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昏君(两更合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让人过日子了?!”
“这是要让我们都断子绝孙啊!”
“……”
四周其他人也都是满腔义愤,情绪越来越激动,如同那海面上的怒浪,一浪还比一浪高,群情激愤。
“我看啊,圣上英明,这种事一定是有奸臣当道,蒙蔽圣听,不如我们上万民书,让天家知道我们百姓的难处!”
“不错。圣上一定会为我们这些百姓做主的!”
周围的百姓仿佛是溺水的人瞬间抓住了一根浮木般,一个个都目露异彩,人群中的附和声越来越多,这个小小的茶铺就像是一锅快要煮沸的沸水般沸腾着,喧嚣着。
不知不觉中,众人都以那个中年儒生为中心聚拢在一起,又有人主动跑出茶铺去隔壁的摊位买了笔墨纸砚回来。
端木绯默默地吃完了碗里的最后一个馄饨,忍不住又悄悄地瞥了封炎和安平一眼,又默默地舀着鲜香的馄饨汤送入口中。
今天是九月初九,十五年前的今天,对安平来说,应该是天崩地裂吧,但是安平还是那个安平,没有怨天尤人,她就像是牡丹,便是天下百花为讨女帝欢心而绽放,牡丹亦不会折腰,自有风骨。
“保家卫国,这要是连家也没有了,谈何卫国!”沉默许久的端木纭擦了擦嘴,忽然说了一句,神情坚定。
安平有些意外地看着端木纭那张明艳的小脸,红润的唇角轻扬,笑意蔓延至眼角眉梢。
她知道端木纭和端木绯都是自小在北境长大的姑娘,四年前因为父母双亡才来京投靠祖父端木宪。
在北境的经历让这两个看似与一般贵女无异的小姑娘骨子里如劲松般坚韧,见地更是不凡。
有其姐必有其妹,有端木纭这样的长姐,难怪能把未来儿媳妇养得这般好。
这对姐妹俩都是好孩子!
“我们走吧。”安平看也没看四周的其他人,优雅地站起身来,老嬷嬷急忙去结了账。
当安平一行人出了铺子时,公主府和端木家的马车也过来了,安平、端木纭和端木绯各自上了马车,封炎买的那些东西也都从奔霄的身上撤下,分成两半被搬上了两辆马车中。
车夫吆喝声和挥鞭声自车外传来,马车里的端木绯忍不住挑开了窗帘一角,往茶铺的方向望去,但见那些茶客簇拥着那中年儒生从茶铺里走出,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张万民书,朝集市里的那些摊位走去,一家接着一家,说明缘由,那些百姓神情各异,有的迟疑,有的惊讶,有的愤然,有的坚定……
大部分人都在那张万民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当端木绯收回目光时,双眼一不小心就对上策马在马车旁奔驰的封炎,心口一颤,不禁想起了封炎曾两次莫名地扯下她车帘时的情景,手一抖,下意识地放下了窗帘。
回程的这一路,马车里静悄悄的,端木绯闭眼假寐,大脑放空状,只当自己今天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完全不想问封炎接下来要干什么。
没错,她什么也不知道。
她也就是出来登高踏秋,买了些绢花,吃了碗馄饨而已。
“得得得……”
两车一马在凌乱的马蹄声与车轱辘声中回了京,封炎和安平先把姐妹俩送回了端木家,方才回了公主府。
对于端木纭而言,重阳节还只是刚刚开始,她还要准备傍晚的祭祖事宜,不过比起去年,她如今可说是游刃有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让贺氏和小贺氏婆媳俩完全挑不出错处。
等到府里的香烛味彻底散去,已经又是一天来临了。
重阳后,秋意越来越浓,五彩缤纷的菊花如火如荼地开遍了整个京城,同时,一封万民书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传递着,九月十四日,这封万民书由京兆尹亲自于早朝上呈到了御前。
那时,皇帝正在与群臣说秋猎的事,打算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启程往西苑猎宫秋猎。
这封字字泣血、印满了鲜血色的指印的万民书对于皇帝而言,就像是一个巴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狠狠地甩在了他脸上。
京兆尹直接跪在了金銮殿上,把一早有百姓去京兆府击鼓鸣冤,呈上这万民书,并声声哀泣地述说如今官府在民间强行征兵、蛮横无道的种种事迹一一禀明。
并言道,哭诉百姓伸冤无门,只能写下这封万民书,希望能直达圣听。
随着京兆尹的一字字、一句句,朝堂上寂静无声,那些臣子皆是俯首屏息。
皇帝坐在高高在上的金漆宝座上,难以置信地俯视着京兆尹,脱口道:“怎么可能,征兵都是按旧例,每户征一丁,朝廷给予安家费,何来强行征兵之说!”
