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毕业典礼(求订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其实这个时候,天问大学的大四学生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学业,很多人已经都找到了工作,当然也有一大批学生选择留校。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留校,天问大学为这些留校的学生额外提供了5%左右的研究生名额,按照规定,本科升到研究生阶段就读的比例是25%。
也就是说,通过这项政策,天问大学的研究生升学率达到了30%,算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而且这5%全部是留给本校的本科生。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天问大学的本科生成绩整体上来看非常的优秀,如果还是按照固定比例来招聘研究生,相对就有点落后了。
其次天问大学是私立学校,在这些方面受到的管束比较少,而且这些升到研究生阶段就读的学生确实优秀,在许多大赛当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最后就是为了贯彻赵一的想法了,他之前就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留校加入到高等教育事业当中来,这种做法就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手段了。
天问大学之所以还没有举行毕业典礼,主要还是就着赵一的时间来,当然如果太久就不可能等他了,好在他正好赶上毕业时间的末尾。
只是原本他打算趁着毕业典礼的演讲,“忽悠”更多的学生留下来当老师,现在他们几乎全部都有了去处,再“忽悠”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而且这些毕业的学生当中,大部分都是被他旗下的企业给招募走了,当然也有一些比例的学生被其他国企招募走了,至于政府部门,则不是很多。
至于原因,赵一暂且不清楚,可能是觉得天问大学是私立高校,而政府部门招聘的时候强调苗正根红,所以就导致了目前的局面。
好在赵一旗下的企业数量众多,而且涉及的行业也非常的多,足够满足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他们给出的薪资待遇也非常的高。
所以作为一座私立高校,天问大学的学生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工作,而且由于赵一在天问大学提供智力牛奶比较早,加上师资力量也不差,整体上学生表现的更加优秀。
虽然现在一届毕业生只有1.5万人,但是随着新校区的建立,扩招人数会翻一倍,也就是说,一届毕业生就可能会达到3万人。
虽然我国人才紧缺的情况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天问大学也不得不考虑未来就业形势恶化的问题。
因为对人才招募需求最大的政府部门,从这次的情况来看,对天问大学的招募人数非常的少,未来这些学生只能是进入到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领域。
企业倒是很好说,毕竟随着赵一旗下企业的不断壮大,未来人才需求非常庞大,只要是不混日子,招聘名额基本上都会向天问大学倾斜。
不过天问大学虽然是私立学校,但是想要混日子是比较难的,因为在日常考核当中,做的比国内所有大学都要严格,如果几次不及格,那么就要面临退学的风险。
这是因为天问大学是朝着全球最好的私立学校发展为目标的,而且由于背后老板的经济实力非常强,也不在乎那么点学生费用。
其实天问大学到现在都没有收过学生任何费用,未来如果办学成绩还不错的话,校企也比较争气的话,赵一考虑采用永久免学费的策略。
校企能够给学校提供一部分教学经费,如果不足的话,赵一再注入资金进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他拥有的财富会越来越多。
这些钱拿在手里也没有什么作用,还不如投入到教育当中去,特别是等到城市化建设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如果没有其他更大的项目需要进行,他手里的资金量将会非常的庞大。
这些钱除了必要的投资之外,他也不希望全部进入金融领域,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回馈给社会,而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向。
等到新校区建设完成之后,效果很好的话,很可能天问大学继续扩大学校规模,在其他省市建设分校,来扩大国内高等教育的规模。
这也是赵一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留校的原因,因为新校区也需要非常多的教师,虽然本科毕业,学历有点低,但是配合智能教师系统,还是勉强可以的。
再加上这些留校教师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未来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假以时日,肯定会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
除了企业和教育领域之外,就是研究院所了,这方面赵一目前的布局还比较薄弱,除了他旗下的企业有自己的研究院所之外,单独的研究机构只有一家青农生物实验室。
所以赵一希望接下来,依托天问大学,建立一整套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即使天问大学的教师,也是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企业与这些研究机构的联系,展开更多的科研合作,这样就可以实现产学研完美的融合,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想到这里,赵一又想起来自己之前想要成立的经济政策研究所,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各国的经济金融以及政策性探索等问题。
结果由于许多事情,让他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主要还是因为这件事情他觉得不是很急,也就没有纳入到他的必做计划当中来。
