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学校的变化(求订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而等到教授级别,一届最多可以带4名研究生,至于最少带多少,倒是没有硬性要求,如果他们觉得自己任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教导学生,可以少招或者是不招。
不过因为能够带博士生的教授本身数量就比较少,所以对于博士生的招募,目前天问大学是采用强制性的,必须要带一定数量的博士生。
至于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毕业的问题,他们的导师具有一定的参考建议,但是却不是主要的毕业依据,而是需要通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考核,才可以毕业。
这里面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考核,还需要参考他们研究的学术成果,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做出来的成果,导师只能是署名通讯作者,不可以无故占用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旦被发现,那么惩罚力度是非常的严格,对于学术不端问题,天问大学向来都是采用零容忍度,因为这会败坏学术氛围,破坏学校声誉。
为了让这些硕士生或者是博士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上面,学校还禁止导师将太多的私人事务交给学生,如果被查出来,可能就会面临警告,屡教不改,就会面临惩罚。
对于职称的评级,天问大学也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副教授以下的职称,只需要考核他们所带学生的质量情况,不考核学术成就。
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学校考核,都会进行相应的排名,再根据一定的算法,就可以计算出来这些学生的讲师分数,只要达到标准,就会自动升级职称,不需要讲师申请。
不过到了副教授级别后,除了参考所带学生的质量情况,还需要考核他们的学术成就了,两者之间不可偏废。
因为天问大学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家教育机构,而不仅仅只是学术机构或者是研究机构,如果只顾着自己的研究,那干脆就去研究机构任职好了,何必待在大学里面呢。
虽然天问大学对于教学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由于智能教师的运用,可以大幅度减轻导师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弹。
导师更主要的精力是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因为这些能力是智能教师所欠缺的,至于现有的理论知识,智能教师完全可以胜任的了这项教学工作。
除了这件大事之外,剩下的就是天问大学瑶湖校区的建设了,虽然在国际上面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国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主要是因为天问大学建校才4年左右的时间,对比国内的其他大学,要年轻的多,这就意味着底蕴肯定也不如其他大学。
而且天问大学本部建设的规模就非常的庞大,可以容纳10万多名的学生老师教学和生活,当初就引起了很大的议论。
这才没有几年,又要建设一座和本部差不多大小的新校区,让国内的教育界普遍认为这种行为是作死行为。
因为这样拼命的扩张下去,不说资金短缺问题,反正他们也知道天问大学有钱,就是教学质量就非常堪忧。
天问大学对于这些议论当然是关注了的,不过依然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执行,至于师资力量的问题,只能是去外面找了,国内的和国外的都需要引进一批教授。
而且国外引进的教授质量比起国内来说还要高得多,特别是这次天问大学独自设计研发的太空望远镜的发射,让他们已经在国际上面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再加上之前招募的顶级科学家在天问大学待得也比较舒心,可以让他们写一些推荐信,这样就更容易招募顶级教授来天问大学从教了。
如果说之前国外的教授来天问大学还有点语言障碍的话,那么自从翻译器研发出来之后,这种问题就再也不存在了。
而且这些顶级知识分子智商都很高,想要重新学习一门语言,其实对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只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就如之前来天问大学任教的那些顶级教授,现在基本上也掌握了汉语这门语言,日常交流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说实话,从外面挖人虽然是一个见效很快的方法,但是也只是一个门路,因为国内各个大学都面临扩招的压力,都面临师资紧张的情况。
至于国外的教授招募,就需要认真斟酌,必须要是真才实学,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不然的话,招募进来,闹出不好的事情出来,对天问大学的打击会非常大。
所以除了这个路子之外,赵一还打算加强自己旗下研究机构和天问大学的合作,也就是说,这些机构的研究人员,可以来天问大学从事一定教学任务。
而这些企业也可以让天问大学的一些教授参与到他们的研究项目当中来,这样既可以解决师资问题,又可以解决研究实践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且这次赵一打算在南昌建设一批研究机构,地位和青农生物实验室是一个级别,相对比较独立,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