“皇上说得是。”立刻就有一个中年将士大步出列,慷慨激昂地对着皇帝抱拳道,“分明就是这些刁民只知道‘小家’,而不知道‘大国’,不愿意入伍当兵,竟然信口雌黄!如此刁民实在该诛,方能以儆效尤!”
“刘将军所言差矣。”一个青年文臣出列,义正言辞地反驳道,“百姓上万民书代表民心,如此请命其中必有冤屈,怎能不经查证就妄下判断!”
那位刘将军似笑非笑道:“齐大人,你还年轻,所以不知道这每年征兵都有些刁民意图逃兵役,因此进山为匪的也不再少数!”
一个发须花白的老臣又紧接着出列道:“皇上,老臣以为是非曲直,还是先查证一番再行定夺才是……”
皇帝眉宇紧蹙,此刻早已经把秋猎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声音冷得几乎掉出冰渣子来,道:“查!这次的事必须要查个清楚明白。”
“皇上圣明!”众臣皆是俯首应声,包括那个刘将军也不敢再多言。
皇帝一声令下,自然就要彻查到底。
东厂领命后,就火速地行动了起来,一时间,戴着尖帽、穿着褐衣的东厂番子一个个如狼似虎地策马奔驰在大街小巷,所经之处,百姓皆是如惊弓之鸟般,闻风四散。
才短短三日,岑隐就将“万民书”的前因后果呈到了御前,皇帝一目十行地看着那道折子上,脸上瞬间就笼罩上了一层阴云,而且还越来越阴沉。
岑隐似是没看到般,半垂首,禀着来龙去脉:
“……柏川县、合山镇、井泉县、正定县、深泽镇……十几镇县地方官员贪腐兵部下拨的安家费,且抢拉壮丁,欺善霸民,以致当地一些百姓忍无可忍,奋起反抗,部分良民逃至深山老林,占山而居……”
“韩士睿此前奉命领兵前往柏川县、井泉县、深泽镇几地剿‘匪’,不论投降者、反抗者,皆是格杀勿论,引得当地百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皇帝的脸色一片铁青,此刻再想起京兆尹呈上的那封万民书,只觉得那上面如繁星般的红指印更像是一滴滴血渍般,这都是百姓口中呕出的鲜血!
着一袭大红麒麟袍的岑隐俯首站在一旁,不紧不慢地继续说着:“皇上,臣还查知七月时,李廷攸与韩士睿一起奉命前往柏川县剿匪,李廷攸查知当地官府贪腐,本来要禀明皇上,再行定夺,不想让韩士睿反告他贻误军机,以致李廷攸被军法处置,逐出了神枢营……”
皇帝闻言面色越来越难看,拔高嗓门怒道:“韩士睿杀良冒功,好大喜功,实在是罪大恶极,必须严惩,方能以儆效尤!”
皇帝的声音一个字比一个字冰冷,其中蕴含着如惊雷般的怒意。
皇帝的右手在御案上紧紧地握成了拳头,一想到自己本还想重用这韩士睿,就觉得此人实在用心险恶,竟然仗着自己的一分宠信,胆敢蒙骗自己,害得自己差点成了一个昏君,一世英名尽毁!