这次正好趁此机会,将这个研究所给建立起来,天问大学也有这方面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不进入到政府部门的话,就业难度比起理工科人才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其实这个时候,天问大学的大四学生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学业,很多人已经都找到了工作,当然也有一大批学生选择留校。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留校,天问大学为这些留校的学生额外提供了5%左右的研究生名额,按照规定,本科升到研究生阶段就读的比例是25%。
也就是说,通过这项政策,天问大学的研究生升学率达到了30%,算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而且这5%全部是留给本校的本科生。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天问大学的本科生成绩整体上来看非常的优秀,如果还是按照固定比例来招聘研究生,相对就有点落后了。
其次天问大学是私立学校,在这些方面受到的管束比较少,而且这些升到研究生阶段就读的学生确实优秀,在许多大赛当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最后就是为了贯彻赵一的想法了,他之前就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留校加入到高等教育事业当中来,这种做法就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手段了。
天问大学之所以还没有举行毕业典礼,主要还是就着赵一的时间来,当然如果太久就不可能等他了,好在他正好赶上毕业时间的末尾。
只是原本他打算趁着毕业典礼的演讲,“忽悠”更多的学生留下来当老师,现在他们几乎全部都有了去处,再“忽悠”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而且这些毕业的学生当中,大部分都是被他旗下的企业给招募走了,当然也有一些比例的学生被其他国企招募走了,至于政府部门,则不是很多。
至于原因,赵一暂且不清楚,可能是觉得天问大学是私立高校,而政府部门招聘的时候强调苗正根红,所以就导致了目前的局面。
好在赵一旗下的企业数量众多,而且涉及的行业也非常的多,足够满足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他们给出的薪资待遇也非常的高。
所以作为一座私立高校,天问大学的学生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工作,而且由于赵一在天问大学提供智力牛奶比较早,加上师资力量也不差,整体上学生表现的更加优秀。
虽然现在一届毕业生只有1.5万人,但是随着新校区的建立,扩招人数会翻一倍,也就是说,一届毕业生就可能会达到3万人。
虽然我国人才紧缺的情况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天问大学也不得不考虑未来就业形势恶化的问题。
因为对人才招募需求最大的政府部门,从这次的情况来看,对天问大学的招募人数非常的少,未来这些学生只能是进入到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领域。
企业倒是很好说,毕竟随着赵一旗下企业的不断壮大,未来人才需求非常庞大,只要是不混日子,招聘名额基本上都会向天问大学倾斜。
不过天问大学虽然是私立学校,但是想要混日子是比较难的,因为在日常考核当中,做的比国内所有大学都要严格,如果几次不及格,那么就要面临退学的风险。
这是因为天问大学是朝着全球最好的私立学校发展为目标的,而且由于背后老板的经济实力非常强,也不在乎那么点学生费用。
其实天问大学到现在都没有收过学生任何费用,未来如果办学成绩还不错的话,校企也比较争气的话,赵一考虑采用永久免学费的策略。
校企能够给学校提供一部分教学经费,如果不足的话,赵一再注入资金进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他拥有的财富会越来越多。
这些钱拿在手里也没有什么作用,还不如投入到教育当中去,特别是等到城市化建设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如果没有其他更大的项目需要进行,他手里的资金量将会非常的庞大。
这些钱除了必要的投资之外,他也不希望全部进入金融领域,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回馈给社会,而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向。
等到新校区建设完成之后,效果很好的话,很可能天问大学继续扩大学校规模,在其他省市建设分校,来扩大国内高等教育的规模。
这也是赵一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留校的原因,因为新校区也需要非常多的教师,虽然本科毕业,学历有点低,但是配合智能教师系统,还是勉强可以的。
再加上这些留校教师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未来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假以时日,肯定会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
除了企业和教育领域之外,就是研究院所了,这方面赵一目前的布局还比较薄弱,除了他旗下的企业有自己的研究院所之外,单独的研究机构只有一家青农生物实验室。
所以赵一希望接下来,依托天问大学,建立一整套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即使天问大学的教师,也是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企业与这些研究机构的联系,展开更多的科研合作,这样就可以实现产学研完美的融合,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想到这里,赵一又想起来自己之前想要成立的经济政策研究所,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各国的经济金融以及政策性探索等问题。
结果由于许多事情,让他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主要还是因为这件事情他觉得不是很急,也就没有纳入到他的必做计划当中来。
这次正好趁此机会,将这个研究所给建立起来,天问大学也有这方面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不进入到政府部门的话,就业难度比起理工科人才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