趁着这次机会,赵一就将自己的打算告诉给江校长听,希望能够创建一条产学研完美发展的路子,让各方都能够受益。
第(3/3)页
而等到教授级别,一届最多可以带4名研究生,至于最少带多少,倒是没有硬性要求,如果他们觉得自己任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教导学生,可以少招或者是不招。
不过因为能够带博士生的教授本身数量就比较少,所以对于博士生的招募,目前天问大学是采用强制性的,必须要带一定数量的博士生。
至于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毕业的问题,他们的导师具有一定的参考建议,但是却不是主要的毕业依据,而是需要通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考核,才可以毕业。
这里面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考核,还需要参考他们研究的学术成果,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做出来的成果,导师只能是署名通讯作者,不可以无故占用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旦被发现,那么惩罚力度是非常的严格,对于学术不端问题,天问大学向来都是采用零容忍度,因为这会败坏学术氛围,破坏学校声誉。
为了让这些硕士生或者是博士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上面,学校还禁止导师将太多的私人事务交给学生,如果被查出来,可能就会面临警告,屡教不改,就会面临惩罚。
对于职称的评级,天问大学也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副教授以下的职称,只需要考核他们所带学生的质量情况,不考核学术成就。
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学校考核,都会进行相应的排名,再根据一定的算法,就可以计算出来这些学生的讲师分数,只要达到标准,就会自动升级职称,不需要讲师申请。
不过到了副教授级别后,除了参考所带学生的质量情况,还需要考核他们的学术成就了,两者之间不可偏废。
因为天问大学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家教育机构,而不仅仅只是学术机构或者是研究机构,如果只顾着自己的研究,那干脆就去研究机构任职好了,何必待在大学里面呢。
虽然天问大学对于教学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由于智能教师的运用,可以大幅度减轻导师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弹。
导师更主要的精力是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因为这些能力是智能教师所欠缺的,至于现有的理论知识,智能教师完全可以胜任的了这项教学工作。
除了这件大事之外,剩下的就是天问大学瑶湖校区的建设了,虽然在国际上面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国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主要是因为天问大学建校才4年左右的时间,对比国内的其他大学,要年轻的多,这就意味着底蕴肯定也不如其他大学。
而且天问大学本部建设的规模就非常的庞大,可以容纳10万多名的学生老师教学和生活,当初就引起了很大的议论。
这才没有几年,又要建设一座和本部差不多大小的新校区,让国内的教育界普遍认为这种行为是作死行为。
因为这样拼命的扩张下去,不说资金短缺问题,反正他们也知道天问大学有钱,就是教学质量就非常堪忧。
天问大学对于这些议论当然是关注了的,不过依然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执行,至于师资力量的问题,只能是去外面找了,国内的和国外的都需要引进一批教授。
而且国外引进的教授质量比起国内来说还要高得多,特别是这次天问大学独自设计研发的太空望远镜的发射,让他们已经在国际上面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再加上之前招募的顶级科学家在天问大学待得也比较舒心,可以让他们写一些推荐信,这样就更容易招募顶级教授来天问大学从教了。
如果说之前国外的教授来天问大学还有点语言障碍的话,那么自从翻译器研发出来之后,这种问题就再也不存在了。
而且这些顶级知识分子智商都很高,想要重新学习一门语言,其实对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只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就如之前来天问大学任教的那些顶级教授,现在基本上也掌握了汉语这门语言,日常交流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说实话,从外面挖人虽然是一个见效很快的方法,但是也只是一个门路,因为国内各个大学都面临扩招的压力,都面临师资紧张的情况。
至于国外的教授招募,就需要认真斟酌,必须要是真才实学,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不然的话,招募进来,闹出不好的事情出来,对天问大学的打击会非常大。
所以除了这个路子之外,赵一还打算加强自己旗下研究机构和天问大学的合作,也就是说,这些机构的研究人员,可以来天问大学从事一定教学任务。
而这些企业也可以让天问大学的一些教授参与到他们的研究项目当中来,这样既可以解决师资问题,又可以解决研究实践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且这次赵一打算在南昌建设一批研究机构,地位和青农生物实验室是一个级别,相对比较独立,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
趁着这次机会,赵一就将自己的打算告诉给江校长听,希望能够创建一条产学研完美发展的路子,让各方都能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