御书房里,安静了下来,九月金秋,屋子里被外面的杏叶映得一片金黄,静谧肃穆。
当日皇帝便即刻下旨,卸了韩士睿神枢营四品指挥佥事的职位,又发配其服三年劳役以赎其罪。
之前,万民书的事在京中早就掀起了一番惊涛骇浪,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议论此事,也在同时静待着皇帝的决议。
因此,旨意一下,就立刻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到半日就在京城上下传遍了,京城就像是炸了锅般骚动了起来。
韩士睿被皇帝下旨责罚,然而,官员贪腐牵涉甚广,却不是三两天能够立案定罪的,而且皇帝觉得水至清则无鱼,前人有云:“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若纤毫无所资给,则居官日用及宗人、胥吏何以为生?”
对皇帝而言,这就是帝王心术。
然而,在民间的百姓看来,却又是另一番意思,京中各处私议不断。
“依我看,那韩士睿确实有罪,可是此案并非由韩士睿而起,源头还是官府贪腐,强行征兵!”一间茶楼内,一个青衣学子对着同桌的友人侃侃而谈。
“程兄说的是。”同桌的蓝衣学子频频点头,“这韩士睿更像是被官家拎出来背锅的,打算以此堵悠悠众口。”
“看来官家是打算包庇那些犯事的官员,所以才弃卒保车!”另一个靛衣学子摇了摇头,语气中透着一分不以为然。
“哎,”旁边一桌某个满脸皱纹的老者叹了口气道,“官家这好歹也是个态度,至少那些官府此后应该不敢再强拉壮丁了吧?”
“大爷您此言差矣。”那青衣学子立刻就转头对那老者道,“那些已经被强征入伍的男丁何其无辜,还有那些孤儿寡母以后又何以为生?贪官污吏不可纵容,这些人便是为了避一时风头安分守己,以后再有机会,恐怕只会变本加厉!”
“程兄所言甚是啊。”靛衣学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这些年来,朝堂贪腐、亏空愈演愈烈……还不如前头那位时,吏治清廉。”
与他同桌的学子们愣了愣,互看了一眼后,立刻就反应了过来。他所说的“前头那位”指的怕不是先帝,而是今上前面那位伪帝崇明帝。
说到伪帝,四周静了一静,今上素来憎恶伪帝,以致说起伪帝,朝中上下只敢论“过”,而不敢言“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让人过日子了?!”
“这是要让我们都断子绝孙啊!”
“……”
四周其他人也都是满腔义愤,情绪越来越激动,如同那海面上的怒浪,一浪还比一浪高,群情激愤。
“我看啊,圣上英明,这种事一定是有奸臣当道,蒙蔽圣听,不如我们上万民书,让天家知道我们百姓的难处!”
“不错。圣上一定会为我们这些百姓做主的!”
周围的百姓仿佛是溺水的人瞬间抓住了一根浮木般,一个个都目露异彩,人群中的附和声越来越多,这个小小的茶铺就像是一锅快要煮沸的沸水般沸腾着,喧嚣着。
不知不觉中,众人都以那个中年儒生为中心聚拢在一起,又有人主动跑出茶铺去隔壁的摊位买了笔墨纸砚回来。
端木绯默默地吃完了碗里的最后一个馄饨,忍不住又悄悄地瞥了封炎和安平一眼,又默默地舀着鲜香的馄饨汤送入口中。
今天是九月初九,十五年前的今天,对安平来说,应该是天崩地裂吧,但是安平还是那个安平,没有怨天尤人,她就像是牡丹,便是天下百花为讨女帝欢心而绽放,牡丹亦不会折腰,自有风骨。
“保家卫国,这要是连家也没有了,谈何卫国!”沉默许久的端木纭擦了擦嘴,忽然说了一句,神情坚定。
安平有些意外地看着端木纭那张明艳的小脸,红润的唇角轻扬,笑意蔓延至眼角眉梢。
她知道端木纭和端木绯都是自小在北境长大的姑娘,四年前因为父母双亡才来京投靠祖父端木宪。
在北境的经历让这两个看似与一般贵女无异的小姑娘骨子里如劲松般坚韧,见地更是不凡。
有其姐必有其妹,有端木纭这样的长姐,难怪能把未来儿媳妇养得这般好。
这对姐妹俩都是好孩子!
