少了一点。
就算是按照GDP总量4万亿美元,越8万亿元计算,国防预算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25%,在世界上属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不过目前我国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想要大规模提高国防预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会大幅度增加了。
毕竟我国目前不需要大规模维护海外利益,也没有大规模的海外驻军和军事基地需要维护,就算是未来海军实力大增,也只是守护本土安全为首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出来一只高水平的现代化军队,就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每年的国防预算当中挤出相关预算进行先进军事装备的采购。
不过这些都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属于明面上的国防预算,如果是按照这个步调走的话,赵一心中构想的在1990年前,实现军事现代化的目标就很难达成了。
因为现在已经是1986年12月份了,马上就要进入到1987年,距离1990年只有4年左右的时间,就算是每年一半的国防预算投入到新装备的采购,总体数量也不会很多。
国防预算的支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为一家世界顶级的军事装备研发和生产企业,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领域都要插一手。
未来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主要的精力还是聚焦于高端军事装备的研究和制造上面,解决我国在军事领域的技术空白,提高我国的军事防御能力和打击能力。
在这个技术指导下,将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领域交给其他军事装备企业来做,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而且在相关军事基础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也会不错。
别看这些军事装备单价都很高,但是由于总装备数量非常有限,其实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因此获得的营业收入算不上多大。
就算是军方未来采购上千辆坦克,平均价格就按照最高1000万元计算,也就只有上百亿元的收入,而且还是分成好几年的时间来采购。
相比起主战坦克,多功能装甲车的采购数量肯定会更少,就算是未来总采购量达到上千辆,也只有300亿元的收入。
虽然这些看上去也不低,但是相对于赵一旗下的民用企业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而且这些军事装备,在没有技术出现跨越性的情况下,使用个几十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平摊下来,每一年的营业收入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是其他的企业也没有什么,毕竟他们都是国企,在营收这款不是特别在意。
同时他们的成果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为了短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可是开了不少挂,投入自然是水涨船高。
为了较快的回收成本,有余力开展下一代军事装备研究工作,就注定了这些军事装备的单价会非常的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之所以预估的这么少,是因为他明白,军队不可能全部装备上这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只会少量列装,大部分还是装备中档武器装备。
因为这些中档武器装备较便宜,可以实现大规模列装,同时也可以在军队里面实现高低搭配,一样能够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
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只所以不抢夺数量更加庞大的中档军事装备订单,主要还是考虑到国内其他军事企业的生存问题,并不是做不出来。
这不同于民用领域,自己凭本事抢夺足够的市场份额就没有必要顾忌,能够抢多少就抢多少,而在军用领域,就有很多的顾忌,不是完全市场化的领域。
不过相比起陆军军事装备,在空军领域和海军领域,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有信心拿下足够的订单,因为在这两个领域,竞争对手实在是太弱了。
如果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提供的空军和海军装备都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而国内又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拿得出手中档的相关军事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将这个领域的订单一并收下,就没有那么多的阻碍了,这不是它不讲究,而是竞争对手拿不出一个能打的军事装备出来。
而且能够研发出来最先进军事装备的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再转过头研发档次低一些的军事装备,难度反而会非常的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
按照赵一的规划,第一批提供给军方的空军和海军军事装备,价格不会那么离谱,在之前相关军事装备较差的情况下,军方很可能会对这些先进装备进行大规模列装。
等到下一代更先进的军事装备出来之后,当前先进的军事装备才会沦为中档军事装备,起到高低搭配的局面,降低军事装备列装的成本。
这些事情都是赵一自己的构想,但是具体如何,还要看国家对我国军事建设方面的考虑,对于军方来说,当然是军事装备越先进越好,列装规模越大越好。
但是毕竟国内军费开支都是相对固定的,是每年都需要进行预算的,并不是想要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所以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在国内的营收到底会是多少,他也没有一个底。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目前国内的年预算只有不到1000亿元,相对于国内GDP的规模来说,是少了一点。
就算是按照GDP总量4万亿美元,越8万亿元计算,国防预算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25%,在世界上属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不过目前我国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想要大规模提高国防预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会大幅度增加了。
毕竟我国目前不需要大规模维护海外利益,也没有大规模的海外驻军和军事基地需要维护,就算是未来海军实力大增,也只是守护本土安全为首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出来一只高水平的现代化军队,就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每年的国防预算当中挤出相关预算进行先进军事装备的采购。
不过这些都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属于明面上的国防预算,如果是按照这个步调走的话,赵一心中构想的在1990年前,实现军事现代化的目标就很难达成了。
因为现在已经是1986年12月份了,马上就要进入到1987年,距离1990年只有4年左右的时间,就算是每年一半的国防预算投入到新装备的采购,总体数量也不会很多。
国防预算的支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