“我们走吧。”安平看也没看四周的其他人,优雅地站起身来,老嬷嬷急忙去结了账。
当安平一行人出了铺子时,公主府和端木家的马车也过来了,安平、端木纭和端木绯各自上了马车,封炎买的那些东西也都从奔霄的身上撤下,分成两半被搬上了两辆马车中。
车夫吆喝声和挥鞭声自车外传来,马车里的端木绯忍不住挑开了窗帘一角,往茶铺的方向望去,但见那些茶客簇拥着那中年儒生从茶铺里走出,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张万民书,朝集市里的那些摊位走去,一家接着一家,说明缘由,那些百姓神情各异,有的迟疑,有的惊讶,有的愤然,有的坚定……
大部分人都在那张万民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当端木绯收回目光时,双眼一不小心就对上策马在马车旁奔驰的封炎,心口一颤,不禁想起了封炎曾两次莫名地扯下她车帘时的情景,手一抖,下意识地放下了窗帘。
回程的这一路,马车里静悄悄的,端木绯闭眼假寐,大脑放空状,只当自己今天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完全不想问封炎接下来要干什么。
没错,她什么也不知道。
她也就是出来登高踏秋,买了些绢花,吃了碗馄饨而已。
“得得得……”
两车一马在凌乱的马蹄声与车轱辘声中回了京,封炎和安平先把姐妹俩送回了端木家,方才回了公主府。
对于端木纭而言,重阳节还只是刚刚开始,她还要准备傍晚的祭祖事宜,不过比起去年,她如今可说是游刃有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让贺氏和小贺氏婆媳俩完全挑不出错处。
等到府里的香烛味彻底散去,已经又是一天来临了。
重阳后,秋意越来越浓,五彩缤纷的菊花如火如荼地开遍了整个京城,同时,一封万民书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传递着,九月十四日,这封万民书由京兆尹亲自于早朝上呈到了御前。
那时,皇帝正在与群臣说秋猎的事,打算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启程往西苑猎宫秋猎。
这封字字泣血、印满了鲜血色的指印的万民书对于皇帝而言,就像是一个巴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狠狠地甩在了他脸上。
京兆尹直接跪在了金銮殿上,把一早有百姓去京兆府击鼓鸣冤,呈上这万民书,并声声哀泣地述说如今官府在民间强行征兵、蛮横无道的种种事迹一一禀明。
并言道,哭诉百姓伸冤无门,只能写下这封万民书,希望能直达圣听。
随着京兆尹的一字字、一句句,朝堂上寂静无声,那些臣子皆是俯首屏息。
皇帝坐在高高在上的金漆宝座上,难以置信地俯视着京兆尹,脱口道:“怎么可能,征兵都是按旧例,每户征一丁,朝廷给予安家费,何来强行征兵之说!”
“皇上说得是。”立刻就有一个中年将士大步出列,慷慨激昂地对着皇帝抱拳道,“分明就是这些刁民只知道‘小家’,而不知道‘大国’,不愿意入伍当兵,竟然信口雌黄!如此刁民实在该诛,方能以儆效尤!”
“刘将军所言差矣。”一个青年文臣出列,义正言辞地反驳道,“百姓上万民书代表民心,如此请命其中必有冤屈,怎能不经查证就妄下判断!”
那位刘将军似笑非笑道:“齐大人,你还年轻,所以不知道这每年征兵都有些刁民意图逃兵役,因此进山为匪的也不再少数!”
一个发须花白的老臣又紧接着出列道:“皇上,老臣以为是非曲直,还是先查证一番再行定夺才是……”
皇帝眉宇紧蹙,此刻早已经把秋猎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声音冷得几乎掉出冰渣子来,道:“查!这次的事必须要查个清楚明白。”
“皇上圣明!”众臣皆是俯首应声,包括那个刘将军也不敢再多言。
皇帝一声令下,自然就要彻查到底。
东厂领命后,就火速地行动了起来,一时间,戴着尖帽、穿着褐衣的东厂番子一个个如狼似虎地策马奔驰在大街小巷,所经之处,百姓皆是如惊弓之鸟般,闻风四散。
才短短三日,岑隐就将“万民书”的前因后果呈到了御前,皇帝一目十行地看着那道折子上,脸上瞬间就笼罩上了一层阴云,而且还越来越阴沉。
岑隐似是没看到般,半垂首,禀着来龙去脉:
“……柏川县、合山镇、井泉县、正定县、深泽镇……十几镇县地方官员贪腐兵部下拨的安家费,且抢拉壮丁,欺善霸民,以致当地一些百姓忍无可忍,奋起反抗,部分良民逃至深山老林,占山而居……”
“韩士睿此前奉命领兵前往柏川县、井泉县、深泽镇几地剿‘匪’,不论投降者、反抗者,皆是格杀勿论,引得当地百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皇帝的脸色一片铁青,此刻再想起京兆尹呈上的那封万民书,只觉得那上面如繁星般的红指印更像是一滴滴血渍般,这都是百姓口中呕出的鲜血!
着一袭大红麒麟袍的岑隐俯首站在一旁,不紧不慢地继续说着:“皇上,臣还查知七月时,李廷攸与韩士睿一起奉命前往柏川县剿匪,李廷攸查知当地官府贪腐,本来要禀明皇上,再行定夺,不想让韩士睿反告他贻误军机,以致李廷攸被军法处置,逐出了神枢营……”
皇帝闻言面色越来越难看,拔高嗓门怒道:“韩士睿杀良冒功,好大喜功,实在是罪大恶极,必须严惩,方能以儆效尤!”
皇帝的声音一个字比一个字冰冷,其中蕴含着如惊雷般的怒意。
皇帝的右手在御案上紧紧地握成了拳头,一想到自己本还想重用这韩士睿,就觉得此人实在用心险恶,竟然仗着自己的一分宠信,胆敢蒙骗自己,害得自己差点成了一个昏君,一世英名尽毁!
御书房里,安静了下来,九月金秋,屋子里被外面的杏叶映得一片金黄,静谧肃穆。
当日皇帝便即刻下旨,卸了韩士睿神枢营四品指挥佥事的职位,又发配其服三年劳役以赎其罪。
之前,万民书的事在京中早就掀起了一番惊涛骇浪,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议论此事,也在同时静待着皇帝的决议。
因此,旨意一下,就立刻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到半日就在京城上下传遍了,京城就像是炸了锅般骚动了起来。
韩士睿被皇帝下旨责罚,然而,官员贪腐牵涉甚广,却不是三两天能够立案定罪的,而且皇帝觉得水至清则无鱼,前人有云:“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若纤毫无所资给,则居官日用及宗人、胥吏何以为生?”
对皇帝而言,这就是帝王心术。
然而,在民间的百姓看来,却又是另一番意思,京中各处私议不断。
“依我看,那韩士睿确实有罪,可是此案并非由韩士睿而起,源头还是官府贪腐,强行征兵!”一间茶楼内,一个青衣学子对着同桌的友人侃侃而谈。
“程兄说的是。”同桌的蓝衣学子频频点头,“这韩士睿更像是被官家拎出来背锅的,打算以此堵悠悠众口。”
“看来官家是打算包庇那些犯事的官员,所以才弃卒保车!”另一个靛衣学子摇了摇头,语气中透着一分不以为然。
“哎,”旁边一桌某个满脸皱纹的老者叹了口气道,“官家这好歹也是个态度,至少那些官府此后应该不敢再强拉壮丁了吧?”
“大爷您此言差矣。”那青衣学子立刻就转头对那老者道,“那些已经被强征入伍的男丁何其无辜,还有那些孤儿寡母以后又何以为生?贪官污吏不可纵容,这些人便是为了避一时风头安分守己,以后再有机会,恐怕只会变本加厉!”
“程兄所言甚是啊。”靛衣学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这些年来,朝堂贪腐、亏空愈演愈烈……还不如前头那位时,吏治清廉。”
与他同桌的学子们愣了愣,互看了一眼后,立刻就反应了过来。他所说的“前头那位”指的怕不是先帝,而是今上前面那位伪帝崇明帝。
说到伪帝,四周静了一静,今上素来憎恶伪帝,以致说起伪帝,朝中上下只敢论“过”,而不敢言“功”。
(本章未完,请翻页)